初一语文七年级 上 第三单元学案

发布 2023-03-07 16:34:28 阅读 9265

单元梳理单元重点。

1.注重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美的情趣,养成好的语感。理清思路,学习作品精巧的构思。

2.将整体感知与抓住重点深入理解有机结合起来。3.

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注重品味语言,“披文以入情”。

5.熟练背诵《春》和《古代诗歌四首》。篇目聚焦。

春》作者以优美的笔调描绘了春天的各个图景,生动地表现了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济南的冬天》

文中从山、水、城等多个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得天独厚的美妙景致。《风雨》

文章用了大量篇幅进行景物描写来表现风雨之大之猛烈,写出人们在大自然力量面前的无助及儿童天真纯情的性情。

秋天》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尽收笔下。《古代诗歌四首》

每首诗都描绘了美丽的景色,借景抒情。

文学常识。一、关于诗词。

中国是个诗的国度,一首首古诗汇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这画卷带领我们走过边塞,走过田园,走过祖国的山山水水,走过诗人的内心世界,走过历史的沧海桑田。古代诗歌有古体诗和近体诗之分。

古体诗上承《诗经》《楚辞》,下至汉魏六朝的乐府民歌和文人的创作,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形式,句数没有限制,每句的字数平仄和韵律也没有严格的要求,形式比较自由,篇幅长短不拘。如曹操的《观沧海》就是古体诗。近体诗是隋唐以来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统称。

每首四句的称为绝句,每首八句的称为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分为五言和七言。近体诗对平仄和用韵都有严格的要求。

本单元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就属于五言律诗,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属于七言律诗。

词是从诗发展而来的,所以又叫做“诗余”。词萌芽于唐代,鼎盛于宋代。词的特点是句子长短不齐,所以又叫做“长短句”。

按照字数的多少,词可以分为三大类: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词有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水调歌头》等,词牌并不是词的题目,与词的内容也无关系,它们标志的是曲调,表示某词的平仄、字数、韵脚等,后人把每一词牌的平仄、字数、句数、韵脚标示出来,成为词谱,按照词谱创作词叫做“填词”。

二、关于散文。

散文是与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一般可分为三类: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说理散文。

抒情散文的特点:以丰富的联想,将人、事、景、物连缀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抒情散文。

重在抒情,作者只是将一定的事物作为写作对象,通过笔下的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抒情散文一般采用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或借景抒情的手法。

抒情散文的阅读:阅读抒情散文,要抓住抒情线索,体察感情在文中的变化,重在体会作者怎样全面、细致地观察事物,怎样围绕中心来安排材料以及领会文章材料之间内在的联系等。经过通读初知、再读涵咏、深入剖析的步骤,深入、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阅读建议。1.感知课文的美情美意。

本单元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优美诗文,抓住美情美意这一内核,将学习课文的过程当作感知和欣赏美的过程。

2.体验课文情境,激发情感,发挥联想和想象。

阅读优美的诗文,就是体验语言文字所创造的情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3.感悟、品味、赏析课文美的语言。

本单元都是文质兼美的课文,感知和理解美的语言和语言的美,要通过赏析语言来进行。那么哪些语言值得我们去品味琢磨呢?仅就句子而言大致有:

运用修辞方法的句子;描写准确生动极富表现力的句子;抒情议论的句子;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相互照应的句子等。理解这些句子时,要注意结合时代背景,结合文章的主旨,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

单元写作写作指导。

一、思路点拨。

描写景物应抓住景物的特征,并灵活运用各种手法,做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以下几种思路可供参考。

1.以时间为序组织材料,写出景物不同时期的特征。如写“梧桐树”,可以采用这样的思路:

春天·满枝叶苞,点点鹅黄,片片嫩绿——夏天·叶如巨掌,树似遮阳伞——秋天·白白的躯干,红红的树冠(娴静,妖娆,优雅,庄重)——冬天·粗壮的树干,光秃的枝丫(倔强)如写“月亮”可以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夜晚的月亮所呈现出来的美组织文章。2.采用片段组合式,展现不同景物的美。

如写“秋之美景”:

蓝天白云·晴明空阔——丰收的庄稼——夕阳晚照·绚丽辉煌。

如写“月亮”不同时代的美“春秋之月——唐宋之月——明清之月——现代之月”,引入文人雅士的诗词名句,抒发古往今来人们对月亮的喜爱。

3.如果所选景物空间范围相对较大,可以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即随着观察者立足点和观察角度的变化,相应地描绘不同地点的景物的方法。

如写“月亮”也可以从“草原之月”“江边之月”“高山之月”等方面来表现月亮之美。

除此之外,月亮还可以叙事抒情,以月亮为线索,回忆月缺人孤独的寂寞,对比中秋赏月的欢乐,突出月圆人更圆的主题。

二、写法指导。

1.抓住特点,写活景物。

抓住景物特点,把景物写活,一是应多方面去发现和感知景物的特点;二是注意多角度、多侧面描摹景物。朱自清在《春》中就有这样精彩的描写:

示例: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简析:

这里作者调动了各种感觉,从不同的角度感知春天,把春色写得多么富有诗意啊!活生生的。

春色满园关不住”!

2.用词准确,巧用修辞。

要写好景物,除了强调抓住景物的特点外,还应在注意观察的同时,通过阅读、积累,不断提高自身语言素养,丰富自己词汇。还要注意炼字炼句,学会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中这样来描绘雪后美景:

示例: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简析:这两句话中作者用贴切的比喻、准确的动词,生动地绘出了景物的特征。3.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不仅是作者对自然界景物的肉眼所见,更主要的是作者的心灵的感受,也就是说只有流动着情感的文章才富有永恒的感染力。朱自清的《春》中就有这样精彩的描写:

示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简析:

“偷偷地”指不知不觉,“钻”字体现出小草不可遏制的生命力,突出了草长时的挤劲,体现了作者对春草的赞美之情。4.运用联想,拓宽意境。

描写好景物,要充分展开联想。由眼前的景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物,既扩大景的内容又自然抒发了作者的情怀。如《春》中的“春花图”由写桃、李、杏争芳吐艳,联想到秋天果实累累,开拓了更美的意境,抒发了对春光的喜爱之情。

范文导引。我倾心于秋天。

瑟瑟秋风,吹走了夏的炎热,也吹走了绿叶的梦幻。

一叶知秋,也许落叶是秋天的使者,告诉人们一年中无法躲过的衰败随秋风而至,于是人们伤感秋天,害怕落叶。漂泊的游子更是如此,见季节轮回,落叶飘零,常常感慨于背井离乡,寂寥之情油然而生。

天碧蓝如洗,阳光照进香樟林,满园都是平平仄仄的鸟语。和朋友各自捡起一片落叶,却发现我们手中的叶子没有一片是完整的,或者有着虫蛀的痕迹,或者断了叶尖、叶柄,或者被风撕去一半,或者被雨打穿几个大大小小的洞洞。曾经的碧绿无影无踪,或枯黄,或金黄,或浅褐,或深红,但无论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落叶,都静静地、毫无怨言地紧紧贴近大地,铺满了整个树林。

从黄到绿,从点缀风景到回归大地,落叶在回忆。

由一粒小芽长成一片健壮的、绿得闪亮的叶子,迎着风,迎着雨,迎着太阳与小虫作顽强的斗争,经过努力才长大,与其他的叶子一起为路人遮阳蔽雨,成为树木的骄傲。秋风的呼唤让叶子感到,这一季的使命已然完成,生命走到了尽头。为了树木能安然过冬,为了树木能积蓄更多的能量,叶子打算接受大地的邀请,坠落尘土间。

于是,它们离开枝头,像一只只彩蝶欢快地飞舞,在秋的晴空中划过一道道美丽的弧线。

走过梦幻,走过繁华,走向落幕,走向辉煌,倾听大地的絮语。

碧绿过,枯黄过,衰老了,残破了。你看,每一片叶子都刻录着生命曾经拼搏的历程,只要拼搏过,岁月就会为生命打上深深的烙印。你听,每一片叶子都在诉说着树的呵护与自然的恩赐,大地已然为它记录感恩的心语。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繁花如此,何况落叶呢?

凋零是不可避免的,是生命的必然。但是,生命的轮回就是这样周而复始,明年春天,我们又会看到新的生命在枝头演绎着同样美丽的风景。

秋后是冬,雪花在飘,叶儿享受着泥土的抚摸,梦中回到春天,绿在枝头。

落叶是秋天最美的风景,我醉心于落叶,倾心于秋天。

简析:本文语言流畅,文采飞扬,富有哲思。作者欲擒故纵,先写人们逢秋悲寂寥的心境,衬托下文自己的“倾心于秋天”;再写林中漫步,由一片落叶引起的人生思索。

由胚芽到绿叶萌发,由碧绿到枯黄凋零,叶子经历了春、夏、秋,历经了风雨侵蚀虫鸟啄蛀,繁盛过,拼搏过,最终归于平静。这与人的一生何其相似?令人不禁掩卷沉思。

文章笔触细腻,字里行间流淌着一股清雅纯净的气息。语言流畅顺达,文从字顺;文辞优美,简洁有力;比喻、拟人运用自如,诗词佳句信手拈来,使文章文采飞扬。

七年级上第三单元学案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学案。2 巩固基础知识 牢记字词的音形义 文学常识 句子 一 基础知识积累。一 文学常识 整体回顾 二 基础知识积累检测 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遏 制夯 实谶 语稔 熟揣 摩。中 肯迷w ng j 绊剑拔n 张陷j ng 2 解释词语。1 精彩绝伦巾帼不让须眉顾名思...

初一语文第三单元

临淄三中初一语文单元检测第 次时间 班级姓名等级。一 加点字注音。黄晕贮蓄澄清芊芊 磅礴匍匐澹澹黛色。鳊鱼乌桕寥阔枯涸 归泊褒贬吹号。匀净乍暖还寒 二 字形选择。1 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朗润酝酿黄晕b 烘托潦亮静默 c 响晴安适伫蓄d 澄清纤纤主宰 2 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磅礴匍...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导学案 教师

春 导学案。教学目标 1 学习通过充分调动感觉器官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2 赏析精美语言,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的修辞手法。重点难点 重点 赏析精美语言,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的修辞手法。难点 学习通过五官感觉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学法指导 朗读法,赏析法。第一课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