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16社戏学案新人教版

发布 2023-03-07 01:04:28 阅读 5527

16社戏。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熟悉课文,对易读错的字正音,学习运用情节、结构分析**。(教学重点)2.

体会、揣摩**在安排材料上详略得当的问题。(教学难点)3.体会作者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眷念之情。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童年是我们最值得珍藏和回忆的美好时光,老师很想知道你童年时,你最喜欢去**?最喜欢做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师:童年生活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犹如一个欢快跳跃的音符,说不尽道不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读鲁迅先生的《社戏》,看看文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童年生活的画面。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狂人日记》,中篇**《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集《呐喊》,杂文集《坟》《二心集》等。2.

背景资料。

这是鲁迅2024年写的一篇短篇**。作品以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3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看社戏。

是作者在大都市中由看戏引起的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也是在大都市的作者对农村及其农民淳朴的品质的歌颂。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的部分。3.关于社戏。

文中的“社”原指土地庙或土地神,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是指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看社戏的时间应该是在初夏,而不是在春天。社戏演出的内容《游园吊打》。

4.字音字形。

归省(xǐng)行辈()絮叨(xùdāo)怠慢(dài)..凫水(fú)蕴藻(yùnzǎo)家眷(juàn)..漂渺(piāo miǎo)楫(jí)大抵(dǐ).

纠葛(jiūgé)潺潺(chán chán)船篷(péng)..

皎洁(jiǎo)桕树(jiù)棹(zhào)..5.词语解释。

乐土】自由快乐的地方。

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疏疏朗朗】容稀疏而分明的样子。【皎洁】(月亮)明亮而洁白。【纠葛】纠缠不清的事情。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立着,常比喻坚定不可动摇。【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弥散】弥漫消散。

怠慢】冷淡。怠,轻慢,不恭敬。【漂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三、合作**(一)整体感知。

学生大声读课文,对文章圈点勾画,理清文章的思路,从“时间”角度,从“事情”角度,从怀念童年的“原因”角度概括全文内容。

明确:本文的中心情节是看社戏,从“时间”角度概括:看戏前—看戏—看戏后。

从“事情”角度概括:随母归省—钓虾放牛—戏前波折—夏夜行舟—船上看戏—归航偷豆—六一送豆。

从“原因”角度概括:怀念童年乐土—美景—趣事—伙伴。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课文写了几件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

明确:(1)六件事:a .

写了人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b.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c.看社戏前的波折;d.夜航去看社戏途中;e.去赵庄看社戏;f.看社戏后归航偷豆;g.六一公公送豆。(2)详写的是:c d e f(3)略写的是:

a b g

3.为什么有的情节详写,有的情节略写?

明确:因为文章主要写看社戏,所以赵庄着社戏,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前的波折,看社戏后归航偷豆详写,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所以略写。(二)深层**。

1.平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作者为什么说“在我是乐土”?

明确:作者笔下的平桥村:“离海不远”“偏僻”“临河”“住户不满三十家”,以“种田”“打鱼”

为业,“只有一个杂货店”。“乐土”一词既写出平桥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又写出“我”对平桥村的情感。①“我”在这里是公共的客,可以得到优待;②可以免读《诗经》之类难懂的书;③可以钓虾、放牛,体验自由快乐的乡间生活。

2.写平桥村这一部分在全篇中有何作用?

明确:交代了看社戏的时间、地点、机缘,引出了同去看社戏的人物——乡间生活的小朋友,还交代了“乐土”中的乐事,为下文写“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看社戏做了重要的铺垫。同时,平桥村的生活也是“我”所深深怀念的。

3.作者写夏夜行船是怎样烘托迫切心情的?

明确:夏夜行程是课文的精彩片段。作者写起伏的连山如猛兽,以动写静,烘托出“我”急迫的心情。

听到歌声,料想发自戏台,心里更是迫切。而宛转、悠扬的笛声,使“我”沉静,反衬出此前着急的心情。

4.“我”急切看到的戏好看吗?为什么?

明确:不好看。理由在于:

①想看铁头老生翻跟头,但那老生却没翻;②想看“蛇精”和“跳老虎,等了许久都不见出来;③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终于出了台并不停地唱着”。除正面写出戏不好看,文中“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起哈欠”,这些神态描写,也从侧面作了烘托。5.

写月下归航时,主要写了什么趣事?这时“我”的心情和去看戏时有什么不同?

明确:月下归航时,写了小伙伴去“偷”罗汉豆的趣事。去时“我”的心情很急迫,总“以为船慢”,而此时“我”和小伙伴偷吃豆,心情无比欢畅、轻松。四、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我”与农村孩子看社戏前后故事的叙述,赞美农民和农家孩子淳朴的品质和聪明的才干,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以及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五、板书设计。

六、作业设计。

本文写了“我”的家乡的文化习俗——社戏,请同学们想一想自己的家乡有什么文化习俗,可与同学对话交流,上台说给大家听听。

交流示例: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理解关键词语的意义,体会运用词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教学重点)2.理解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提高分析人物的能力。(教学难点)

3.认识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社戏》的故事情节和作者的行文思路。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社戏》中提到的一系列人物形象,赏析文章写景的妙处。二、自主学习(一)人物赏析。

1.**描写的主要人物是谁?其他人物有谁?明确:双喜其他人物有:桂生、阿发、六一公公。

2.分析双喜的言行,谈谈双喜是“好孩子头”还是“坏孩子头”?

明确:(1)当我看社戏受到波折时,双喜大悟似的提议——表现双喜聪明。(2)当外祖母担心都是孩子们时,双喜大声打包票,理由有三:

①船又大②迅哥儿向来不跑③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表现双喜反应灵敏,考虑周到,善解人意,办事果断。(3)看戏时双喜分析铁头老生不翻筋斗的原因——表现双喜聪明、细心。

(4)归航偷豆时征求豆主人阿发的意见——表现双喜考虑事情周到;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发的娘知道是要挨骂的——表现双喜考虑周到。(5)吃完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并考虑好对策——表现双喜考虑事情到。(6)双喜送我回到家,“都回来了!

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表现双喜做事有始终。

(7)双喜回答六一公公的问话——表现双喜反应灵敏。小结:双喜是一个聪明、机灵、善解人意,考虑周到,办事果断的好孩子头。

3.分析六一公公的言行,谈谈六一公公是一个什么样的老人?

明确:(1)“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

”证实双他们是否偷了豆,重在指责他们踏坏了庄稼——表现六一公公善良、宽厚,爱惜劳动果实。(2)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揖,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

”还问“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豆可中吃呢?”—表现六一公公淳朴、好客。

(3)六一公公夸自己的豆好“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表现六一公公好高。(4)六一公公送豆给母亲和我吃——表现六一公公淳朴、好客、热诚。小结:

六一公公是一个宽厚、善良、淳朴、好客、热诚的老人。(二)语言品析。

1.说说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1)我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2)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明确:括号里的字都不能去掉。(1)中的“ 一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表现了孩子们天真、活泼的行动和欢乐、迫切的心情。(2)中的到赵庄看戏是“我”盼望已久的,何况前面还有把渔火作为戏台的错误猜测,因此赵庄──出现,“我”的心情是无比喜悦的。这个“真”字用得十分传神。

2.说说你对**结尾的理解。

明确:**的结尾意味深长。其实那夜的戏并不怎么好看,那夜吃的豆也是普通的罗汉豆,作者借助“我”怀念那夜的戏和豆,实际上是怀念平桥村朴实、勤劳、聪慧的小伙伴们和有趣的生活。

“我”对这段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三)手法**。

请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朗读第11-13段、22-23段,速度稍慢,同学们闭目静听,想像其意境,想想,这几段写景从哪几方面,结合着哪些事物来写的,运用了哪些修辞,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明确: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充分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融情入景,描绘出一幅十分优美的“水乡月夜图”,既表现出“我”心情的愉快,又表现出“我”心情的急切,非常传神。

视觉:月色朦胧在水气里;淡黑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依稀的赵庄,还有几点火;

嗅觉:豆麦和水草的"清香";

听觉: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那声音似乎是横笛,宛转,悠扬。

感觉: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如把“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比喻成“踊跃的铁的兽脊”。以动写静,烘托出“我”急迫的心情。抒发作者对江南水乡的热爱。四、课堂小结。

课文描绘了农村少年的群像,着重刻画了双喜的形象,还有阿发等人;此外还勾勒了六一公公淳朴、热诚和宽厚的性格。作品的主题思想或者说中心意思,主要就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写表现出来的。五、板书设计。

六、作业设计。

你记得哪个季节的美丽月夜吗?请你应用你刚学的写景技巧也写一段夜景。(左右)

示例:黑天鹅似的夜幕上,一轮残月静静地点缀着水晶般星星的夜空,寂静幽邃,宛如镜花水月,一触即逝。在树的黑色剪影下,一片落叶掉落,那枯黄,在月夜燃烧,掉落,静止……在一个寂静的月夜,我漫步走过荷花池边,微风如婴儿搬轻轻的抚摩着我的脸庞,那么惬意,那么舒坦。

耳边传来一阵阵蛙鸣,青蛙们都不甘寂寞的从荷花池中探出头来,四处张望着,好一片和谐的初秋夜景。七、教后反思。

七年级语文下册16 社戏教案新人教版

社戏。2 分析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难点 一 预习。1 查字典,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归省 xing 行家hang 惮 dan 絮叨 xudao 怠慢 dai 撺摄 cuanduo凫水 fu 潺 chan 歌吹 chui蕴藻 yunzao 家眷juan 皎洁 jiao 漂渺 piaomiao。...

七年级下16 《社戏》导学案

社戏 导学案。一 学习目标。1 认识作者,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会认会写相关字词。2 能根据 故事情节正确划分层次,试着分析 中的人物,能够理解人物和环境对表现 主题的作用 3 思考 主题,感受农家小友们高尚 淳朴的优秀品质,体会 所表现的对劳动人民真挚的。二 预习思考。1 根据 三要素,人物 情节 环...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社戏基础练习

社戏 基础练习。一 填空18分1 社戏 节选自社戏是社 即本文作者原名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2 课文以看 社戏 为线索,按展开情节。详写了看社戏的全过程 先写看戏前的 突出我盼看社戏的 接着写看社戏途中的见闻和感受,表现我然后写在赵庄看社戏,从我非凡的 忍耐 中可见对看社戏的热衷 最后写 表现了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