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课伤仲永。
王安石。1、 课文中心:通过叙述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为父亲“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点明才能衰退的原因,说明人的知识才能决不可以单纯依靠天赋,必须重视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2、 文章结构:总体特征:叙议结合,议论精当;先抑后扬,对比强烈。
幼年天资聪慧——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少年才能衰退——不能称前时之闻。青年沦为庸人——泯然众人矣。
原因:受之人者不至。
3、 本文特色:为什么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答:
作者的本意是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例子,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详细叙述过程中已经蕴含了气概说明的道理,因此议论部分也不必了。
4、 “雄兔脚扑朔”一段该如何理解? 一解:日常性别特征明显,但在战场厮杀时都一样。二解:形象解释了“火”伴们的惊讶,衬托木兰谨慎机智的性格。
伤仲永》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1.本文作者选自作者 ,是之一。(3分)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
日扳( )仲永环谒( )于邑人
称( )前时之闻泯( )然众人。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6分)
世隶耕(隶。
未尝识书具(尝。
父异焉(焉。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收。
或以钱币乞之(乞。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通。
4.“伤仲永”的“伤”的意思是( )3分)
a、伤心 b、受伤 c、哀伤 d、中伤。
5.本文叙事先扬后抑先抑后扬),从文题中的“伤”字,体现了作者的感情基调。(4分)
6.下面句子停顿正确的是( )3分)
a、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d、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临川先生即宋朝文学家王安石,文中提到的“先人”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王子”则是王安石自称。
b、文章先叙事后说理。叙事部分略写方仲永幼年才能出众,而详写此后的情况,先抑后扬,对比鲜明,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
c、本文语言十分简练。“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了方仲永的父亲贪利而自得、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
d、本文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8.方仲永为什么“泯然众人矣”?(3分)
、十二三岁 b、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9.解释下列多义词:(6分)
自:并自为其名。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书:即书诗四句。
未尝识书具。
然:父利其然也。
泯然众人矣。
10.指出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 )3分)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泯然众人矣。
、余闻之也久。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2.对文章有关内容理解错误的是( )3分)
、方仲永从五岁起表现了超凡的才华,但到十二三岁却并不突出了,到二十岁左右时才能衰竭,与普通人没有差别了。
、方仲永刚开始做诗时,不仅才思敏捷,反应极快,而且他的诗在内容和文采上都有令人欣赏的地方。
、方仲永的“邑人”都是十分重视人才的,从“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两句可以看出。
、方仲永由一名天才儿童最后而成为一个普通人,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不使学”,也就是“受于人者不至也”。
13.第一段“余闻之也久”在文章中的作用是4分)
14、点明方仲永结局的一句是4分)
15、在第二段中表明作者写《伤仲永》目的的句子是什么?(4分)
16、在学业上,不管天生聪明与否,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用原文回答)。(4分)
第二部分:一)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7.句中加点词的作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4分)
a、邑人奇之 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c、稍稍宾客其父 d、父利其然也。
18.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有三个阶段,请分别引用文中原句回答:(3分)
19.你觉得方仲永的悲剧是谁造成的?请说说理由。(4分)
20.阅读了方仲永的故事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4分)
二)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
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
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苏轼《日喻》)
21.“没”的意思是“沉入水里”,读音为没人”的意思是4分)
22.从“涉”到“浮”到“没”是游水的三个阶段,所以“涉”的意思是( )4分)
a、接触水 b、害怕水 c、徒步过水。
23.文章中说游泳高手是因为“有得于水之道”,这句话的意思是( )4分)
a、找到了过水的道理。
b、弄清了游泳的道理。
c、得到了会游泳人的传授。
d、领会了游水的方法、规律。
24.不会游水的人只是按别人的经验介绍去游泳,没有不被水淹没的。在原文中表达这个意思的语句是4分)
25.“夫没者则苟然哉?”句中“苟”可解释为“随便、轻易”,“然”是“如此,这样”的意思。这是一个句,大意是4分)
26.这段话作者是通过打比方来说明一个道理的。请在原文中找出体现这个道理的中心句。(4分)
伤仲永》答案。
1.《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唐宋八大家 2.略 3.⑴属于⑵曾经⑶指代这件事⑷聚,团结⑸求取,意思是花钱求仲永题诗⑹通达 4.c 5.先扬后抑;伤感 6.b 7.b 8.b 9.⑴自己;从⑵写;用来书写⑶作诗;……的样子 10.b 11.略 12.c 13.承上启下 14.泯然众人矣 15.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6.“受于人”或“受之人” 17.b 18.⑴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⑵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⑶泯然众人矣。 19.略 20.略 21.音略;会潜水的人 22.c 23.d 24.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 25.反问;那会潜水的人难道是轻易能做到这样的吗? 26.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七年级下5课伤仲永
d 本文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叙议结合,借事说理。8 方仲永为什么 泯然众人矣 3分 十二三岁 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9 解释下列多义词 6分 自 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书 即书诗四句。未尝识书具。然 父利其然也。泯然众人矣。10 指出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 3...
七年级下伤仲永教案
教学目标 1.流利朗读课文,掌握和积累文言词汇,能流畅地翻译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意。1.理清文章脉络,了解借事说理的写法。2.分析品味课文内容,认识到后天教育的意义。教学重点。掌握和积累文言词汇,能流畅地翻译课文。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脉络,了解借事说理的写法。教学过程 一 导入。什么是天...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5课《伤仲永》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5课 伤仲永 教案。教学时数 二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2 揣摩本文精当的语言3 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教学重点同上教学难点教学目标 预习要求思考文后练习一教学过程。一 检查预习,整体把握内容 投影 1 方仲永的天资过人,表现在 在课文中找出原句。2 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