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2 1 4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发布 2023-03-03 06:24:28 阅读 8467

2.1.4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呼吸作用的概念。

2.通过三个关于呼吸作用的分组实验,让学生说出呼吸作用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运用归纳和推理的方法理解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2.通过参与技能训练,发展推理能力。

3.通过参与分组**实验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分工合作、学会交流,培养学生学会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呼吸作用的过程。

教学难点】

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的分解和能量的释放。之前学习的光合作用中介绍了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合成,而在呼吸作用中,有机物会分解供能,学生对于有机物的合成后再分解会觉得很难理解,再加上能量的释放是一个抽象的过程,所以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难点。

课前准备。课件,演示实验材料和用具。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多**展示树木冬天和夏天的不同生长情况。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呼吸作用的资料。教师引导:

树木在冬天长得慢,甚至停止生长,为什么?在春、夏季生长得快又是什么原因?学生结合资料思考、分析,进一步明确:

出现这种现象应该和光合作用有关。教师进一步引导: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制造大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和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关系呢?

2.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导入新课。

许多人喜欢把生长旺盛的花卉养在卧室内,但专家提醒,不能在卧室内放置过多花卉。请学生分析原因。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而在夜间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要和人一起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对人体的健康不利。那么,植物是怎样进行呼吸作用的?由此引入新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一、植物的呼吸作用。

方案一:俗语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说明人的生命活动需要靠食物来提供能量。教师质疑:植物的生长发育等各项生命活动也同样需要能量,而这些能量来自**呢?

教师演示实验一,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同时思考:为什么甲、乙两瓶中的温度不一样?甲瓶中的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发生了能量变化吗?

通过层层设问,使学生步步深入,得出结论: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而这些能量来自于种子中储藏的有机物的分解,有机物分解后释放出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种子萌发,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从而使甲瓶温度升高。

教师演示实验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提出问题: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放出了什么气体?怎样证明?

小组讨论,阅读教材内容,交流结果,得出结论: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放出了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本实验的石灰水变浑浊了。

教师补充:有机物在彻底分解时,不仅产生二氧化碳,还产生水。

教师演示实验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思考问题:为什么蜡烛在甲、乙两瓶中的燃烧情况不一样?

学生仔细观察实验,描述出实验现象,同时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因为甲瓶中的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需要消耗氧气,所以甲瓶中的蜡烛熄灭。

教师总结: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分析得也很透彻。也就是说,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其中的有机物在氧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种子的萌发,另一部分能量则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这个过程就是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生理过程——呼吸作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总结呼吸作用概念及呼吸作用的场所。

学生得出结论: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就是呼吸作用。在所有活细胞的线粒体内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引导学生写出呼吸作用反应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教师强调:在特殊情况下,如水淹缺氧时,细胞中的有机物没有氧的参与也能分解,但是分解得不彻底,释放出的能量也比较少。

方案二: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教师在课前指导学生代表完成各个实验,每小组记录实验结果,课上教师重点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现象交流,讨论实验结果及问题,最后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1.**种子的呼吸作用释放热能。

课前学生代表作好实验装置,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实验现象,思考问题。

1)哪个保温瓶的温度升高?为什么?

2)种子萌发过程中发生能量变化了吗?

3)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是从**来的?

4)有机物分解释放的能量是不是全部变成了热能?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以上问题,得出结论:甲瓶中的温度高是因为种子萌发释放了热能。种子萌发时,分解自身的有机物释放能量,一部分用于种子萌发,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

2.**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产物。

本实验用豆苗代替种子,课前完成实验,课上观察实验结果。教师提醒学生: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学生自己总结通过实验获得了哪些知识:在实验中,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说明豆苗生长过程中产生了二氧化碳。

教师补充:植物体的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有机物在彻底分解时不仅产生二氧化碳,还产生水。

3.**呼吸作用消耗氧。

本实验中,甲瓶装新鲜的豆苗,乙瓶装煮熟的豆苗。课上学生进行蜡烛在两个瓶内的燃烧实验。

学生观察到:燃烧的蜡烛放入甲瓶,火焰熄灭了。结合教师讲述的氧气特性阅读教材,得出结论:有机物在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时,还需要氧的参与,甲瓶中的氧被豆苗的呼吸作用消耗了。

教师质疑:用豆苗代替种子做实验,得出了同样的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展示含有线粒体的细胞结构图像。

学生观察、分析后,得出结论:呼吸作用发生在细胞的线粒体中,活的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引导学生归纳出呼吸作用的反应式及呼吸作用的概念。

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1.回顾前面的知识:

农民伯伯刚收获的粮食如何晾晒?家里的水果如何保存?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强调指出:这些实例是为了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

水涝地为什么要及时排涝?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指正,并指出这是在生产生活中促进植物呼吸作用的实例。

2.出谋化策:

这是开阔学生思维,培养创造能力的有效环节。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一果农想把苹果贮藏较长时间,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学习了呼吸作用知识后,你在养花种草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课堂小结。1.呼吸作用的进行部位、原料、产物、能量变化和意义各是什么?

2.了解呼吸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板书设计。第四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二、呼吸作用。

1.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2.场所:活细胞的线粒体中。

三、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农田排涝、晾晒粮食等。

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济南版

七上第一章。一 营养物质种类。三大供能物质 蛋白质 糖类 脂肪三大非供能物质 水 无机盐 维生素。二 三大供能物质的消化吸收过程 1 糖类 先在口腔中经唾液淀粉酶消化成麦芽糖,之后进入小肠中经肠液胰液的作用分解为葡萄糖。2 蛋白质 在胃中进行初步消化,经胃蛋白酶分解,之后进入小肠中经肠液胰液分解成氨...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资料济南版 一 生物的分类。一 生物的分类方法。1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形态 结构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特征。2 被子植物中花 果实 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常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3 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外,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二 生物的分类单位。1 根据生物的而不同...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整册教案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生活需要营养。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第1课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教材分析。古语说 民以食为天 高度概括了人类与食物的依存关系。食物对人的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每种食物都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但又侧重不同的营养成分,所以膳食构成不仅对人体的生长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