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难点】
1.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不同的老师对猫的描述也各不相同,你觉得科学老师会怎么描述猫?数学老师呢?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
那他是怎样来描述三只小猫的呢?在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又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和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二、整体感知。
抢答:我家养了几只猫?
三只猫的毛色分别是怎样的?
三只猫是怎么来的?
他们的性情有什么不同吗?
他们的结局如何?
三、认识小猫。
1.我们给文中的小猫取个名字怎样?请结合文中的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2.那郑振铎又把这三只小猫叫做什么呢?你从称呼里感受到了什么吗?
四、品味小猫。
1.对于三只猫的结局,我们一家人有怎样的反应?
酸辛、难过---怅然、愤恨---更难过。
2.作者不喜欢第三只猫,对于它的亡失又为什么会更难过呢?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3.我下了什么断语?那我的依据是什么?
一定是猫,一定是猫(肯定语气、愤怒心情)
4.事情澄清后,我当时的心情怎样?
重点品读30自然段。
5. 在这个冤案中,作者错在**?从这件事中,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这是我的忏悔。同时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不能主观臆断,否则,就会出现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
追问:第三只猫让我感到非常痛苦,所以作者说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为什么我家会永不养猫?
五、感悟小猫。
学生讨论、交流,按句式说话:“对于 ,我想说: 。
1、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教师引导: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2、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
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六、师生总结,教师送名言。
1、学生谈课堂收获;教师课堂结语。
2、教师送名言:不要轻视弱势群体,每一个精灵都可能成为你生命中的贵人。
七年级语文下册《猫》教学设计
郑振铎 1898 1958 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 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 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 中国历史参考图谱 中国俗文学史 欧行日记 海燕 山...
七年级语文下册《猫》教学设计
杀死鸟的真正 是 一只黑猫。2 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我 的心情是怎样的?3 重点品读 我心里十分难过 一段。1 指名读。2 朗读指导 读出 我 的难过 后悔 自责之情。4.现在我们知道,这宗 实属冤案,因为 我 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 我 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
七年级语文下册《猫》教学设计
1 品析语言,体会作家用语的准确性,重点品味强调句的用词方法。2 通过 我 与家人对三只小猫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来理解作家深邃的人格思想 人应当善待乃至关爱身边的一切微小生命,同时要学会勇敢的反省自我的过失。1 把握文本内容 鉴赏写作妙处 体会作者情思 感悟生活哲理。2 学会客观公正 宽容仁爱 关爱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