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科学七年级 下 教案集

发布 2023-02-24 05:38:28 阅读 2299

科学第二册教案集。

第一章水。第一节地球上的水。

教学要求:1.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常识,使学生了解水的重要性。

2.使学生初步了解水的污染的严重后果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加强环保意识。

3.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4.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

教学重点:1.节水与防止水污染。

2.根据电解水实验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引出氢气。

教学难点: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和化学式。

教学过程: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天然物质,它覆盖了70%以上的地球表面,地球可以说是个“大水球”。地球上的水哺育了人类和其他一切生物,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水是一种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引入: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上有浩瀚的海洋奔腾的江河、皑皑的冰峰、飘落的雨雪……水变幻着各种形态,存在于地球各处。

提问1: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可以在**获得水?

学生回答。包括:除了大陆的表述,还要在海岛上、沙漠中、森林里等人们怎样去获得水?如果一个人在遭到干渴甚至威胁到生命的时候,他会如何去获得水?

提问2:上述同学们所列举的各种水,我们该如何分类呢?

学生讨论。总结:水的分类——不同的物质按照不同的目的进行不同的分类。

1. 按物理性质可分为:固体水(冰雪)、气态水(水汽)和液态水。

2. 按化学性质可分为:咸水和淡水。

3. 按对生命的作用分为:生物体内的水和生物体外的水。

4. 按存在空间可分为:海洋水、大气水和陆地水(细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一、海洋水。

回忆:我们在第一册学习“地球”时已经了解到从地球上面看,地球的表面有71%是海洋,只有29%才是陆地。那么,能不能用这个数据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水最多呢?

答:不能。因为,面积和体积(质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表示地球上的还说数量呢?

因此,经过科学家的计算:海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96.5%。这不仅是因为海洋有辽阔的面积,而且有相当的深度,全球海洋的平均深度是3600多米。海洋还是生命的源泉。

但是,海水是咸的,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类物质。我们可以回家品尝一下水中加盐的味道。海洋中平均每1000g海水中盐类物质35g,含盐量平均为3.

5%,但是真正的海水除了咸(含有食盐外)还带有苦涩(含有其他的有苦味的氯化镁、氯化钾等),喝大量海水会危及生命。因此,海水不能喝,也不能灌溉庄稼。而海洋生物可以在海水中生存,比如鱼是因为鱼鳃中海洋一种泌氯细胞能把盐分排出体外,海洋植物细胞也有排出盐分的功能。

所以,我们吃鱼、虾、海带、紫菜时并不感到咸味。

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从海水中获得我们所需要的淡水呢?

答:蒸馏法提取淡水。可以在家中操作:100ml水和3.5g食盐。

如今,在淡水危机越来越严重的今天,科学家正在研究用经济的办法使海水淡化。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布置学生活动:看p3 资源丰富的海洋及模拟海水淡化。

二、陆地水。

除了96.5%的海洋水以外,大约有3.5%的水存在于陆地上,其中约有1%是咸水,咸水主要在大陆内部的一些湖泊中,如中国的青海湖,欧亚大陆的里海,中东地区的死海。

只有剩余的2.5%才是陆地上的宝贵的淡水!

那么,是不是这些都能被人所利用?数量多吗?

看图1.1.3 地球上淡水的比例。

了解各种淡水所占的比例。计算可利用的淡水占全部淡水资源的0.3%

计算:人类所能利用的淡水占地球上全部水资源的多少? 十万分之七。

由此可见,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极其有限的。

三、大气水。

大气中的水相对于海洋水和陆地水来说,数量不多,进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037%,而且多以气体的形式存在。

那么,大气中是否有水?

p5活动:解释。

再举一些现象说明大气中存在着水?

答:云、雾、霜、露、烧开水时水汽消失在空气中、晾衣服、夏天冷杯子外的水珠、冬天教室玻璃内部的水珠、干燥剂、潮湿季节的地面和墙壁上的水珠等。

如何设计实验来证实大气中存在水汽?

四、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陆生生物是由水生生物进化而来的,因此水是生物的一个重要的“先天”环境条件。生物的一切正常生命活动,只要在一定的细胞水分含量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否则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阻,甚至停止。所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在农业生产上,水是觉得收成有无的重要因素之一。

植物体含有水。我们可以体验到:水果、菜、甘蔗等,那么种子呢?

演示:种子里含有水分吗?

过程:结论:种子里含有水分。

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但不同的植物或者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中的含水量也不一样。水生植物比陆生植物含水高;生命力旺盛的部分比生命活动不旺盛的部分含水量高。

如,根尖、嫩梢、幼苗含60%~90%,树干为40%~50%,风干种子为10%~40%

人体中有没有水?怎么证明?

排尿、出汗等。

人体含水量约占体重的60%,但分布不均。p7

人对水的需要比食品更重要。绝食1~2周但绝水则仅能存活几天。据研究,人体失水20%~22%就无法生存。因此,水是人体最丰富、最重要的物质。

在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中,水在不断被消耗,因此,需要不断补充水。

活动:p8作业:

第二节水的密度与三态变化。

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密度的意义,知道水的密度是水的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记住4℃时纯水的密度值。

2.学会用天平、量筒测定水的密度。

3.会描述冰融化过程中的特点。学会描绘冰的融化曲线,会从冰的融化曲线确定冰的熔点。

4.学习装置器材,正确食用酒精灯加热,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会根据实验数据描绘水的沸腾曲线。会从水的沸腾曲线确定水的沸点。

5.知道水的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变化名称及各种状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6.会描述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教学重点: 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 物质三态变化。

教学难点: 物质三态变化 3个实验。

教学过程:

引入:学生活动:研究水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关于“研究水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活动。

1)安排学生实验,做之前要求学生认真复习上册中有关托盘天平的使用和操作要点。

2)向学生介绍量筒的作用、量程、分度值和读数方法。

3)实验中水的体积可由大到小量取。测质量用的烧杯每次都应擦干。

结论:水的质量和它的体积之比是一个确定的量。

这个比值反映了水的一种特性,我们把水的质量和它的体积的叫做水的密度。

一、水的密度。

1. 纯水在4℃时的密度是1g/cm3,这表明4℃时,体积为1的纯水的质量是1g。

4℃时水的密度最大。

2. 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kg/m3,读做“千克每立方米”。表示纯水的密度是1.0×103 kg/m3。水具有一定的密度是水的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

得出:1g/cm3=1.0×103 kg/m3

练习:1.说出水的密度是1.0×103 kg/m3的含义。

2.从一桶水中取出一杯水,是一桶水的密度大还是一杯水的密度大?

二、水的三态变化。

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新课引入:我们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

1.熔化和凝固。

教师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学生回答: 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

学生回答: 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

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刚才我们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冰是凝固。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是熔化,铁水铸成工件是凝固。

演示实验:观察冰的熔化过程。

1)在演示实验完成后,学生记了数据,可启发学生分析数据:在冰块熔化前温度是不是连续上升的?在熔化开始后,整个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否继续上升?

在什么情况下温度又会继续上升?在学生经过这样的分析思考基础上,在指导学生描绘熔化曲线。

2)学生在数学里还没学过直角坐标系,所以教师要告诉学生:横轴表示加热时间,纵轴表示温度。

3)确定每个数据点之后,用光滑的曲线画出熔化曲线。多数数据点应落在着条曲线上或分布在曲线两侧很近的地方,有个别数据点可能偏离曲线很远,画曲线时可以不管它,因为这一数据的出现可能由于其他原因(如读数错误,仪器失灵等)所造成的,并不能反映要研究的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把这一数据舍去是合理的。

思考与讨论:p12

结论:冰在熔化之前温度逐渐上升,到0℃时冰开始熔化,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保持在0℃,直到全部熔化成0℃水后,继续吸热,水温上升。

4)冰的熔化曲线的分析。

1)ab段。在这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答:ab段所对应的时间内是固态,温度升高)

2)在曲线上的哪一点冰开始熔化?(答:b点)

3)在bc段对应的时间内,冰的状态如何?温度是否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对冰加热?

(答:b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冰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共存。冰的温度保持在48℃左右不变。

此时仍在继续对冰加热,即冰仍在吸热)

4)在cd段对应的时间内冰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答:冰的状态是液态,冰已经熔化完毕,继续加热,冰的温度升高)

5)归纳总结。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固态→液态熔化时吸热。

此时的温度叫做这种固体的熔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液态→固态凝固时放热。

此时的温度叫做这种固体的凝固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

所以,物质实现熔化的条件可概括为两条:一是温度到达熔点,二是吸热。凝固的条件是温度到达凝固点,同时要放热。

2.通过以上的学习,请大家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什么是0℃?(学生思考并回答)

冰水混合物中有冰又有水,冰和水的物态变化有两种可能:其一是冰尚未熔化完毕,冰熔化时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另一种可能是尚未凝固完毕,温度也应保持在凝固点不变。

所以冰水混合处于热平衡状态,温度为0℃。

(2)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话是什么道理?

(学生思考并回答)

雪在熔化时温度保持在0℃不变,但是要吸热。雪从空气中吸热,气温下降,所以化雪时更冷。

3.北方的冬季较冷,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结冰时放出热,窖内温度不致太低。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聚乙烯材料,在15℃~40℃的范围内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人们将这种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壁,天气热时颗粒熔化,天气冷时又凝固成颗粒,能调节室内的温度。

华师大科学七年级 上 教案集概要

第一章星空巡礼。第一节观天认星。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观测及讨论,能说出星星的运动特点 2 学会辨别恒星和行星 3 学会借助星图辨认出有名的星座和亮星 4 了解天文台与天文望远镜。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天认星,培养学生学习天文知识的情趣和 意识 激励学生好好学习,积极探索 通过活动促进学...

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 下 教案

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 下 教案。一章二节水的密度及三态变化 第1课时 慈溪市桥头初中余红波。一 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密度的意义,知道水的密度是水的一个重要的特性。2.记住4 时纯水的密度值 3.学会托盘天平 量筒的使用 学会用天平 量筒测定水的密度。二 教学重点 难点。重点 水密度的概念 天平。量筒...

七年级教案集

1.2.4 绝对值。教学目标 1,掌握绝对值的概念,有理数大小比较法则 2,学会绝对值的计算,会比较两个或多个有理数的大小 3 体验数学的概念 法则来自于实际生活,渗透数形结合和分类思想 教学难点 两个负数大小的比较。知识重点 绝对值的概念。引入课题。星期天阿力木老师从学校出发,开车去游玩,她先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