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教案。
二章三节氧气 (第1课时)
慈溪市卫前初中任飞霞。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
2.了解催化剂。
二、重难点。
1.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收集气体的操作方法。
2.难点:催化剂,催化作用。
三、教学过程。
讨论]:如何鉴别四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
教师活动]:讲评学生的叙述。
板书]:一。氧气的检验方法。
新课引入]:氧气有许多重要的用途,你一定很想知道氧气是怎样制得的?
板书]: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分解反应。
教师活动]:讲述实验室制取物质的原则、特点。
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学生观察它们的颜色和状态。
实验]:演示一向第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过氧化氢稀溶液。
观察]:木条没有复燃,证明无氧气放出。
讨论]:该实验证明只有过氧化氢能否放出氧气?
实验]:演示二展示少量二氧化锰。
观察]:木条没有复燃,证明无氧气放出。
讨论]:该实验又说明什么?
实验]:演示三向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一粒绿豆大小体积的二氧化锰,再加入约2-3ml过氧化氢稀溶液。
观察]:试管中产生气泡,木条迅速复燃,证明迅速放出氧气。
讨论]:该实验又说明什么呢?
实验]:演示四向第三支试管中加入黄豆大小的一块猪肝,再加入约2-3ml过氧化氢稀溶液。
观察]:试管中产生气泡,木条迅速复燃,证明迅速放出氧气。
讨论]:该实验又说明什么呢?
比较这四个实验,你认为二氧化锰和猪肝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小结]:过氧化氢稀溶液不能放出氧气,二氧化锰不行,猪肝也不行;过氧化氢稀溶液加入了二氧化锰或猪肝时却能迅速地放出氧气.并且二氧化锰和猪肝的量并没有变化,且还能继续使用,说明二氧化锰和猪肝并没有变成其他物质,只是加快(改变)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这种物质称为催化剂。
讨论]:以上实验中,其中更适合于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是哪个?
二氧化锰是常见的化学药品,便于存放和取用,所以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适合于实验室制氧气。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52页小资料内容。
教师活动]:讲解催化剂的选择性,使学生澄清一下几个问题。
1)催化剂能改变(加快或减慢)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不能片面地说成是加快。
2)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在其他一些反应中也有此作用,但不是专做催化剂,即也可参与化学反应。
3)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增大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
举例]:例如:橡胶制品中常加入一些催化剂(碳黑)以减缓橡胶的老化速度。
讲解]:实验室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为了加快反应速度,常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板书]:1.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1)文字表达式二氧化锰(mno2)
过氧化氢水 + 氧气。
h2o2h2o o2
教师活动]:介绍收集气体的常用方法。
讨论]:根据氧气的性质,可以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
小结]:氧气不易溶于水,故可以用排水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故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
板书]:(2)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教师活动]:演示五实验装置见课本52页图2.3.
1。先在锥形瓶中加入1克(约半药匙)黑色的二氧化锰粉末,再将分液漏斗中的过氧化氢稀溶液(约30ml)缓缓地滴入锥形瓶中。边操作、边讲解,边讨论。
讨论]:该装置和实验三中的方法相比较有什么改进?
讲解]:本实验装置有几处连接口,若装置漏气将影响气体产量,故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讨论]: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1.用排水法收集所产生的氧气。
操作]:将导管插入水槽中,将盛满水的集气瓶倒立于水槽中。
讨论]:集气瓶口留有气泡说明什么?应如何操作?
讨论]:当开始气泡冒出时,能否收集?为什么?何时开始收集?
讲解]:刚开始冒出的气泡是试管中的空气,不能收集,待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才开始收集。
讨论]:如何判断氧气已经集满,集满一瓶氧气后应如何操作?
操作]:当气泡开始从瓶口逸出时,取出导气管,盖好玻璃片,将盛满氧气的集气瓶正立于台面上。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产生的氧气。
操作]:将导管插入集气瓶中。
讨论]:如何检验氧气已集满?
讲解]:用带火星的木条在集气瓶口检验溢出的气体。
讲解]:实验室除了以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外,还可以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或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出示氯酸钾、高锰酸钾样品)
学生活动]:观察氯酸钾、高锰酸钾的色、态。
教师活动]:简单介绍其实验装置。
教师活动]:写出文字表达式:
板书]:2.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文字表达式二氧化锰(mno2)
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
加热。kclo3kcl o2
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加热。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kmn04 k2mn04 mno2 o2
四、小结。本节主要学习了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的操作,并在此基础上了解了催化剂,其中排水法适用于那些不(不易)溶于水的气体的收集。
五、布置作业:1.回忆、总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作业本。
二章三节氧气 (第2课时)
慈溪市卫前初中陈益萍。
教学目标:1.知道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知道氧气的化学性质;
3.掌握检验氧气的方法。
教材重点: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材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具:燃烧匙、集气瓶、铁丝、蜡烛、木炭、硫磺、红磷、酒精灯、火柴等。
新课教学:一、 氧气的性质
1.物质性质:(1) 物理性质: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味道、密度、水溶性等。
2) 化学性质:指那些通过化学反应才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水可以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红磷可以在氧气中燃烧等。
2.氧气的物理性质。
出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观察颜色、状态,并请一位学生上来搧闻它的气味。
1) 常温常压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 不易溶于水。
讲解:1升水中能溶解约30毫升的氧气,水中鱼类依赖于水中氧气呼吸。
3)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那么,怎样才能检验一种气体是不是氧气呢?
演示:图2.3.2
现象:带有余烬的木条在空气中不能复燃,在氧气中能复燃。
结论:氧气使带有余烬的木条复燃。
引言:木条在氧气中燃烧的过程,就是它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那么还有哪些物质能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呢?
3.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师边演示边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边讲解。
1) 木炭先在空气中加热到发红,让学生观察在空气中燃烧现象,然后伸入氧气瓶中,让学生观察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燃烧停止后,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点燃 表达式: 木炭 + 氧气二氧化碳。
(黑色固体)(无色气体) (无色气体)
点燃。c + o2co2
现象:在空气中:持续红热,无烟、无焰。
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提问:为什么古人暖锅用木炭,而不直接用木柴?
卖炭翁》中烧制的炭干嘛用?
2) 在空气中点燃硫粉,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燃烧匙里垫一层细沙)
然后放入氧气瓶中,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燃烧停止后,请一位学生搧闻气体so2气体。
点燃 表达式: 硫 + 氧气二氧化碳。
(淡黄色粉末)(无色气体)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点燃。s + o2so2
现象: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两者均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放出热量。
3) 在空气中点燃红磷,然后放入氧气瓶中。
点燃 表达式: 红磷 + 氧气五氧化二磷。
(暗红色固体)(无色气体) (白色固体)
点燃。p + o2 p2o5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有浓厚的白烟生成,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放出热量。
解释:①烟与雾的区别。
为什么粗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用红磷?
4) 将铁丝在空气中加热,观察现象。
将铁丝点燃迅速放入氧气瓶中,观察现象。
点燃 表达式: 铁丝 + 氧气四氧化三铁。
(银白色固体)(无色气体) (黑色固体)
点燃。fe + o2fe3o4
现象:在空气中:红热。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一种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解释:为什么做这个实验时,集气瓶底部铺一层水或硬纸板?
5) 将蜡烛在空气中点燃,观察现象。
然后伸入氧气瓶中点燃,观察现象。
点燃 表达式: 蜡烛 + 氧气二氧化碳 + 水。
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 下 教案
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 下 教案。一章二节水的密度及三态变化 第1课时 慈溪市桥头初中余红波。一 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密度的意义,知道水的密度是水的一个重要的特性。2.记住4 时纯水的密度值 3.学会托盘天平 量筒的使用 学会用天平 量筒测定水的密度。二 教学重点 难点。重点 水密度的概念 天平。量筒...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科学技术下》教案 重点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二十二课科学技术 下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1 识记 李时珍和 本草纲目 徐启光和 农政全书 宋应星和 天工开物 赵州桥 长城 北京城 故宫。2 通过对 本草纲目 农政全书 天工开物 三部科技著作的同异比较,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3 通过对赵州桥 长...
22 科学艺术 下 教案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
第22课科学技术 下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1 识记 李时珍和 本草纲目 徐启光和 农政全书 宋应星和 天工开物 赵州桥 长城 北京城 故宫。2 通过对 本草纲目 农政全书 天工开物 三部科技著作的同异比较,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3 通过对赵州桥 长城 北京城和故宫的观察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