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笔筒的形状我们把它叫棱柱,老师,对不对?
4)地球是一个球体,与它形状类似的有足球。例:
1.亭子的顶端是圆锥,下面的支柱是圆柱。
2.公园大门的门柱是长方体,公园里的石凳、石桌有长方体,有圆柱,还有棱柱。3.足球是球体。
4.人民大会堂中间的建筑是长方体,两边的是正方体。
5.人民大会堂的柱子是圆柱。人民大会堂前面的旗杆是圆柱,路灯的电杆也是圆柱,灯罩是球形。
.做一做p4随堂练习ⅳ.课时小结。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各自的特征。
2.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感受图形的丰富多彩的过程,并学会了与同伴合作交流。ⅴ.课后作业。
一)课本p4习题1。1
板书设计:〗
第一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一、旅游中发现的几何体。
二、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
第一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2.进一步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从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的角度认识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例,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概括,提高认识空间图形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从大量的实例中认真主动的思考,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2.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的关系。
2.从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难点:
1.认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事实。
2.认识“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的事实。〖教学方法:〗发现法。
教具准备:〗
常见的几何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教学过程:〗
.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常见的几何体,并且可以从大量的实物中抽象出这些图形。我们知道世间万物都是由一些基本元素构成的,那么构成这些图形的基本元素是什么呢?
.讲授新课。
1.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2.点、线、面之间的关系点评:
线和线相交可以得到点,面和面相交可以得到线。回答课本中的几个问题。
1)正方体是由六个面围成的,圆柱是由三个面围成的。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平的,而圆柱上下底面是平的,侧面是曲面。
2)圆柱的侧面和底面相交成两条线,它们都是曲的。(3)正方体有八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三边。
例:图中的几何体是由几个面围成的?面与面相交成几条线?它们是直的还是曲的?
3.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打开书第六页,我们来完成想一想,同学们先经过自己的观察,联想,能发现什么呢?谁先来给大家描述一下这三幅**。
点评:点动成___线动成动成体。ⅲ.课堂练习。
1.几何图形是由构成,面有___面和___面之分。2.点动成___线动成___面动成___
3.长方体是由___个面围成的,圆柱是由___个面围成的,圆锥是由___个面围成的。其中围成圆锥的面有___面,也有___面。
.课时小结。
1.通过丰富的例子,知道了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2.从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常见几何体的特征。3.认识了点、线、面之间的关系。ⅴ.课后作业课本习题1.2
板书设计:〗
第一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1。点、线、面构成图形2。面和面相交得到线,线和线相交得到点。
3。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第二节展开和折叠。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了解一些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图形围成,一些立体图形可展开成平面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由观察、折叠等数学活动认识棱柱的某些特征;
3.了解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能由侧面展开图想象出棱柱。〖过程与方法:〗
通过数学活动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能力及语言归纳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敢于表达,合作交流感受数学活动的生动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数学活动认识棱柱的特征,能感受到研究空间问题的思维方法。难点:正确判断哪些图形可以折叠成棱柱。〖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具准备:〗
圆锥冰淇淋筒、长方形纸、供折叠用平面图形若干棱柱实物、胶纸。〖教学过程:〗
.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演示:
将圆锥形的冰淇淋筒沿一虚线剪开展成一平面的扇形。将长方形纸折叠数次围成棱柱的侧面。ⅱ.讲授新课问题:
如何分别用一个词概括以上活动?能否用语言归纳以上活动中你的感受?
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活动,并能主动说出“展开”和“折叠”。同座交流感受并能大胆表达。其他同学进行补充。ⅲ.做一做。
1、图示的平面图形经过折叠能否围成一个棱柱?学生动手操作。
2、由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模型。
演示平面图形经过折叠可以围成棱柱。4、教师介绍棱柱的各部分名称。
5、学生在自己的模型上标上各部分的名称。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养成动手操作实验的良好习惯和合作交流的精神。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变化。而从两个图形的共性看也可以更深刻的了解棱柱。
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勇于发表意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交流和展示中体验成功。练习:
p11随堂练习长方体有___个顶点,__条棱,__个面这些面的形状是___哪些面的形状和大小一定完全相同,哪些棱长度一定相等?
p12所示六棱柱,底面边长都是5cm,侧棱长4cm。观察并回答问题。
这六棱柱共多少个面?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那些面的形状和面积完全相同?这六棱柱一共有多少条棱?它们的长度分别是多少?ⅳ.课时小结。
棱柱的主要特征有哪些?ⅴ.课后作业1.p10习题1.32.请选择你做的棱柱模型以任一方式展开,和你小组的同学讨论交流所得图形有什么启示?
板书设计:〗
第二节展开和折叠。
做一做议一议练习:课时小结。
课后作业。第六节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具体问题,适当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自主探索能力并体验成功。〖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难点:在运算中灵活地使用运算律。
教学方法:〗新授课。
教具准备:〗尺、小黑板、挂图〖教学过程:〗
.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下图是一条河流在枯水期的水位图。
此时小康桥面距水面的高度为多少米?
你知道小颖和小明分别是怎么想的吗?他们的结果为什么相同?
.根据现实情景,讲授新课议一议:
一架飞机作特技表演,起飞后的高度变化如下表:
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多少千米?
例1计算:说明:将加减统一成加法并写成省略加号和括号的和的形式。
.做一做。1. 计算:
.课时小结。
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作评价。并让小组成员叙述自己对有理数加减法的看法和掌握有困难的地方。
.课后作业习题。
板书设计:〗
第六节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出示挂图)七年级数学2011——2023年度第二学期第周课时。
2.1余角与补角。
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
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在具体情景中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
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概念。
2、理解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教学难点:理解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判断是否是对顶角。教学方法:观察、探索、归纳总结。教学工具:
准备活动:在打桌球的时候,如果是不能直接的把球打入袋中,那么应该怎么。
打才能保证球能入袋呢?
板书:教学过程:内容一:
一、课件展示桌球运动中球入袋的情景,观察图中各角与∠1之间的关系:
adf+∠1=180∠adc+∠1=180∠bdc+∠1=180∠edb+∠1=180∠2=∠1
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但是不要求学生说出图中所有的角与∠1的关系。在对图中角的关系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概括出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的概念。
七年级数学电子教案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七年级数学 上 配人教地区使用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第一章有理数。1 1 正数和负数 2课时 第1课时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了解正数和负数的产生 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理解正负数表示的量的意义 知道0既不是正数,...
七年级电子教案第七课 一
章节 课题 名称。知识技能。教学目标。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特征分析项目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内容。第七课情趣与兴趣学时4 1总课时21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兴趣及利用良好兴趣促进学习的能力 对兴趣与进行自我调控的能力 学会品味生活情趣的能力。创设情景,师生互动,展开话题指导学生阅读。体验兴趣带来的...
七年级电子教案第七课 二
章节 课题 名称。知识技能。三维目标。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项目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第七课情趣的雅与俗学时4 2总课时22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情趣有雅俗之分 高雅的生活情趣,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 庸俗的不健康的生活情趣,伤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正确学会品味生活情趣的能力。指导学生阅读讨论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