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秋期教材

发布 2023-02-18 16:33:28 阅读 2423

目录。第一单元记叙文阅读训练。

第二单元记叙文写作练习。

第三单元散文阅读训练。

第四单元散文写作训练。

第五单元**阅读训练。

第六单元**写作训练。

第七单元说明文阅读训练。

第八单元说明文写作训练。

第九单元现代诗歌阅读训练。

第十单元作文技法。

第十一单元古诗文阅读训练。

第十二单元满分作文赏析。

第十三单元中招真题训练(一)

第十四单元中招真题训练(二)

第一单元。记叙文阅读训练。

记叙文阅读题常见的知识及考点常识。

一、 记叙文是一种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但常常也可以用到说明、议论、描写和抒情等表达方式。记叙文语言讲求生动形象,重在以情动人。

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

1、体裁:

文学体裁:**、散文、诗歌、戏剧。(前两者最常见)寓言、童话。

2、线索:起贯穿全文作用,往往是文章的标题。

3、表达方式:(1)叙述(2)描写(3)议论(4)抒情(5)说明。

4、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5、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对比、反语、引用等。

①比喻: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②拟人:

赋予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和性格, 你使表达生动活泼。③排比:增强语言的气势。

④夸张:突出所描绘事物或情境的特点,加深读者印象。⑤对比:

通过对比以突出事物间的差异,以显示事物的特点。⑥对偶:增强语言的节奏感,使语言节奏明快。

⑦反问和设问:引起读者思考,加强语气。⑧反复:

强调,加深读者印象。⑨引用:增强语言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⑩反语:表达讽刺意味。

三、写作特色:

对比:事物特征更鲜明,(使好的更好,坏的更坏。)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或引人入胜。

过渡:a承上启下的作用;b衔接上下文,使之浑然一体。

详略安排:取决于中心。

托物言志:融志于物,婉转抒发。

象征手法。衬托、映衬。

前后照应:特点:内容相关、相似、相对。作用:文章结构严谨。

借景抒情。三、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四、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答题支招(考点常识)

一、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要再读全文。

二、加点字能否去掉?解题步骤:a先去掉b再比较,找差距c与中心挂钩。

三、词语的感**彩: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注意:结合句子,有些词语的感**彩会发生变化。

如:我当时真是太聪明了……(背影》)

四、人称:a第一人称:a真实感人;b自然亲切;c感情真挚。

b第二人称:便于抒情;

c第三人称:便于叙事。

五、简答题:注意:①联系上下文;②与中心挂钩;③答案常可用原文语句。

六、句子在文中的作用:①埋下伏笔;②与上文相照应;③过渡衔接自然;④点题,画龙点睛。(注意①从重点词入手;②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

七、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记叙文考试常用术语提供:过渡(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起全篇、小结上文、总结全文、总收一笔、为下文铺垫、为下文埋下伏笔、为下文情节张本、为下文蓄势、暗示下文情节、上下句照应、与上文遥相呼应、加深读者印象、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索、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增强语言文采、突出文章主题、升华文章的主题、渲染气氛、烘托环境……(结合具体文章或具体段落或具体字、词、句具体分析)

记叙文阅读备考训练。

我的父亲在流汗。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有那么一位不同寻常的男孩儿。他很少与我们玩乐,只顾着安静思考问题。老师曾悄悄告诉我们,他患有严重的自闭症。

当然,我不清楚自闭症是种什么疾病,只是恍惚觉得,那是一种不爱说话的毛病。

不过,他的成绩一直很优异,这点,不得不让我们心生叹服。每次考试过后,母亲总会拿着惨白的成绩单,碎碎地指着他的名字唠叨:“这是谁家的孩子?

真是懂事,老是考第一!”每每听到此话,我都忍不住暗自愤慨,到底谁才是她的孩子!

由此,我与他结下了莫名的仇怨。原以为这只是我一人的想法,后来在一次“坏学生”联盟中,我才发现,原来在这个小小的校园内,他竟无缘无故地结下了那么多仇家。

我们盘算着,要好好报复他一下。当然,我们是很有计划性的。譬如,在行动之前,派人好好地打探了一下他的家庭背景。

万一,他的父亲或是母亲就在学校教书的话,我们便不敢轻举妄动了。排除这个可能,计划就可顺利进行。

调查结果显示:不详。没有人知道他的父母是做什么的,位于何处,这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潜在威胁,没有人愿意做带头羊。

这个原本轰轰烈烈的报复计划,就这般悄无声息地无疾而终了。

很多天后,老师布置了一项任务——上交最让你感动的一句话。

很多人从书上抄了。我清楚地记得,自己用精美的作业本,从《全国优秀作文选》上工工整整地抄了一大段。

他没有抄,看得出来。他交的是张纸条。几乎每个同学都因他纸条上的内容疯狂发笑。纸条上写着“我的父亲在流汗”。

我跑到讲台上,晃悠着他的纸条说,我们大家都来改一个吧,你改个我的父亲在小便!我改个我的父亲在要饭!哈哈,押韵又工整。

最后,意想不到的事儿发生了,一向性格温和、寡言少语的他,第一次发了火。

教室里,鸦雀无声。他走过去,将已被众人扯碎的纸片拾起来,一言不发。我永远记得那个忧伤的神情,像一朵在春天凋零的山花。

很多个日夜后,我从一所三流大学毕业,因苦苦找不到工作,不得不跟随舅舅到工地干苦力。汗流浃背的生活让我对童年的悠闲无比想念。我时刻追忆年幼的时光。

烈日下,搬着砖块,舅舅含泪说,小弟(舅舅的儿子)老是不吃早餐,给他零花钱买吃的也舍不得,你舅妈每次洗衣服,都能从他的口袋里搜出叠齐整的钱来。我问,干吗宁可饿着也不买吃的,这可不是一个好习惯啊!舅舅你得督促他,他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呢!

岂料,他却哽咽了,说小弟说了,他挣钱不容易,花着心疼。顿时,在一旁搅拌砂浆的我,想起了多年前的那个“仇家”,那句“我的父亲在流汗”。

今天想来,当时调查不详的他的父亲,大概与我同一职业吧?也只有这类职业,才能刻骨铭心地让小弟,让他早早懂得生活的艰辛。懂得在虚度时光之时,刻刻怀想那些正在大地间无怨无悔,默默流汗的老父亲。

16.阅读全文,请你用词语概括“我”的心理变化。(每空2个字)(3分)

17.联系上下文,品味画线语句“我永远记得那个忧伤的神情,像一朵在春天凋零的山花。”在文中的表达效果。(3分)(想想看,这个问题是考什么?答题思路应该是怎样的?)

18.阅读文章,说说作者“童年”和“今天”对“我的父亲在流汗”这几个字的不同感受,以及作者“今天”的感受带给你的启示。(不超过)(5分)(答题时应关注什么?)

阅读《高压下的少年》,完成13~17题。

高压下的少年。

周衍辉。那是我刚参加工作时发生的一件事。

已经是晚上11点多了,昏暗的灯光下,在办公室的墙边一溜儿站着6名学生,一个个低着头一言不发。我坐在椅子上,头发直立着,额头上沁出了一层细汗。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我来说,做梦都没想到会遇到这么调皮捣蛋的学生,平日里打打闹闹,逃课什么的,都好说,哪想到这次竟惹下了如此大的祸端:

晚自习后熄灯不久,初三(一)班男生宿舍的窗户玻璃被一块砖头打碎,砖头飞进屋内,不偏不倚落在一个学生头上,血当场就流了出来……而肇事者就是这6人中的一个。他们都是我班上的学生,住在小宿舍里,平日里称兄道弟,关系相当铁。因为下午在操场上打篮球时,他们跟另一个班的学生发生了冲突,就怀恨在心,于是就趁人不备扔黑砖头,结果伤了人。

把受伤学生送到医院包扎,又对闻讯赶来的家长好言劝慰,并保证一定找出“**”后,家长才余怒未消地带学生同家了。回到学校,我气不打一处来,马上将他们6个叫到办公室连夜“审讯”。校长也发话了,一定要找出扔砖头的人,这次一定要严厉处罚。

6个初三男生,高矮不一,站在那儿,也知道闯了祸,低头敛眉,全没了平日的精神。我已经问过好几遍,居然没有一个人吱声,问到谁的面前,不是说不知道,就是摇头。我火了,用教鞭挨个点,同时厉声问到底是谁干的,得到的答案全是摇头。

我的火更大了,一人踢了一脚,还是没人回答。眼看半个多小时过去了,一无所获,他们几个像是事先串通好了,无论怎么问,就是不知道,后来干脆什么话也不说,大有“将沉默进行到底”的意思。我简直要被气疯了,命令他们抬起头来,眼睛平视我。

这时,我发现个子最矮小的于强有些微微发抖,目光闪烁不定。有几次他似乎要张口说什么,却被旁边的人用手扯住了,我的心不由一动。(a)

我从抽屉里拿出纸笔,放轻语调说:“这样吧,既然你们觉得不便当面说。那就用笔写下来,老师保证为你们保密。

”我把纸和笔发了下去,让他们分散开。他们几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动笔。墙上的钟“滴答滴答”地响着,我抬头看了看,快12点了。

我低声说:“写吧,写完了就让你们回去睡觉。”他们几个又互望了一会儿,才慢吞吞地写起来。

很快,6个纸团放在了我掌心里,我不由得在心里笑起来,让他们重新顺着墙站好。我打开了那6个纸团,一看愣住了:6张纸上,竟然写着他们自己的名字。

(b)我呆呆地看着手里的纸条,再看看沉默地站成一排的6个学生,他们中个子最高的比我要高一头,那年轻而挺拔的身影投在墙上,一动不动,仿佛有一种无声的力量,在与我默默地对抗着。我有些烦躁,知道再这样耗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于是盯着他们一板一眼地说:“好吧,既然你们不想说,那我也没办法了。

天一亮就送你们去派出所,因为人家家长已经报了案。”我不得已使出了最后一招,想吓唬他们一下。

这时,我无意中一抬头,见站在中间的马天亮用眼睛看着我,似乎有话要说。这个马天亮跟我有一点亲戚关系,平日我对他不错,他也一直很信任我。于是我一招手,把他叫了出去。(c)

我看看马天亮,直截了当地问:“天亮,你告诉老师,是不是于**的?”马天亮迎着我的目光,犹豫了一会儿说:“老师,你不要再问了,你就说是我干的吧。”

“为什么?”我盯着他,“可以给我一个解释吗?”

“砖头的确是于强扔的,但这也不能全怪他。他们嘲笑于强他妈是个疯子,用很脏的话骂他,他一时气不过,本想教训他们一下,出口恶气,没想到伤了人。于强家很穷,根本出不起医疗费,再说于强他爸脾气不好,知道了非往死里打他不可。

老师,还是我顶上吧。”

看着马天亮真诚而坦荡的面孔,我沉默了,胸中有什么东西在涌动。我慢慢走回屋内,一瞬间,所有的目光齐刷刷地聚到我脸上。我默默地看着他们,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于强的身子抖得更厉害了,眼中开始有泪光在闪。

屋内一片寂静,除了于强,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悲壮,目光中凝聚着一种沉静的力量。

我走到他们面前,挨个拍了拍他们的肩头。然后,转过身子背对着他们大声说:“都给我回去,好好睡一觉。今天的事,就到此为止。”(d)

第二天下班后,我提着一包水果到了那名受伤学生的家中,并送上了200元钱。好在家长也是个明事理的人,见孩子伤得不重,也就没再追究。

再回到课堂时,我发现全班坐得最整齐、最安静的是那6名学生,他们挺直了腰板,默默地看着我,眼里闪烁着清澈的泪光……(选自《祝你幸福·知心版》)

13.“我”对“砖头伤人”事件有一个处理过程,在格内填出简沽文字,使此过程清晰呈现出来。(2分)(每空最多不得超过6个字)

火气冲天,体罚责问吓唬威胁圆满解决。

14.分析“6张纸上,竟然写着他们各自的名字”这句话中隐含的可贵的信息。不少于80字。(2分)(想想这个题的常规问法是什么?又做了哪些变化?)

15.“屋外,凉风习习,半轮明月挂在天空,散发出清冷的光辉。周围一片静谧,各种不知名的小虫断断续续地叫着,远处的马路上不时有夜车呼啸而过。”是原文的一段话,放回原文,应在(a)(b)(c)(d)中的哪处?

简析这段文字的作用。(2分)

16.文中有若干处语句流露着“我”的情感,也触动读者的心灵,摘录其中一处。(2分)

17.文章最后一段令人感动,假定你就是6名同学中的一个,你当时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2分)(答此题时,需注意两点:1.要贴合上下文的文意。2.注意表述时的人称和口吻)

年秋期七年级生物

2007 年秋期七年级生物。第四单元练习。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第一卷 选择题 共40分 一 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请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入下面的 中,每小题2分,共40分 l 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是。a 根毛 筛管 叶脉 气孔 b 根毛 导管 筛管 叶脉 c 根毛 导管 叶脉 气孔 ...

2023年秋期七年级半期试题

2008年秋期期中试卷。初一数学。全卷满分120分,120分钟完卷 班级姓名得分 一 填空题 每小题3分,共30分 1.2的倒数是是 100的相反数。2.单项式的系数是次数是。3.将多项式,按的降幂排列。4.化简。5.用代数式表示 与的2倍的和 得。6.若与是同类项,则。7.若,则。8.我国首次载人...

2019秋期半期卷七年级数学

2018年秋期半期考试卷。七年级数学。本卷满分 12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 人生的道路需要你的选择 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最正确的答案,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每题3分,共24分 1 2的相反数为 abc 2d 2 2 绝对值最小的数是 a 0b 1c 1d 200 3 宜三中的建筑面积约为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