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课标分析:惯性是《课程标准》中物质世界部分的内容,本节课选取的内容、设计的活动以及表达形式都着力突出“引领小学生亲历科学**”这一核心。生活中的惯性现象有很多,以前学生没有细心思考其中的科学道理。
教学中通过有目的的**过程,使学生了解与惯性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整个过程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为核心的理念,教学内容紧凑,环环相扣。
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第三课。以前两课学习正确描述和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学习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几个实例,认识惯性;会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为初中进一步学习惯性定律打下一定的基础。
整节教材的设计思路是问题情景---实验---结论—应用。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比较了解和熟悉,能够比较主动地去学习,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都比较好。本课是继学生领悟了“静止和运动”之后研究改变运动和静止状态的**内容,**活动较为综合。
生活中的惯性现象有很多,以前学生们没有细心思考其中的科学道理,科学**能力和意识还不完备。本课通过有目的的**过程,利用小组合作、同桌合作的方式,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使学生了解与惯性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发展了能力、培养了思想情感。
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要**的问题进行研究,在假设、观察、实验、思考实验结论的**活动中建构惯性概念,培养动手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能够积极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愿意与他人交流研究结果;乐于用学到的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3、知道物体都具有惯性,知道什么是惯性;会用惯性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重难点:
认识惯性,知道惯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会利用惯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时:1课时。
课型:实验**课。
活动准备:一、搜集和整理一些有关惯性方面的**、**资料。
二、准备材料:
教师准备材料:水杯22个、小车22个、水、课件、**等。
学生准备材料:木块、硬纸板、鸡蛋、象棋棋子、直尺、钢笔帽等。
三、课前实验准备。
1、每组取2个水杯各倒入半杯水摆放在实验桌上。
2、同桌合作个领一辆小车摆放在实验桌上。
3、学生将准备的棋子、木块、硬纸板、鸡蛋、象棋棋子、直尺、钢笔帽等摆放在实验桌上。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有一天,假如你们全家家外出旅游。当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时,你和其他乘客的身体会怎样?
2、质疑:急刹车时,为什么乘客的身体会向前倾?这里面包含什么科学道理?
鼓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大胆猜测:车力气太大,车速度太快,人被甩出去了,人太轻了等等。
师:你们的猜测对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运用情景再现的方式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的问题自然生成,使学生对**问题产生浓厚兴趣,老师的质疑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二、合作**,猜测验证。
活动。一、**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
一)初步分析,作出假设(课件)
1、师生研讨: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作为旁观者,我们看到汽车在正常行驶过程中处于什么状态?(运动状态),乘客呢?
(也处于运动状态),突然刹车时,汽车处于什么状态?(静止状态),而乘客在急刹车的瞬间又处于什么状态呢?(还是运动状态)(教师依据学生回答进行简要板书)
2、作出假设:分析到此,你认为谁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谁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补充板书)能说明什么问题?
师生交流,得出假设:急刹车的一瞬间,由于汽车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而乘客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所以身体会向前倾。
设计意图:教师引领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找到现象发生的原因,进行大胆的假设,意在潜移默化地渗透对比分析的思维方法。若经常加以训练,对学生形成自能**的能力是十分有意义的。
二)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1、明确实验目的:请各组设计一个模拟实验:当汽车改变运动状态时,乘客或车上的物体是否改变了原来的运动状态?
2、提出实验要求:各小组先构思实验方案,再动手做。在实验过程中请各位“驾驶员朋友”把握好方向和力度,“车”不可开得太猛。实验顺利完成后整理好实验器材的小组主动坐好。
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意外情况:1)突然开动小车,木块向后倒——要求学生看清实验要求,平稳开动小车。可以让这个小组再次进行实验。
2)车速过慢,木块不倒——这种现象确实存在,假如我们乘坐的公交车以非常缓慢的速度行驶,当它急刹车时,我们的身体可能就不会向前倾,或者向前倾的幅度非常小。可以让这个小组加快速度,再次进行实验。
一定要让学生得出统一的结论。
4、学生边演示边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课件演示,共同分析。
5、出示模拟实验图,让学生在图上用箭头标出小车撞上障碍物时木块运动的方向。(参考教材第31页的模拟实验图进行绘制)
6、你还能利用其他材料设计出类似于汽车急刹车的实验方案吗?分组讨论,集体交流展示。
教师举例,如手中的粉笔和手掌一块儿运动,在我停止挥手的瞬间,粉笔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飞了出去。
交流小结:以上实验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它原来运动状态的属性。
设计意图: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假设是科学探索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可以直观再现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的现象,模拟实验图的运用对构建惯性概念起到了推进作用;启发学生设计类似的实验方案,使论证更加有力,还意在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活动。二、**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
1、猜想:刚才我们研究了运动物体的属性,猜一猜静止的物体是否也有具有保持它原来静止状态的属性?
2、出示实验材料,验证猜想。
3、师生讨论实验注意事项,明确实验方法。
4、分组实验验证,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讨论实验**现的问题,找寻解决方法。同桌合作将实验再做一次。
5、汇报展示实验结果:
1)实验一中谁的静止状态被改变?谁的静止状态没有改变?说明了什么。
2)你能解释第二个实验的现象吗?
4)以上实验有什么共同点?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6、得出结论:以上实验说明,鸡蛋、棋子、钢笔帽等静止的物体都具有保持它原来静止状态的属性。
7、归纳总结,建构惯性概念:这节课,我们所做的这些实验,不论是运动状态的物体还是静止状态的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的属性,那就是:物体具有保持它原来运动(或静止)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称为惯性(板书:
惯性)。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
设计意图:科学概念的建构依赖于有结构的材料,为**静止状态的物体也具有惯性,教师设计了两个能反应事物本质属性的小实验,通过对有结构的材料的操作,引起学生经历,引发学生思考,逐步抽象科学概念;在学生完成所有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揭示惯性概念的内涵,推动认知发展。
三、学以致用,总结提升。
1、教师谈话:惯性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小组找一找,然后举例说一说。全班交流,利用动作演示感知。
2、利用课件展示并讲解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
师:下面咱们一起把生活中的惯性找一找。(课件展示并讲解惯性的利与弊)
1)跳远运动中,运动员因为惯性的原因才能跳得出去;(板书:利)
2)泼水的时候,因为惯性,水才能脱离水盆;
师生起立演示泼水动作体会惯性。)
3)骑自行车时,可以利用惯性进行滑行。(引出弊,板书)
4)行驶的汽突然停止时,车上的人因为身体会向前倾。车保险带可以避免车上的人因为惯性受到伤害;
3、交流乘车安全: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和相互交流,使学生体会到惯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认识到惯性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利也有弊,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趋利避害,让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四、****,拓展延伸。
****资料《牛顿站在了谁的肩膀上》,师生交流感想。
教师小结:希望大家爱科学、勤钻研,长大后也做一个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科学家,为科学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设计意图:利用**对惯性知识进行拓展延伸,为初中物理课学习惯性定律做铺垫,感受科学就在身边,树立应用科学知识服务生活的意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进行升华,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五、小结评价,布置作业。
1、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师:一节课不知不觉就过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这节课你表现的怎样?你认为咱们班这节课谁表现的好?
在总结知识的同时进行多种评价,总结经验,激发学生的进心。
2、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师:这节课,咱们班同学表现的都很棒。我们通过**知道了什么是惯性,认识到惯性现象有利有弊。
现在频发的交通事故很多都与惯性有关,老师建议你们办一期以“珍爱生命,安全出行”为主题的科普手抄报,给家人和同学提出一些安全出行的建议,好不好?孩子们,再见!
设计意图:建议学生办科普手抄报,给家人和同学就如何防范车辆因惯性造成的交通事故提出一些建议或忠告,意在鼓励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板书设计。11、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运动运动。的物体有保持原来的属性称为惯性。
静止静止。所有的物体都具有惯性。
六年级科学上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教案2青岛版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物体的运动 单元的第三课。是在前两课学习正确描述和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认识物体具有保持它原来运动 或静止 状态的属性,也就是惯性 会用学到的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教学活动从学生熟悉的汽车急刹车现象引入,并提出要研究...
六年级科学上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教案青岛版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一 教学内容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二 教学目标 1 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认识物体的惯性 能通过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了解生活中更多的惯性现象 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2 积极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 愿与他人交流 乐于用学到的惯性知识解释生...
六年级科学上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教案青岛版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一 教学内容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二 教学目标 1 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认识物体的惯性 能通过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了解生活中更多的惯性现象 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2 积极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 愿与他人交流 乐于用学到的惯性知识解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