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人教版《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发布 2023-02-12 02:53:28 阅读 5235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湖北省武昌水果湖第二小学林迎春。

一、教材内容。

圆的认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第一课时中的内容,即书中第57页至58页的内容以及练习十三中第1至4题。

二、设计思想。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圆是小学数学中最后学习的一个平面图形,认识圆是学生学习曲线图形的开始,也是以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和圆柱、圆锥的基础。因此,它在整个小学数学几何知识教学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

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因此,教材在编排上力图体现这种变化,力图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即从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例入手,安排了一幅主题图,这样做既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又让学生先从直观上认识圆;接着再安排新的内容,使学生对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有了初步认识,同时在编排上加强了启发性和探索性,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与合作交流,并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可以说,本节教材的编排恰到好处,为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堪称新课标理念的完美体现。

3、教学策略及教学指导思想。

总的来说,我有一个基本思路,那就是:使用新课标教材,就要上出新教材的特点来,全面落实教材的编写意图,用活用好教材,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把教学目标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

1)学法与教法指导。

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将学生进一步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地位,自主展开对圆的特征的发现,并在交流对话中完善相应的认知结构,让“发现与分享”成为整堂课的主旋律,而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恰恰在创造与分享的过程中得以自然建构与生成。而且,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努力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数学教学过程。同时,我又结合教材内容,充分放大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努力折射圆所散发的独特魅力,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教学**的运用。

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传统**有机整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多**课件的合理运用将演示、观察、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

过程与方法: 通过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探索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渗透、传播数学文化,感受数学的美。

四、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

五、教学难点。

**并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特征及相互关系。

六、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1)每人准备两张白纸,几个底面是圆形的实物,如:圆形茶杯盖、圆形瓶盖、圆柱形茶叶盒等,一把剪刀,一个带有空心圆的三角板或直尺,一个圆规。

2)每位同学注意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2、教师准备。

多**课件:(1)呈现主题图;(2)叠折圆形纸片;(3)探索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4)用圆规画圆的方法;(5)介绍圆的有关知识;(6)欣赏圆的美丽图案。

七、教学过程。

分四个环节展开:从现实生活中引入圆。

合作中**圆的特征。

介绍中体验圆的数学文化。

实践中感受圆的数学价值。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圆。

(1)用多**课件呈现主题图,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设疑: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车轴为什么要装在车轮的中心位置?

(2)揭示课题:圆的认识。(教师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设计意图:本节课主题图所呈现的是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里面包含有一些圆形的物体,说明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非常广泛。而与众不同的两辆小汽车的出现,更是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并顺势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这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第一个步骤:创设问题情境。)

第二个环节:合作交流,**圆的特征。

(1)请学生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圆形的物体?

(2)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

借助不同的工具在白纸上画圆。

提供给学生的操作材料主要有以下这些:圆柱体茶叶盒、圆形茶杯盖、圆形瓶盖、带有空心圆的三角板、圆规等。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操作材料在白纸上画一个圆。

学生在白纸上画好圆后,可以让学生把画好的圆在全班进行展示,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画出这个圆的?

设计意图:选择不同的操作材料画圆,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直观感受圆的曲线特征,同时感受到用不同的圆形物体来描摹画出的圆的大小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变化,而用圆规画圆却比较方便。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第二个步骤:

建立模型。)

3)学习用圆规画圆。

先让学生在纸上尝试着用圆规画圆,然后交流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最后借助多**课件将用圆规画圆的过程直观、动态地展示出来,清楚地呈现用圆规画圆的步骤。

4)认识、**圆的特征。(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第三个步骤:寻求结论。)

① 观察学生在纸上画好的圆,并把圆形与以前学习过的平面图形进行比较,思考并交流:圆形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何不同?

通过思考与交流,使学生认识到:以前学习过的平面图形是由线段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即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这就是圆的基本特征。

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即认识圆心、圆的直径与半径。

让学生把画好的圆形纸片剪下来,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打开,反复进行几次。然后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在学生操作交流的基础上,再演示多**课件,学生会观察到,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就是圆心;这些折痕就叫做圆的直径;连接圆心与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就是圆的半径。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把上述概念表述出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圆心、圆的直径与半径等概念并用语言把它们表述出来是教学难点,如何有效地突破这个难点呢?我采取的策略是:

将现代技术与传统手段互为补充、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顺利归纳圆的各部分名称做好铺垫。一方面,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把画好的圆形纸片剪下来,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打开,反复进行几次。另一方面,在学生操作交流的基础上,发挥多**形象、直观、变静为动的特点,演示多**课件,引出圆心、直径、半径等概念。

很显然,在这一环节中,先是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对圆心、直径、半径等有了大量的感性认识,然后再上升到理性认识,用语言把它们表述出来,让学生对所学的新知形成系统、科学的认识。)

③**同一个圆中直径与半径的特征及关系。

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活动,借助圆形纸片、直尺等操作材料,自主**,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构建,如:在圆形纸片上画出若干条直径与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度,说一说有何新的发现。

在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请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除了交流这些新的发现外,关键是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出这些结论的。

学生一般是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等方法得出这些结论的。但是,由于学生在测量直径与半径的长度时,一般都会产生误差,这样就会影响学生测量的结果。怎样解决这个难题呢?

我想到了运用多**课件。通过多**课件清晰、准确的演示,学生很容易看出:在同一个圆中,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而且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放手让学生活动,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构建,重在学生的**过程。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而且在必要时要加强引导。

另一方面,将传统手段与现代技术有机结合,运用多**课件弥补传统手段中的不足之处,解决用传统手段不能解决的问题。)

第三个环节:在介绍中体验圆的数学文化,感受圆的独特魅力。

1、了解有关“圆”的历史,感受祖国灿烂文化的博大精深。

大屏幕出示并配音: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墨子在他的著作《墨经》中这样描述道:

“圆,一中同长也”。数学巨著《周髀算经》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我国古代学者的这些发现,要比西方整整早一千多年。

1)听完圆形知识的有关介绍后,让学生说一说“圆,一中同长也”这句话的含义。

2)听了这段介绍后有何感想?

2、欣赏生活中圆形的美丽图案,感受圆的魅力。

设计意图:多少年来,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在老师们的课堂里,数学一直与定理、法则、运算等联系在一起,枯燥乏味一直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绊脚石。而《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后,“凝聚”并积淀下了一代代人创造和智慧的结晶,我们有理由向学生展现数学所凝聚的这一切,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引领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的博大与精深,领略人类的智慧与文明。)

第四个环节:巩固提高,在实践中感受圆的数学价值。

我会画。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2cm的圆,并用字母o、r、d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我会找。请你找出下列圆的圆心和直径。

我会说。说一说: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车轴应装在什么位置?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具有一定的层次感,而且重在应用,重在解决问题。同时,课首和课尾遥相呼应,此课开始时提出问题,结束时解决问题,以“解决问题”将整堂课串起来,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这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步骤:应用与推广。)

附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圆心半径直径。

用字母o表示用字母r表示用字母d表示。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认识圆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圆 教学设计。通辽市育新镇中心小学徐明月。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圆 第一课时 认识圆,包括教材55 58页例1 例2和 做一做 中相关内容,以及练习十四中的部分相关习题。设计思想。1 数学源于生活创设生活中常见的情...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认识圆教学设计

认识圆 教学设计。迎丰九年制学校胡泽艳。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及特征。2 理解同圆和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一个圆内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圆的认识 教学反思。圆的认识 是一节概念教学课。它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通过教学本课,我的收获颇多,感慨也不少。下面我从准备和上课两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首先是对这次展示活动的准备。在备课前我查阅了有关圆的认识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