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年级北师大版上册乘法结合律

发布 2023-02-10 17:37:28 阅读 8301

乘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4-55页。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基础上设计的,教材延续前两节课的模式,先给出示例,让学生仿照示例写算式并自主交流,发现并总结规律,然后用日常事例解释乘法结合律,并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1、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意义。

2、通过探索活动,发现乘法的结合律,并用字母进行表示。在理解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易计算。

3、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重点:1、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发现乘法的结合律。

2、在理解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易计算。

教学难点:利用知识的正迁移,自主**乘法结合律的内容。

教学准备:多**。

教学方法:交流法、**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回忆加法结合律。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生:加法结合律。

2.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或者公式,说一说加法结合律?

学生回答,教师纠错指导。并提问?加法具有结合律,那么乘法也具有结合律吗?学生猜测。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乘法结合律并板书课题——乘法结合律。

二、**新知。

1.观察下面的式子,你能照样子再写一组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建议把这个问题中的三个任务直接给学生,让学生连贯的学下来,独立自主的经历探索的过程。

先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找几个小组汇报,汇报中要鼓励学生说清晰右边的算式是什么意思,左边的算式什么意思,争取在加法结合律的基础上,本次学习能够较完整的说清晰发现的规律。

2.请你利用生活中的事例。

2×24)×6是先求两箱一共有多少瓶饮料,再求两箱饮料一共有多少元;而2×(24×6)是先求一箱饮料有多少元,再求两箱饮料多少元。两个算式都是三个数相乘,第一个是先把2和24相乘再乘6,第二个是先把2和6相乘再乘2,计算顺序例外,但结果一定相等。

3.用a,b,c代表三个数,你能写出上面发现的规律吗?想一想,认一认。

先让学生独立写一写,然后汇报,引出乘法结合律。

a+b)+c=a+(b+c)

a×b)×c=a×(b×c)提出问题:对比加法和乘法的结合律,你有什么发现?

让学生通过比较,知道三个数相加或相乘,可以运用小括号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结果不变,体会结合律的本质。

4.怎样计算简易?想一想,算一算。

出示125×9×8,让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并交流。要明确:算式中只有乘法运算,而且是三个数相乘。

125和8这两个数很分外,相乘得1000.学生会写125×8×9或者9×(125×8),均可,只要学生讲出道理即可。

三、巩固练习。

第1题。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教师指名学生代表汇报。

第2题。师生一起回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字母表达式,然后学生自己搷一填。

第3题。学生自主观察算式的特点,相互说一说怎样计算简易。教师巡视课堂,帮助理解有困难的学生。

4,xx第4题。

学生自主读题并解决问题,教师请学生汇报,其他学生评价。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1、书上xx的第2题。

2、怎样简易就怎样计算。

5)125×18×8板书设计:

乘法结合律。

a×b)×c=a×(b×c)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卫星运行时间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 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2 探索两 三位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 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竖式计算的方法。教学难点。竖式计算的方法。教学方法。学生自主 教师引导法。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一位数乘两 三位数...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乘法结合律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经历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会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进一步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果冻经验。2.能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运算,体会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数感。教学重点 引导概括出乘法结合律,并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教学难点 乘法结...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法结合律北师大版

乘法结合律与交换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探索,发现乘法结合律与交换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 理解乘法结合律是改变运算顺序,乘法交换律是改变乘数位置,积都不变。3 体会利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培养学生的简便运算的意识并能运用。过程与方法 经历数学探索过程,进一步体会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