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扁鹊治病

发布 2023-02-03 03:44:28 阅读 2259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如果读完一遍,老师还没有叫停,就接着读第二遍、第三遍。

2.指名朗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教学生字词。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么长的一篇文章,记起来太麻烦了,你能不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告诉我们,这个故事在讲什么?

【设计意图: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还有一定难度,教师注意了提问的方式,把生硬的“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换成了“用简单的话告诉我们故事在讲什么”,在对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思考方法的指导,降低了难度。】

三、抓住“名师”,读悟感知。

通过几个同学的叙述,我们对课文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就是作者把想说的话、想告诉我们的道理放在了故事中。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课文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

1.出示第一自然段:

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公。

理解“名医”:什么叫名医?(有名的医生)那么有名的老师叫──名师,有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叫──名嘴。

2.文章的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扁鹊是一位“名医”,那么课文中一定会有很多句子可看出这一点。请大家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表现扁鹊是一位名医的句子。

【设计意图:构建大的阅读话题,能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空间进行思维训练、语言积累。学生围绕“名医”展开学习。交流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分板块进行教学,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a.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你从哪儿看出扁鹊是一位“名医”?(站了一会儿、小病、发展)

师:扁鹊仅仅是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就发现了蔡桓公**上的小病,真是医术高明啊!(板书:医术高明)

b.又过了十来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你从哪儿看出扁鹊是一位“名医”?(老远望见、只看了几眼)

师:扁鹊也许只看了一眼,也许只看了两眼,就已经知道蔡桓公的病情发展,真是医术高明的医生!

c.**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师:这个句子很长,很难读,又很重要。它集中体现了蔡桓公病情的发展和**方式由简单逐渐变得复杂。

扁鹊只用了“望闻问切”中的“望”就完成了诊断。真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让我们再把这句话读一读。

d.扁鹊三次请求给蔡桓公治病。

如果学生没有提问,教师就引导:医术高明就能成为一位名医吗?扁鹊一次又一次地要求给蔡桓公看病,可以看出什么?

(学生讨论)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医生才叫名医。(板书:医德高尚。

)师:也许医术高明的医生很多,他们不一定都能成为“名医”,只有像扁鹊那样,既拥有高明的医术,还要有高尚的医德,才是真正的“名医”。

3.既然有这样一个“名医”为蔡桓公治病,为什么蔡桓公最后还会病死呢?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与蔡桓公病死原因有关的句子。

4.交流。a.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朗读。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请你们想象一下,蔡桓公说这句话的时候,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动作、神态?

【设计意图:语文课要上得有语文味,就应该立足文本,文本没有写蔡桓公说话的表情、动作、神态,而让学生在想象补充中了解蔡桓公对扁鹊的态度,则可达到语言文字训练与人文教学目标的和谐统一。】

b.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医治没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不相信)

c.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句子写得很简单,你能不能用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蔡桓公生气时的样子?

5.因为对扁鹊的不信任、不高兴、不理睬,蔡桓公一次又一次拒绝了扁鹊治病的请求,最后他后悔了吗?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

指名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你从什么地方看出蔡桓公相信他是一位名医了?(抓住“请”字理解蔡桓公的后悔。)

当蔡桓公要去请扁鹊治病的时候,已经过了医治疾病的最佳时机,扁鹊走了,病入膏肓、浑身疼痛的蔡桓公只能等死。你想象一下,此时此刻,蔡桓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交流。(师归纳:后悔莫及、百感交集、痛苦不堪、防微杜渐、讳疾忌医)

【设计意图:课堂练笔要紧紧围绕文本进行。这个环节的设计,围绕“蔡桓公的懊恼”展开,在学生的写作中,自然而然会把寓言故事的寓意包含在内,突破了教学难点,融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为一体,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了语文素养。

】四、理解寓意,初识古文。

1.你觉得蔡桓公是个怎样的人?(傲慢、固执、不听劝告)

2.我们读了这个故事,可以从蔡桓公之死得到哪些教训?(教师归纳板书:防微杜渐、讳疾忌医)

3.介绍作者韩非。

通过这个寓言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很多道理,变得比半个小时前更聪明了。在欣喜之余,我们还要感谢本文的作者──韩非。我们一起去认识认识他。

课件出示韩非资料。

4.阅读韩非的原文。

我们今天学习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就是出自《韩非子》。大家都知道,古人写文章都带有“之乎者也”,读起来比较难懂。而我们课本中的故事是人们翻译后的白话文,我数了一下,课文的字数是436个字,这样生动的一个寓言故事,你们猜猜韩非用了多少个字来写?

韩非仅仅用了198个字,还不到原文的三分之一,今天我们就来读读原文的第一段(课件出示):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jiàn),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

师:能读得懂吗?老师说一句课文的句子,看看你们能不能在这篇古文中找到写这个意思的句子──“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医治没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生找句子,对比读,谈感受。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教师在教学中用“对比读”的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古文简洁生动的特点,为今后的古文学习打下基础。】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四年级下册《扁鹊治病》说课稿

学习好资料欢迎 四年级下册 扁鹊治病 说课稿。四年级下册 扁鹊治病 说课稿。一 紧扣特点,感悟教材。扁鹊治病 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寓言两则中的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选自 韩非子 讲的是扁鹊要给蔡桓公治病,蔡桓公几次三番都说自己没有生病,最后病入膏肓,无药可医的故事...

四年级语文下册《扁鹊治病》教学反思

ianque 是一个寓言故事,内容容易理解,是从战国时期着名医生卞que传说故事。写了一个双喜鹊三说服蔡欢公开 顽固的蔡欢公众相信他没有病,导致疾病的延误,轻微的疾病成为严重的疾病,生病,没有药物救。蔡焕荣的故事如此悲惨的结局,警告人们防止一丝丝毫,擅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否则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在课堂沟...

四年级下册语文《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29 寓言两则扁鹊治病。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词。练习讨论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正确 流利的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学习不要讳疾忌医,杜微防渐,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重点 难点 1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寓意。2 理解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心理。教学准备 ppt课件教学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