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伯牙断琴》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明白“知音”的含义:能够懂得对方的思想感情;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四五自然段,明白知音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从人物的语言动作中,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知音为人生带来的美妙享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教学目标。
二、回顾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板书课题: 伯牙断琴
2、理解课题, 整体感知
伯牙是谁? 伯牙为谁断琴?
相机板书: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感受知音相互理解、和谐默契的生动情节。
1、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用“ ”画出说明钟子期特别善于听琴的一句话。
2、体会句子: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钟子期很快便能道出曲子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1) 指名读,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钟子期特别善于听琴?
2) 指导朗读,强调“无论”“很快”这两个词。
3、引导学生体会 “高山曲”
1)**伯牙弹奏表现高山的乐曲,学生感受。
2)学生交流听完表现高山的乐曲后的感受。
3)出示钟子期听完伯牙弹奏高山曲子后说的话:
钟子期立刻兴奋地说:“好一座巍峨的高山哪!我好像登上了泰山,亲身感受到了那雄伟的气魄呢!”
1)指名读。
2)引导学生体会钟子期的这句话。强调突出子期欣赏水平之高,
3)指导学生读。提醒学生注意前面的“立刻”与“兴奋”。
4、学习“流水曲”
)、出示句子,指导学生读:“好一条滚滚大江啊!那江水滔滔,汹涌澎湃,多么壮观哪!”学生自由读。
)、出示“江水滔滔,汹涌澎湃”的画面,学生交流:看到画面,听着琴声还想到了些什么?指导学生将“江水滔滔,汹涌澎湃”的情形与伯牙的内心情感联系起来想象。
)再读句子,突出气势,体现遇到知音后内心跌荡之情。
5、学习“雨中曲”
1)、出示“乐曲声时而表现大雨滂沱,时而表现狂风怒吼,时而表现山崩地裂。钟子期听了,一一说出了琴声的含义。”
2)、**这三段**。听着**,想想伯牙弹奏不同的曲子时,子期会怎样赞美他呢?学生讨论交流
3)、说话练习:伯牙弹奏一首表现的曲子,子期赞赏道:“
4)再读句子,然后引读:“子期,你真是我的知音!我在琴声中要表达的感情,你全都能领会。”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感受伯牙失去知音内心的痛苦。
出示:后来,钟子期去世了,伯牙悲痛万分,他扯断琴弦,把琴摔在地上,说:“知音已去,我弹琴还有什么意思呢?”从此伯牙不再弹琴。
指导朗读:
1、理解“扯”“摔”包含的情感。
2、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话。
3、出示诗歌。(这是伯牙在子期的墓前写下的一首诗。)老师范读。
五、再读课题,升华主题:体会知音的深重含义,懂得珍惜知音的道理。
1、再读课题,理解“知音”的内涵。
2、欣赏乐曲《高山流水》,在美妙的《高山流水》中结束新课!
六、作业 1、有感情地读课文,收集赞美知音的名言名句。
2、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到汉阳古琴台游览,了解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动人故事
附板书设计
伯牙断琴 伯牙 ← 知音难求 → 钟子期
擅长弹琴) 倍加珍惜 (善于听琴)
反思:“知音”四部曲
—写在东湖开发区小学语文优质课比赛后
华中科技大学附小刘海英)
武汉市东湖开发区小学语文优质课比赛的帷幕已经落下了。作为青年教师的我,很荣幸能够代表学校参加此次比赛。活动虽已结束,但赛前反复操练的那一幕幕,却让我记忆犹新。
它让我深深感受到:磨课的经历对一个青年教师的成长弥足珍贵。
dou 读透文本, 悟“知音”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要与文本充分对话。而笔者认为,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的前提。要以教师读透文本,吃透教材为前提,才能更好地去“教学生”,设计更精彩教学环节。
所以,当接到比赛课题为《伯牙断琴》的那一刻起,反复诵读课文,便成了每天的必修课。心中的那根弦一直没有松懈。初读课文,发觉这篇课文内容并不难懂,即:
伯牙因知音子期的离去而断琴。但这样一篇浅显易懂的文章,究竟如何能上出彩?真是心如悬梯——没底啊!
读吧,继续读……
此文源于冯梦龙的话本**《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通过阅读它的古文原版故事,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子期对伯牙的那份知遇之恩,即题目所讲的“谢知音”的缘由。伯牙是一位晋朝**,而子期仅仅是一名普通的樵夫。
伯牙的琴艺在当时可以称得上是炉火纯青,而宫中根本无人的听懂他所弹奏的“阳春白雪”。所以,他心中甚为苦恼。当遇到樵夫子期时,子期不但能一一道出乐理,而且还能听懂伯牙所弹奏之曲所表达的心声,这令久不遇知音的伯牙甚为惊讶又欢喜。
这就为下文伯牙断琴埋下了伏笔。
回归课文,文中能表现二者默契的文字就是第四自然段。其中有三个例子,即:高山曲、流水曲、雨中曲。
这三段话,表面看似文字,实为伯牙的三段**。这三段**又分别表现了伯牙弹奏此曲时的一种感受、一种情怀,而子期不但听懂了**所表现的内容,也听懂了伯牙的内心感受,所以,二者才得以成为知音。从二人的默契中不难想象遇到知音给彼此带来的幸福与快乐。
伯牙断琴不仅仅是因为失去知音而悲伤,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以自己最心爱的古琴来纪念自己的知音,以表达自己对知音的那份至真、至诚的情谊。所以说,“伯牙断琴”,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总能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
文章读到此,“知音”含义渐渐浮出水面,伯牙断琴的缘由就清晰多了。
再读课文……
编者编写此文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懂得“‘千金易得,知音难求’,幸遇知音,要倍加珍惜”的道理。文中能体现二者为知音的语言文字,学生很容易理解其表面意思。但执教者究竟如何引导学生透过文本的表现形式,即从人物的语言动作中,领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这成为了一个难以攻克的堡垒。
re 巧妙设计,品“知音”
如果说研读文本,是对教材内容的粗线条把握,那么教学设计,就是要从教材的细微处着手,对教材思绪的一个精心整理的过程。只有巧妙、严谨、精细的教学设计,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学习,领悟文本的内涵。
通过对文本《伯牙断琴》的研读,教学设计的重点定位在第四自然段。反复诵读这一段,不难发现,其中不仅仅是几段文字,文字中蕴含着乐曲,乐曲中还隐藏着画面。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一段文字时,若能将三者有机结合,或许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
于是,循着“朗读——聆听——想象”三者合一的教学思路,开展教学设计。
以学习“高山曲”为例。先**此曲,让学生倾听,教师引导:“同学们,听着曲子,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有的学生说,我仿佛看见一望无际的草原;有的说,我仿佛看见了万物复苏的春天等等。相机出示句子——钟子期立刻兴奋地说:“好一座巍峨的高山哪!
我好像登上了泰山,亲身感受到了那雄伟的气魄呢?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此句,“‘兴奋地说’是怎样说?子期为何会兴奋?
”指名朗读。“‘立刻兴奋地说’又是怎样地说?自由练习朗读。
”在指导学生读好此句后,老师抛出问题:“子期到底从这首曲子中,听懂了什么呢?”学生顿悟,有的学生说,子期听懂了这是一首表现高山的曲子;还有的同学说,这不仅仅是在表现高山,子期还听懂了这曲中所表现的高山,其实就是作者那高山般的情怀。
老师相机评价道:“你真不简单,不但读懂了语言的表面意思,而且还读出文字背后的情感,这叫会读书。同学们,所以说,咱们还不是伯牙的知音啊!
伯牙通过琴声来抒发自己的心声,而这心声只有子期听懂了。谁也没有多说一句话,但却明白了彼此的内心,他们是以琴传情,从而达到心灵的默契,真不愧是‘知音’啊!带着自己感受,齐读这句话。
”此时,学生是带着对子期、伯牙的赞叹,洋溢着心中对“知音”的那份感动来读这句话的。就是通过这样情、景交融的艺术构思,通过听、想、读三位一体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在品读过程来感受“知音”的内涵。
mi 填补空白,话“知音”
中国的绘画艺术特别强调“艺术空白”。因为艺术空白能激发欣赏者永无止境的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再创造活动。由此推之,其实“文本的空白”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执教者若能充分利用文字的空白,进行语言的训练,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及语言的运用能力。
在执教《伯牙断琴》第四自然段的“雨中曲”这一部分时,子期并没有像前两次那样,赞扬伯牙的琴艺有多么高明,文中仅是一笔带过“钟子期听了,一一说出了琴声的含义。”这一个简单的“一一”一词,就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即文本的空白。当子期听到不同的曲子时,到底是怎样赞扬伯牙的呢?
老师抓住这一点,进行引导:“让我们学着子期的样子也来夸夸伯牙,看看谁能够成为伯牙的知音?”相机出示练习题:
伯牙弹奏了一首表现___的曲子,子期赞赏道学生兴趣大发,积极参与练习,争先恐后地要争做伯牙的知音。有的同学说,伯牙弹奏了一首表现大雨滂沱的曲子时,子期赞赏道:“好一场滂沱的大雨啊。
那大雨仿佛将我的全身淋透,滴进了我的心田啊!”有的同学说,伯牙弹奏了一首表现狂风怒吼的曲子,子期赞赏道:“好一场大风啊,我仿佛看见,那大树已经被怒吼的狂风连根拔起啊!
”…师进而总结:“所以说,子期真不愧是伯牙的知音啊!”
通过说话练习,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锻炼;通过角色的变换,学生领会了作为伯牙知音的子期,该如何去称赞知音。学生的话语中,显现的不仅仅是普通的语言文字,而是凝结着学生对知音的理解,对知音的感悟。这也为后文“断琴”难点的理解,作了更好的铺垫。
fa 情感升华,惜“知音”
新课程标准强调“情感、过程、价值观”三位目标,并把“情感”列于首位。可见,情感的语文课堂至关重要。只有当学生的内心情感,真正被激发时,学生才能“情动而辞发”,才能真正走进文本,融入文本,感悟文本。
执教此课第五自然段时,老师抓住关键字“扯”“摔”来感悟伯牙的内心情感。师引导思考:“什么叫‘扯”?
与‘拉’有何不同?怎样地‘摔’?从这两个字中,你体会到伯牙怎样的内心情感?
”当学生说“从这两个字中体会到了伯牙悲伤的情感”时,我引导学生“请你悲伤地读一读这句话”;当学生说道“我体会到了伯牙此时的心情悲痛欲绝”,我引导学生“请你悲痛欲绝地读——”老师进而动情地引读:“万两**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而天下唯一一位知我心,懂我情的人——子期,就这样离我而去了,我悲痛万分地说……”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啊?
而天下唯一一位知我心,懂我情的人——子期,永远地离开了我,我伤心欲绝地说……”此时,聆听着学生的朗读,仿佛真的感受到了他们为伯牙失去子期,而感到深深的痛苦。正当学生沉浸在这份痛苦中时,老师出示了伯牙为纪念子期而作的一首小诗,学生不由自主地朗读起来。而后教师的范读,把课堂中洋溢的悲伤氛围推向高潮。
读罢小诗,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种种感受,融入到课题中,齐读课题。这与上课伊始读课题的滋味已经完全不同了。
进而老师引导学生领悟“知音”的含义,“课文学到这里,你知道什么是知音了吗?”孩子们各抒己见,纷纷道出了自己心中“知音”的含义,并从中悟出了“知音难求,遇到知音,要倍加珍惜”的道理。
比赛虽已结束,但是对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却永远没有止境。究竟如何能让平常的语文课洋溢着更多的语文味?如何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
如何能够让课堂上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位学生都能绽放自己的光彩?……这将成为我不断**的论题与动力。
年四年级语文上册伯牙断琴2教案鄂教版
2019 2020年四年级语文上册伯牙断琴2教案鄂教版。一 认读生词。二 复习导入,整体感知。1.师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伯牙通过三年勤学苦练,在老师的指导下,领会了 的真谛,但就是这样一位千心万苦学得技艺的人,为什么要断琴呢?请同学们自渎4.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2.学生自渎4.5段。3.指名交流。师...
鄂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伯牙断琴
伯牙断琴。学习目标。1.学会8个字,认识5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3.明白 知音 的含义 能够懂得对方的思想感情 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 知道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学习时间 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 激情导入。1.乐曲 高山流水 你们想到了什么?2.在武汉市汉阳区的古琴...
鄂教版四年级上 伯牙断琴
鄂教版四年级上 伯牙断琴 教学设计。鄂教版四年级上 伯牙断琴 教学设计 摘要 了解课文内容。2.简单字词认读,反溃 3.相互交流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理清课文层次。课文包含两部分内容 伯牙练就高超琴艺 钟子期高超的知音本领。三 学习课文伯牙的高超琴艺是怎样。相关 人教 伯牙绝弦 教学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