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47.研究热空气的流动(四上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活动目的:借助其他物体观察热空气的流动。
活动准备:蜡烛、火柴、纸蛇、每组一套。
提示:提醒学生手和纸蛇都不能离烛火太这,以免燃着。
活动过程:将手放在点燃的蜡烛上方,感觉热空气在**?
将纸蛇吊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观察。
实验现象:纸蛇转动。
实验结论:热空气上升。热空气上升的原因是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48.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四上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2课《热空气和冷空气》)
活动目的:观察到冷热空气的对流现象。
活动准备:热水、集气瓶、玻璃板、透明水槽、线香、火柴等。
活动过程:1.准备两个一样大的玻璃瓶,其中一个设法使它变冷,另一个设法使它变热。
2.在热瓶中放入点燃的香,当瓶内充满烟后移走香,立即用玻璃板将瓶子盖上。
3.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板,观察烟的流动。
4.重复步骤,将冷瓶和热瓶的位置上下对调,观察烟又会如何流动。
实验现象: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片后,热瓶中的烟上升流动到冷瓶里,朝各个方向流动,然后下沉流向热瓶,接着再上升,如此循环流动,使冷瓶和热瓶都充满了烟雾。
实验结论:热瓶里装的是热空气,热空气会上升,冷瓶里的冷空气下沉流向热瓶补充热空气留下的空间,而热空气在冷瓶内流动的过程中受冷,因此下沉,这样就形成了冷热瓶内空气的循环流动。
49.研究空气的成分(四上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3课《空气中有什么》)
活动目的:研究空气的成分,认识燃烧只用去了一部分空气,瓶内剩下的空气不支持燃烧,判断空气至少由两种气体组成。
活动准备:固定在玻璃片上的蜡烛、去底塑料饮料瓶、水槽或大碗、红色水、火柴、长竹签等。
活动过程:1.把蜡烛固定在玻璃片上,放进有水的水槽中,点燃蜡烛;再用去掉底的饮料瓶罩上,然后立即盖上瓶盖,拧紧。观察有什么现象。
2.先把水槽的水加到与瓶内水面一样高,再拧开饮料瓶的盖子,把燃烧的火柴迅速插入瓶内,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要考虑蜡烛长短和水槽里的水量。不要打湿烛芯,尽可能把蜡烛罩在瓶子**;罩住蜡烛后要立即拧紧瓶盖,实验结束时,不要撤除装置;拧开瓶盖前,要先向水槽里倒入水,水略高于瓶内的水面。
实验现象:蜡烛燃烧一会儿后熄灭,瓶内的水上升了一小截,说明燃烧只用去了一小部分空气,瓶内还有气体。拧开瓶盖迅速插入燃烧的火柴,火柴立即熄灭,说明瓶内剩下气体不支持燃烧。
实验结论: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支持燃烧,一种不支持燃烧。
小苏打和食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hco3 + ch3cooh =ch3coona+ h2o + co2↑
50.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四上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3课《空气中有什么》)
活动目的:玻璃片、玻璃杯、冰块等。
活动过程:1.把碎冰倒进干燥的玻璃杯。
2.用卡片把玻璃杯盖上,等几分钟。
3.小水珠出现在杯的外壁上。
提示:先把外壁的水擦干,再放置观察。
实验现象:外壁上出现小水珠。
实验结论:空气中有水蒸气。
相关例子:饼干放久了会变软、夏天自来水管外壁上有水珠等都证明空气中有水蒸气。
51.正确使用温度计(四上第二单元《冷和热》第1课《冷热与温度》)
活动目的:学习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1.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2.在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3.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表的区别。
体温计是医用温度计,它的刻度范围是35℃到42℃,每一小格为0.1℃。体温计在构造上与实验室温度计的主要区别是:
体温计在盛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测体温时水银膨胀能通过缩口上升到上面的玻璃管里,读数时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在缩口处断开,不能回到玻璃泡内。
家用寒暑表温度计的刻度范围一般是从-30℃到50℃,每一小格为1℃. 寒暑表是测量气温的一种温度表,表上刻度通常分华氏、摄氏两种。 广泛应用于对温度、湿度有一定要求的生产车间、冷库、仓库、温室、实验室、微机房、档案室、图书馆、博物馆等场所,同时也适合家庭居室、宾馆客房、办公室、医院病房、学校等场合的温湿度测量。
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示值观测方便等优点,长期使用无需维护。 寒暑表与体温计的区别,体温计只是测试个人体温的温度计,而寒暑表则是测量气温温度的温度表。
实验用温度计的刻度范围一般是从-20℃到104℃.
52.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并研究变化规律(四上第二单元《冷和热》第1课《冷热与温度》)
活动目的:**常温下一杯热水的温度变化规律。
活动准备:温度计、热水、钟表、记录纸。
活动过程:连续测量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把数据记录下来,在老师指导下画出温度变化的曲线图。
提示:测量前做出**,为获得准确数据,各小组一拿到热水后就要将温度计放入杯中,记下第一个最高点的数据。此温度记在0分钟格内,并从此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
测量过程中,要保持温度计的液泡一直放在水的**,而且不要将温度计拿出水杯读数。
热水降温实验记录:
热水降温规律:先快后慢,逐渐稳定。
53.热在固体中的传递(四上第二单元《冷和热》第2课《热的传递》)
活动目的:研究固体的热传递方式。
活动准备:蜡烛、金属汤匙、竹夹、火柴、酒精灯。
活动过程:1.点燃蜡烛,在金属汤匙柄前端、中端和末端分别滴上蜡,等其凝固。
2.用试管夹夹住金属汤匙,用酒精灯分别在汤匙前端、中端加热,观察不同位置上蜡熔化的情形。
提示:要注意安全,先**后做实验,画出热传递的示意图。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54.正确作用酒精灯(四上第二单元《冷和热》第2课《热的传递》)
活动目的:学习使用酒精灯。
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2/3.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
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
3.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
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
55.热在液体中的传递(四上第二单元《冷和热》第2课《热的传递》)
活动目的:**液体的热传递方式。
活动准备: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木屑等。
活动过程:把木屑放入装适量水的烧杯中加热,观察木屑在水中是怎样运动的。
实验结论: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56.热胀冷缩(四上第二单元《冷和热》第3课《加热和冷却》)
活动目的:认识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认识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现象。
活动准备:铜球、酒精灯。
活动过程:1.铜球刚好从铁圈通过。
2.给铜球加热。
3.观察铜球能否通过铁圈。
4.铜球冷却后,再试着让它通过铁圈。
提示:先**结果,安全教育,使用酒精灯教育。
活动目的:认识液体和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现象。
活动准备:烧瓶、细玻璃管、红水、胶塞、吸管、热水、冷水、气球皮、空饮料瓶。
实验结论: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57.模拟雨、霜、雾的形成(四上第二单元《冷和热》第5课《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活动目的:了解雨的成因。
活动准备:烧杯、水、石棉网、酒精灯、盘子、课件。
活动过程:1.加热烧杯里的水至沸腾。
2.用一块冷玻璃罩在烧杯的上方,观察玻璃片上是否有水珠。
实验结论:加热水,使水快速蒸发,产生大量水蒸汽,水蒸气遇冷玻璃凝结成小水珠,小水点增大后,由于重力所致降落。
活动目的:认识水的冰点,了解霜的成因。
活动准备:深色铝制易拉罐、试管、温度计、冰块、盐。
活动过程:1.先将装有少量水和一支温度计的试管放入易拉罐中,在易拉罐下垫一块湿毛巾。
2.然后在易拉罐中放入冰盐混合物,使易拉罐完全处于冰盐混合物之中。
3.观察冰盐混合物的温度和水结冰时的温度。
提示:选深色易拉罐是为了使霜看起来更明显。为保证易拉罐上有霜,课前往地面上洒些水,保证教室内有足够温度。
实验现象:装有冰盐混合物的干燥玻璃杯壁上,几分钟后就会有白霜出现。
实验结论: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凝华而成。
活动目的:进一步认识水蒸气的凝结现象,了解雾的成因。
活动准备:水杯、冰块或雪糕、杯盖或玻璃片、课件。
活动过程:1.准备半杯不冒热气的温水。
2.把一支冰棒(或一块冰)放在杯口,观察出现的现象。
提示:温水杯口放上冰块后,杯**现白气。如果学生说是水蒸气,要追问为什么没放冰块看不见白气?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白气是水蒸气凝结成的极小水滴。
实验现象:杯**现了白气。
实验结论:水蒸气遇冷在空气中凝结成的细小水滴。大自然中的大规模白气就是云和雾。位于低空是雾,位于高空是云。
58.**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四上第二单元《冷和热》
活动目的:了解水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活动准备:两只大小不同的盘子、以及水、湿抹布或纸巾等。
活动过程:1.往两只大小不同的盘子里倒同样多的水,放在阳光下晒,观察水的变化。
2.在黑板上用水涂出两块同样面积的水迹,用扇子扇其中一块,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结论:水蒸发的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流动和周围温度有关。
59.**声音产生的原因(四上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第1课《声音的产生》)
活动目的:帮助学生建立振动的概念,认识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活动准备:尺子、小鼓、绿豆、鼓槌、干净的透明瓶子、细盐、钹。
活动过程:一手压住尺子,另一手弹拨。
鼓面上放些豆子,敲击鼓面。
空瓶里放些细盐,吹瓶口。
用手摸喉部,发出啊的声音,终止发音后,感觉有什么变化。
敲击音钹,然后轻轻按住,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活动现象: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60.**沙子、水和空气这三种物质的传声效果(四上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第2课《声音的传播》)
活动目的:发现沙子、水、空气能传播声音。知道物质的传声效果存在差异。
活动准备:三中封好口的塑料袋,分别装有沙、水和空气,一支带橡皮头的铅笔。
活动过程:1.准备三只可封口的塑料袋,分别装进沙子、水和空气,封口。
2.把桌面整理干净,将其中的一只塑料袋平放在桌上,一只耳朵轻轻地贴在袋子上,捂住另一只耳朵。
3.在距离一臂远处,用铅笔上的橡皮轻敲桌子或摩擦桌子。
4.塑料袋里装什么时听声音的效果最好?用哪个袋子时最不容易听到声音?
提示:橡皮头敲桌子要控制好用力大小,轻轻敲击。教室内一定要安静。
实验现象:发现隔着空气、水和沙子都能听到声音。其中,隔着沙子和水听声音效果较好,隔着空气听到的声音比较小。因为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时不容易损失。
四年级实验 摘自实验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47.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四上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活动目的 借助其他物体观察热空气的流动。活动准备 蜡烛 火柴 纸蛇 每组一套。提示 提醒学生手和纸蛇都不能离烛火太这,以免燃着。活动过程 将手放在点燃的蜡烛上方,感觉热空气在 将纸蛇吊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观察。实验现象 纸蛇转动...
四年级实验
实验一。实验名称 哪种连法小灯泡更亮。实验材料 导线若干 两个小灯泡 两节电池。实验步骤 如图连接电路图。关闭所有开关,看哪种连法的小灯泡更亮。实验现象 并联电路的小灯泡亮。实验结论 并联的小灯泡亮。实验二。实验名称 检测身边的物质是否导电。实验材料 小灯座 小灯泡 电池盒 电池 导线 橡皮小刀 纸...
四年级实验
实验名称。实验时间酒精灯的使用。实验。器材。酒精灯 火柴。1 认识酒精灯的构造 2 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实验步骤。的酒精灯对火 3 给酒精灯熄火时,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重复盖一次 不能用嘴吹灭火。观察到的现象或结论。1 点燃酒精灯时,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2 酒精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