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的科学教案

发布 2023-01-25 03:08:28 阅读 2818

第四单元水循环。

第13课蒸发。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主备人:吴德明序号:14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蒸发是水在平常温度下变成水蒸气的现象,水蒸发时要吸热;能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周围的蒸发现象。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根据蒸发现象想象蒸发的本质和过程。

、向学生渗透“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科学自然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蒸发现象。

教学难点:根据蒸发现象想象蒸发的本质和过程。

教学准备:较大的广口瓶一个,在瓶壁上水面到达的地方做个记号,提前一天放在教室窗台上、湿布一块、少许酒精、一团小棉花、铁片、滴管等。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景,明确任务。

提问:前几天老师在大口瓶里装了一些水并做上记号,现在请同学们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

、谈话: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设疑猜想,制定方案。

1.学生大胆猜想---交流自己的思想。

2.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1).提供实验材料。

2).小组讨论实验方法初步确定实验方案。

3).小组汇报交流实验方案。

4).修改优化方案。

5).提示实验操作要注意的问题。

三。合作**,实验验证。

、认识水蒸发的现象和水蒸气的特征。

用湿布写一个“水”字,学生观察水迹的变化过程。

提问:黑板上的字变小了,水迹慢慢干了,现在你有什么问题吗?

你认为水跑到**去了?可能变成了什么?你看到了吗?闻到了吗?

、思考:在我们的周围,知道哪些水的蒸发现象?

、认识水蒸发时吸热。

学生蘸一滴水涂在前额,问有什么感觉?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人刚从游泳池上来时,身上有什么感觉?在炎热的夏天,往地上洒些水,会有什么感觉?

、了解加快蒸发的办法。

分组竞赛:看谁的湿布片最快变干?

根据你晾衣服的经验说一说,怎样能把衣服尽快晾干?)

小结:四、交流分析,总结提炼。

1、水蒸气是我们眼睛看不到的一种气体。它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透明的气体。它是气体状态的水。

现在我们知道了水有液体和气体两种状态,人们把液体状态的水就叫做水,而气体状态的水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水蒸气。

2、水蒸发时要吸热。

3、水在有风的地方和温度较高的地方蒸发较快,增大蒸发面积也会加快水的蒸发速度。

五、回归生活,实践运用。

游戏:“酒精队”和“水队”竞赛,看谁蒸发快。

布置作业。实验:用几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几种不同的液体,过几天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蒸发。

蒸发: 在平常温度下。

水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透明的气体。

水在有风的地方和温度较高的地方蒸发较快,增大蒸发面积也会加快水的蒸发速度。

教学反思:14、沸腾。

备课日期: 上课日期: 主备人: 序号:15

教学目标:1.利用已有经验对所观察作假设性解释;能用简单器材做给水加热的实验并作实验记录;能分析和解读数据,并将**结果与假设相比较。

2.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观察实验事实。

3.了解水的沸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明确任务。

1.提出问题: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会出现哪些现象?

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现象进行**。

二、设疑猜想,制定方案。

1.学生大胆猜想---交流自己的思想。

2.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1).提供实验材料。

2).小组讨论实验方法初步确定实验方案。

3).小组汇报交流实验方案。

4).修改优化方案。

5).提示实验操作要注意的问题。

三。合作**,实验验证。

1.讨论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2.教师适当对实验的方法给予补充指导。

3.学生经历**实验过程。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小组内密切合作,仔细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进行三个方面的**:

1、是在给水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的情况。

2、是水开时的温度是多少摄氏度。

3、是水开了之后再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怎样。

四、交流分析,总结提炼。

1.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2.对实验数据及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并作出解释。

3.将实验结果与**相对照,获得认识,发现新问题。

五、回归生活,实践运用。

反复进行本课中的实验,且在不同地点、不同天气里做同样的实验,有什么发现。

教学反思:15、凝结。

备课日期上课日期: 主备人: 序号:16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凝结成水的现象,会用箭头和简单的文字表示这种变化。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巩固对比实验的方法,学习模拟实验的方法。

3.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运用因果关系法中的差异法,判断水蒸气凝结的原因。

4. 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的教育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1. 水蒸气的凝结。

2.因果关系归纳法中的差异法。

3.露的形成。

教学难点:1. 用“对比实验”**水蒸气转变成水的条件。

2.露的形成的模拟实验。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相同玻璃杯 2 个、玻璃片 2 块、热水、酒精灯、木夹、火柴、搪瓷杯 ( 或涂黑铁罐头筒 ) 冰块、温度计。

演示材料:带盖杯子 3 个,冷水,热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任务。

教师:盛饭时,每当我们打开锅盖,可以看到锅盖上有什么 ?

学生:有水滴滴下来。

教师:锅盖上的水滴是从**来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设疑猜想,制定方案。

1.学生大胆猜想---交流自己的思想。

2.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1).提供实验材料。

2).小组讨论实验方法初步确定实验方案。

3).小组汇报交流实验方案。

4).修改优化方案。

5).提示实验操作要注意的问题。

三。合作**,实验验证。

教师参与实验并指导,组内分工合作,分工明确(操作、观察、记录)操作规范,数据记录准确。

1 、学生认识水蒸气变成水的条件

2 .学生认识水蒸气可以变成水

四、交流分析,总结提炼。

1)组内合作分析数据,初步得出结论。

启发他们推想:杯内的水变成水蒸气飞散到杯盖上去。热水蒸发多,杯内水蒸气就多,杯盖上小水珠也就多。

在两个相同的玻璃杯内,倒入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热水,在两个杯口同时分别盖上冷玻璃片和烧热的玻璃片,过一会儿,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如果在两个实验中看到了不同的现象,这两个实验的其他条件完全相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那么这个不同的条件可能就是发生不同现象的原因。根据这个。

2)集体交流汇报实验情况。

3)总结达成共识,得出结论。

4)教师概括提炼:杯盖内的小水珠是由杯内的水蒸气变成的。

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五、回归生活,实践运用。

教师:你们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水蒸气凝结成水的现象 ?

学生举例:初冬早晨在门窗的玻璃上看到的水珠,浴池顶上的水珠,草叶上的水珠等等。

1、学生认识露的形成

教师: (出示挂图 ) 庄稼和草叶上的水珠叫做露,它常发生在夏秋晴朗的早晨。那么这些露珠是怎样形成的呢 ?

学生:进行预想,发表意见。 (这些露珠是从天空中降下来的、从物体中渗出来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的。 )

教师:那么露是不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凝结成的呢 ?

2、我们用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一个搪瓷杯里放进冰和水,使杯子成为一个很凉的物体,把杯子放在潮湿的布上。观察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为什么有露的时候一般风很小 ?(风大了水蒸气要吹散 )

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实验和思考可以知道: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 (0 ℃以上 ) 凝结而成的小水珠。

总结: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水蒸气的凝结,并且知道了露是怎样形成的。

提问:什么叫凝结 ? 露是怎样形成的 ?

思考:海水很咸、其中溶有较多的盐。你有没有办法使海水变成淡水 ?

教学反思::

16、水的三态变化。

备课日期: 上课日期: 主备人: 序号:17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2、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回忆或观察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讨论它们之间变化的原因和条件。2、寻求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证据,尝试自主设计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观察实验活动。

3、分析水的各种状态之间变化的过程,整理概括水的三态变化规律。4、思考有关自然界水的相关问题,并尝试用“水的三态循环”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

二、教学重点:认识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变。

三、教学难点:对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做出解释。

四、教学准备:烧杯,冰块;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的**;影像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任务。

一)、观察活动水的三种形态。

1、师:(出示水)这是一杯什么物体?(水)它是什么形态?(液态)(板书:水、液态)

2、师:(出示冰)这是什么?(冰)(板书:冰、固态)

3、师:水变成冰要什么条件?(受冷0℃以下)冰变成水要什么条件?(受热)

4、师:(用湿抹布在黑板上写一个“大”字)引导学生观察:“大”字慢慢地看不见啦。水变成了什么?(水蒸气)(板书:水蒸气、气态)

5、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变成水;水蒸气变成冰、冰变成水蒸气的条件。

6、师:小结揭示课题(板书:水的三态变化)

二、设疑猜想,制定方案。

1.学生大胆猜想---交流自己的思想。

2.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1).提供实验材料。

2).小组讨论实验方法初步确定实验方案。

3).小组汇报交流实验方案。

4).修改优化方案。

5).提示实验操作要注意的问题。

三。合作**,实验验证。

教师参与实验并指导,组内分工合作,分工明确(操作、观察、记录)操作规范,数据记录准确。

四、交流分析,总结提炼。

1)组内合作分析数据,初步得出结论。

2)集体交流汇报实验情况。

3)总结达成共识,得出结论。

4)教师概括提炼:我们刚才通过讨论和前面几课的实验和观察,发现了液态的水能凝固成固态的冰,固态的冰会融化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会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又会凝结成液态的水。热量的变化引起了水的三态变化。

四年级科学教案

第三单元第四课不同的声音。一 教学目标。一 科学 1 能用实验证明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2 能用实验证明声音的高低与那些具体的因素有关 二 科学知识。1 能够感受人嗓音有强弱 高低和音色的不同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耐心 细致地观察各种变化。二 教学重难点。重点 了解声音存在音调与音量的区别难点...

四年级科学教案

关心天气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通过观察讨论,了解常见的天气现象及基本特点。2 通过讨论和收集资料,知道天气对人们的生活的影响。3 体验到天气的多样性。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信息筛选 整理 分析和综合应用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情感目标 引导和帮助学生开展活动,在 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求知欲。教学...

四年级科学教案

四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计划。四年级科学学科复习计划。准备课。第1课时月日。教学目标 1 整理上学期情况。2 布置本学期任务。3 布置下课准备内容。教学过程 一 整理上学期期末试卷。1 讲解试卷情况。2 讲解学习情况。二 布置本期任务。1 材料准备。2 资料准备。3 学习准备。三 下节课材料。注射器 橡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