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凝结》说课稿

发布 2023-01-24 11:45:28 阅读 3617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凝结》说课稿。

我执教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水循环”的第三课“凝结”。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集中研究有关水的形态变化、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它与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单元构成小学阶段对水的三态变化及水循环认识的整体框架。本课继“蒸发”、“沸腾”两课之后,指导学生认识水蒸气凝结成水的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在周围熟知的事物中隐藏着我们不熟知的变化,而且是有规律的,是能够被认识的,促使学生更多关注周围常见事物,养成善于观察,探索的科学态度。在能力培养方面,属于“实验能力”和“归纳能力”的系列。

课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一个关于水蒸气凝结的问题:对着镜子哈气,观察有什么现象?这是问题的提出。

第二部分,通过指导学生**认识水蒸气的凝结现象。建立初步的“凝结”概念: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小水珠,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第三部分,说说生活中的凝结现象。二、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

方式,对科学**过程有所了解,具备了一定的操作能力,对于科学仪器的基本操作,象用酒精灯进行加热比较熟练。学生生活中虽然常见到凝结现象,象水烧开时的白气,冬天我们呼吸的白气,锅盖上的水珠,冬天窗户上的水珠等,也有部分学生通过书籍,父母的教导可能知道凝结现象,但大多数同学没有深入地研究,思考过水珠的成因,对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比较陌生。

对比实验的方法,学生刚刚接触过,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的思维还缺乏严谨性,知识迁移的水平也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尤其实验的细节还是有一定困难,需要老师的指导。三、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式学习和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的运用,从而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认识凝结,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2、能设计对比实验**小水珠的成因,巩固对比实验的方法。

3、渗透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自然观。

4、愿意合作与交流。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难点:设计对比实验认识凝结的条件。四、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教法及学法如下:教法我用到了复习法、实验**法、学生演示法。学法以实验**法、小组合作法、集体讨论法为主五教学准备:

一堂课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教师准备:分组实验器材:相同烧杯2个、金属盘2个、热水、酒精灯、试管夹、火柴。

演示材料:烧杯2只、热水、金属盘2个等。2、学生准备:小镜子等。六、教学过程。

提倡以“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生活应用”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为了让学生经历科学**的全过程,基于以上想法,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教学引入[小学教学设计网-更多科学说课稿]我采用了复习法:

本课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学生见过凝结现象,但除个别学生外,一般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学生对蒸发现象的理解掌握直接影响着对凝结现象的认识,因此,这里我加入复习环节,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为。

后面的认知作了铺垫。强化空气中存在水蒸气这一知识点。二、提出问题:

对着镜子哈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请同学们边哈气,边观察,边思考,开始。

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提出:水珠是怎样产生的?三.学生猜想。由于导入环节进行了铺垫,学生很容易猜想出是由水蒸气变成的。四。验证猜想。

1、在验证猜想时,我加入了一个演示实验做了一个过渡。先认识水蒸气可以变成水,再认识转变的条件。在认识水蒸气可以变成水时,我采用了三个烧杯,分别用同样多热水,温水,冷水,同时盖上玻璃片,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认识水温越高,蒸发越快,水蒸气越多,越容易凝结。

2、之后**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能变成水呢?学生不容易想到是遇冷的条件下才形成的。这里我做好了两手准备,如果个别学生知道,就引导学生直接进行设计,如猜想不到,就由教师引导,这种现象什么季节容易产生,为什么,学生认识到可能是遇到冷的物体容易变成水,遇到热的物体行不行呢?

3.实验验证。

教师介绍实验材料有:两个同样的烧杯,大小形状相同。

的金属盘,试管夹、火柴、酒精灯、热水,对实验材料,我进行了一下新的尝试,用不锈钢金属盘代替了小瓷盘,或者是玻璃片,用这个金属盘的好处在于加热方便,安全,效果明显,缺点就是不透明。

让学生根据材料进行设计,先小组讨论一下,然后汇报交流。

如果学生设计不出,教师引导:要证明水蒸气遇到热的物体容易变成水,还是遇到冷的物体容易变成水,首先得制造水蒸气,方法向烧杯倒入热水,(为什么用热水),遇到热的物体容易变成水,还是遇到冷的物体容易变成水,用对比实验。

在对比实验的设计上,学生必须要有良好的基础,即对比实验的特点,要求要清晰,明确,在讲授对比实验时,我先利用实例进行分析讲解,然后让学生自行设计,进行知识迁移。

四年级的学生比较小,思维的严密性不够,不能简单汇报一下就直接进入实验,否则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随意性强,对变量的控制不到位,甚至不知所措的情况发生。因此我在学生的汇报之后,进行了实验方法的梳理,引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实验。并提示学生实验注意事项。

五、得出结论。对于对比实验中条件的控制,实验条件的分析记录,我放在了实验后,作为分析实验进行出示,加。

深学生对对比实验方法的认识。巩固对比实验的方法。[小学教学设计网-更多科学说课稿]

学生得出结论:小水珠是在水蒸气受冷的条件下形成的。

出示凝结的概念,并指导学生用简单的文字和符号表示。

板书课题:凝结。

我们可以用箭头和简单文字来表示这种变化。板书:水蒸气---水六:应用。

教师:生活中有哪些凝结现象?

我设计了几幅**,让学生尝试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加深对凝结的认识。

前三张是较单一的现象解释,第四张有几个层次,让学生体会到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任何现象都是有科学道理的。四、拓展。

思考:冬季汽车玻璃内壁上常结有小水珠,影响司机叔叔的视线,想办法防止它的出现。

让学生学以致用,引导学生从控制凝结产生的条件入手去思考。

板书设计:凝结。

凝结:水蒸气--受冷-→水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以“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生活应用”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让学生经历了科学**的全过程,使学生通过生活常见的向镜子哈气产生疑问,通过思考,提出假设,再通过自己设计的对比实验进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并尝试应用。

学生在**过程中的思维状态比较活跃,实验设计及操作也比较成功的,最后也成功的验证了假设。但学生在尝试解释生活中的凝结现象时,仍然遇到了一些困难,究其原因,是学生对空气中含有水蒸气这一知识点掌握的不够,这说明开始复习时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但也更一步印证了复习蒸发现象的必要性。

本课的设计层次较分明,直入主题,学生容易接受,思维过程也比较顺畅,这也是我课设计时的想法与追求,但通过学习有关科学概念的构建的理论后,我发现这样的设计,没有能够激发学生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冲突,而是把科学概念通过一定的设计展示给学生,而忽略了学生的日常概念,这也可能是学生应用时遇到困难的根本原因所在。由于水平有限,其中定有许多不当之处,望各位老师畅。

所欲言,共同把这节课研究透彻谢谢!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凝结》试题

凝结。一 填空。1 揭开热水杯盖,会看到盖内有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与 有关。2 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从气态变为液态。装冰的玻璃杯和冰棍塑料外壳的小水珠就是水蒸气后变成的水。3 水蒸气在遇冷 遇热 条件下才能变成小水珠。露通常发生在 早上 晚上 二 判断。1 揭开水杯会看到杯盖上有许多小水珠,是水的凝...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凝结》试题

凝结。一 填空。1 水蒸气可以变成这种现象叫做凝结。2 秋天草叶上露珠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成的小水珠。二 选择。1 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是因为 a 受热了b 受冷了c 温度不变 2 下列不能使水的蒸发速度加快的是 a 给水加热b 用风吹c 使空气湿润。3 水由气态变为液态称为 a 蒸发b 沸腾c 凝结...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说课稿

小学科学。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教案说课稿。小学科学课程说课 模板 6 小学科学课程教案 模板 7 说课步骤及其几点注意事项 8 教师资格考试说课要求和主要内容 9 教师面试说课应注意事项 10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12 天气 14第 课我们关心天气 14 第 课我们关心天气教案 15 第 课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