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方程》教学设计

发布 2023-01-22 03:49:28 阅读 9946

《方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方程》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方程”中的第二部分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本节教材,力图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把“天平平衡”这一生活现象,表示成数学中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

既直观形象,又潜移默化地启迪了学生寻找等量关系的方法。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依据课程标准的理念,遵循方程思想,紧抓教学重难点,对“方程”概念的建构按“观察天平,体会等式——想象天平,建立等式——抽象天平,建构方程——解释应用,拓展延伸”展开,让学生经历了“从模糊感觉带深刻的感悟”,“从表面的认识到规律的提炼”这个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等方法,探索和发现用相应的数学式子表示天平称物品时的不同状态,进而理解方程的意义。

2.通过渗透猜想--验证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利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兴趣,提升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多种数学能力。

教学重点】: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方程的意义。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镜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能根据图义,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多**课件、天平模型等。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感知平衡。

1.联系跷跷板,引出天平,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跷跷板,让他们想象坐跷跷板时的情景,引导学生感知它的平衡原理,从而引出天平。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跷跷板游戏引出天平,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数学与生活对接,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去发现、**,并感知跷跷板和天平的同一原理,为方程的引入埋下了伏笔。

二、利用天平,建立等式。

一)观察天平,体会等式。

1)体会等式。

1.教师出示天平,并在天平的左盘上放2个50克的砝码,右盘上放一个100克的砝码。引导学生观察此时天平的状态并描述出来。(2个50克的砝码=100克砝码)

2.引导学生用一个数学式子表示出来。学生很容易得出:50+50=100,教师板书并强调:这是一个等式(板书:等式)。

2)感受不平衡状态。

左边》右边。

1.教师出示一个未知质量的橘子,引出未知数。(板书:未知数)

2.在天平的左盘放1个橘子(橘子的质量大于20克),右盘放一个20克的砝码,引导学生观察此时天平的状态,并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它的状态。(学生可能回答:

左边大于右边或橘子的质量大于20克等等)

3.教师引导学生用一个数学式子表示此时天平的状态。(板书:橘子>20)

左边《右边。

1.把右盘里20克砝码换成一个100克砝码,引导学生观察此时天平的变化。学生很容易看出:橘子比100克砝码轻。

2.引导学生用一个数学式子表示天平现在的状态。(板书:橘子<100)

3)感受平衡状态。

1.教师把20克砝码和橘子放在左盘,100克砝码放在右盘,引导学生观察天平现在的状态与刚才有什么不一样?(此时天平平衡了)

2.教师追问:天平平衡说明了什么?

3.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相等关系:橘子的质量+20克砝码=100克砝码。

4.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橘子的质量为x克,请根据天平平衡写一个等式。(x+20=100)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刚才我们是怎么样把相等关系转化成数学式子的?(引导学生根据天平的状态把相等关系描述出来并转化成数学式子)

设计意图]:利用天平这一直观教具,让学生感受天平的几种状态,通过观察天平,体会等式,让学生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过渡;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既直观形象,又潜移默化地启迪了学生寻找等量关系的方法。

二)想象天平,建立等式。

出示月饼图:引导**——初步感悟。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月饼图并思考,图中有什么相等关系?

2.让学生尝试用语言描述图中的相等关系。(4块月饼的质量=380克)

3.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块月饼的质量用y来表示,请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写出一个等式。(4y=380)

4.引导发现:这幅图中没有天平,但有台秤,它帮助我们从中找出了4块月饼的质量与380克的相等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把台秤想象成天平,让学生初步感悟图中的等量关系,并建立等式,引导学生经历了从生活语言描述事件到用语言描述等式,再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的学习过程,让学生经历分析数量关系——寻找等量关系——建立等式的过程。

三)抽象天平,建构方程。

出示水壶图:自主**——深化感悟。

1)教师出示学习提纲:

找:①看一看: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相等关系?

2.列:用一个数学式子表示这种相等关系。

1)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与小组的伙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组织学生汇报从水壶图中找到的相等关系及列出的式子。

3)引导学生利用心中的天平把水壶图抽象成:天平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完全脱离天平教具,利用抽象的天平——水壶图,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出图中的等量关系,并用含有字母的等式表示出来,提升学生的感悟,体现了将现实世界中的等量关系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模型思想和应用意识。

三、观察分类,抽象概念。

1.教师引导学生先观察算式,再联系天平的平衡状态,给这些式子分类,并提出要求:先在本子上分一分,然后与同桌说一说。

2.教师让学生上台分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分类:

将含有未知数的分为一类,将不含未知数的分为一类;也可能分为三类,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分为一类,将不含未知数的等式分为一类,将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分为一类。)

3.分类后,引导学生观察式子的特点,启发他们思考:这些式子为什么这样分?根据板书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板书课题:方。

程)4.应用方程的含义,引导学生对比50+50=100,橘子》 20,橘子<100为什么不是方程?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中数学式子的表达,让小组合作找出它们的共同点,让学生在分类和比较中找方程,进而概括出方程的含义,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解释应用,拓展延伸。

1.找方程:下面的算式是方程吗?请比出手势,看谁比得又对又快?

2.辩方程:通过集合圈组织学生得出结论: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列方程:解决方程应用到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的问题。

4.联系生活,拓展应用:引导学生用方程表示老师与学生的年龄关系。

如:教师30岁,一个女孩12岁,如果教师与女孩的年龄差为x,那么:教师与女孩的年龄关系就可以用方程表示出来:

12+x=30。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生活化的知识应用,让学生感受生活中许多问题常常隐藏着方程。通过用方程表示老师与学生的年龄关系,让学生感受许多事情可以用方程表示出来,巩固了方程的概念,也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

五、反思评价,提升感悟。

1.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收获。

2.引导学生总结列方程的关键方法:找和列(板书:找、列)即: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提升学生对方程概念的建构。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反思本课的学习收获,让学生总结列方程的关键方法,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感悟的目的。

板书设计】:

方程。不等式。

等式。橘子》 20

橘子<100

x+20=100

含有未知数。

方。4y=380

2a+200=2000等式。程。

四年级下册方程教学设计

学科教学内容。数学 第8册 备课教师。刘莉。授课时间。第周月日。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p66方程。1 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间的关系 会列方程表示。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2 在观察 分析 比较 抽象 概括和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情境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

四年级数学《方程》教学设计

方程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 通过观察 比较 分析,经历从具体生活情境中寻找等量系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再到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的过程 3 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等量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难...

四年级数学《方程》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66 67页。教材分析 方程 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 等量关系的基础上展开的,为下面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教学作铺垫,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同时,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对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