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1.提手旁。
教学目标 :1.掌握提手旁的形态特征和写法;
2.培养学生对汉字初步的观察能力及审美能力;
3.规范书写抱、持、授等字;
4.培养审美情趣,提高书写能力,激发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提手旁的形态特征和写法。
教学难点 :规范书写抱、持、授等字。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检查学生学习用具。
二、引入新课:
本学期,我们继续学习常用的偏旁部首。偏旁部首是构成汉字的基本部件,掌握它们的结构特点和书写方法,对提高书法水平大有帮助。
三、讲授新课:
1.出示提手旁,让学生观察笔画的形态特点,师总结特点,学生齐读。
2、出示提手旁的运笔方法挂图,引导学生分析书写顺序。
3、教师讲解示范写法。
4、组织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组织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例字抱、持、授,引导分析它们的组合规律。
6、教师范写例字抱、持、授。
7、学生描仿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认真观察每一个字的结构,把字写对写好。
板书设计:1.提手旁。
范字:抱、持、授。
课题2.左耳旁与右耳旁。
教学目标 :1.掌握左耳旁与右耳旁的形态特征和写法;
2.培养学生对汉字初步的观察能力及审美能力;
3.规范书写降、阶、邪等字;
4.培养审美情趣,提高书写能力,激发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左耳旁与右耳旁的形态特征和写法。
教学难点 :规范书写降、阶、邪等字。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检查学生学习用具。
二、引入新课:
复习前节课学习了什么偏旁。
本节课主要来学习左耳旁与右耳旁。
三、讲授新课:
1.出示左耳旁与右耳旁,让学生观察笔画的形态特点,师总结特点,学生齐读。
2、出示左耳旁与右耳旁的运笔方法挂图,引导学生分析书写顺序。
3、教师讲解示范写法。
4、组织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组织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例字降、阶、邪,引导分析它们的组合规律。
6、教师范写例字降、阶、邪。
7、学生描仿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认真观察每一个字的结构,把字写对写好。
板书设计:2.左耳旁与右耳旁。
范字:降、阶、邪。
课题3.立刀旁。
教学目标 :1.掌握立刀旁的形态特征和写法;
2.培养学生对汉字初步的观察能力及审美能力;
3.规范书写利、判、前等字;
4.培养审美情趣,提高书写能力,激发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立刀旁的形态特征和写法。
教学难点 :规范书写利、判、前等字。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检查学生学习用具。
二、引入新课:
复习前节课学习了什么偏旁。
本节课主要来学习立刀旁。
三、讲授新课:
1.出示立刀旁,让学生观察笔画的形态特点,师总结特点,学生齐读。
2、出示立刀旁的运笔方法挂图,引导学生分析书写顺序。
3、教师讲解示范写法。
4、组织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组织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例字利、判、前,引导分析它们的组合规律。
6、教师范写例字利、判、前。
7、学生描仿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认真观察每一个字的结构,把字写对写好。
板书设计:3.立刀旁。
范字:利、判、前。
课题。学习与运用(一)
写好自己的名字。
教学目标了解落款署名的基本知识及意义,初步能写好自己的名字。
教学重点初步能落款署名。
教学难点初步能落款署名。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检查:二、 讲授新课 :
课题 4.欠字旁。
教学目标 :1.掌握欠字旁的形态特征和写法;
2.培养学生对汉字初步的观察能力及审美能力;
3.规范书写欲、欢、资等字;
4.培养审美情趣,提高书写能力,激发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欠字旁的形态特征和写法。
教学难点 :规范书写欲、欢、资等字。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检查学生学习用具。
二、引入新课:
复习前节课学习了什么偏旁。
本节课主要来学习欠字旁。
三、讲授新课:
1.出示欠字旁,让学生观察笔画的形态特点,师总结特点,学生齐读。
2、出示欠字旁的运笔方法挂图,引导学生分析书写顺序。
3、教师讲解示范写法。
4、组织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组织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例字欲、欢、资,引导分析它们的组合规律。
6、教师范写例字欲、欢、资。
7、学生描仿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认真观察每一个字的结构,把字写对写好。
板书设计:4.欠字旁。
范字:欲、欢、资。
课题 5.反文旁。
教学目标 :1.掌握反文旁的形态特征和写法;
2.培养学生对汉字初步的观察能力及审美能力;
3.规范书写教、敞、散等字;
4.培养审美情趣,提高书写能力,激发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反文旁的形态特征和写法。
教学难点 :规范书写教、敞、散等字。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检查学生学习用具。
二、引入新课:
复习前节课学习了什么偏旁。
本节课主要来学习反文旁。
三、讲授新课:
1.出示反文旁,让学生观察笔画的形态特点,师总结特点,学生齐读。
2、出示反文旁的运笔方法挂图,引导学生分析书写顺序。
3、教师讲解示范写法。
4、组织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组织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例字教、敞、散,引导分析它们的组合规律。
6、教师范写例字教、敞、散。
7、学生描仿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认真观察每一个字的结构,把字写对写好。
板书设计:5.反文旁。
范字:教、敞、散
课题 6.提土旁与王字旁。
教学目标 :1.掌握提土旁与王字旁的形态特征和写法;
2.培养学生对汉字初步的观察能力及审美能力;
3.规范书写地、寺、现等字;
4.培养审美情趣,提高书写能力,激发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提土旁与王字旁的形态特征和写法。
教学难点 :规范书写地、寺、现等字。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检查学生学习用具。
二、引入新课:
复习前节课学习了什么偏旁。
本节课主要来学习提土旁与王字旁。
三、讲授新课:
1.出示提土旁与王字旁,让学生观察笔画的形态特点,师总结特点,学生齐读。
2、出提土旁与王字旁的运笔方法挂图,引导学生分析书写顺序。
3、教师讲解示范写法。
4、组织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组织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例字地、寺、现,引导分析它们的组合规律。
6、教师范写例字地、寺、现。
7、学生描仿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认真观察每一个字的结构,把字写对写好。
板书设计:6.提土旁与王字旁。
范字:地、寺、现
课题。学习与运用(二)
集字练习“国粹京剧”
教学目标了解集字练习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集字练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集字练习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集字练习的方法。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检查:二、 讲授新课 :
三、小结:尝试练习。
1.描红:国粹京剧 2.仿影:国粹京剧。
四、 巩固练习:老师巡视行间,纠正一些毛病。
五、 总结:展示作业,给予表扬,号召同学们课下练习。
课题 7.戈字头。
教学目标 :1.掌握戈字头的形态特征和写法;
2.培养学生对汉字初步的观察能力及审美能力;
3.规范书写戊、戒、或等字;
4.培养审美情趣,提高书写能力,激发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戈字头的形态特征和写法。
教学难点 :规范书写戊、戒、或等字。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检查学生学习用具。
二、引入新课:
复习前节课学习了什么偏旁。
本节课主要来学习戈字头。
三、讲授新课:
1.出示戈字头,让学生观察笔画的形态特点,师总结特点,学生齐读。
2、出示戈字头的运笔方法挂图,引导学生分析书写顺序。
3、教师讲解示范写法。
4、组织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组织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例字戊、戒、或,引导分析它们的组合规律。
6、教师范写例字戊、戒、或。
7、学生描仿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认真观察每一个字的结构,把字写对写好。
板书设计:7.戈字头。
范字:戊、戒、或。
课题 8.木字旁与禾字旁。
教学目标 :1.掌握木字旁与禾字旁的形态特征和写法;
2.培养学生对汉字初步的观察能力及审美能力;
3.规范书写材、札、程等字;
4.培养审美情趣,提高书写能力,激发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木字旁与禾字旁的形态特征和写法。
教学难点 :规范书写材、札、程等字。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检查学生学习用具。
二、引入新课:
复习前节课学习了什么偏旁。
《书法练习指导》四年级下册教案
1 中竖独撑左右均衡。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学习中竖独撑左右均衡的结体。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稳定学生情绪,检查学生学习用具。二 复习旧知。三 新授。中字中竖正直,居于中轴线上,口部宽扁靠上,边竖内斜匀称,左轻长右重短,左右平衡。军这为上下结构,上密下疏。横画大致平行,长短参差,间距相...
四年级书法练习指导教案
四年级书法练习指导教案1 教学目的 1 掌握要使字端正 美观,应将笔画安排匀称的写字规律。2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品质,规范书写的习惯及浓厚的写字兴趣。3 继续练习行款练习。教学用具 写有字的课件 一个字美观,一个字分布不均匀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 展示上节课同学们写得好的作业。评论 ...
书法练习指导四年级下册
1提手旁。一 学习目标。1 掌握提手旁的结构要领。2 掌握提手旁的汉字 二 学习重难点。1 写好左窄右宽的汉字。2 掌握提手旁这个偏旁的书写要领。三 学习内容及教学过程。1 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老师领读笔画名称。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提手旁有什么特点。分小组讨论。2 教师结合课本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