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

发布 2023-01-16 09:24:28 阅读 8331

乘法的初步认识。

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实验小学(325500) 苏浙闽(0577

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45-46例1。

二、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学生的数学记事本。

三、 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乘法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为后面的知识做铺垫。学好这部分内容是十分重要的。学生的的基础参差不齐,也许有少部分学生已经接触过乘法,但是对于乘法的意义,他们是不理解的,同时也有很多学生对乘法是一无所知的,这就造成了教学的难度。

一)教学目标:

1.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的认识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与加法的内在联系”。

2.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并且根据加法算式能改写成乘法算式。

3.在学习活动中认识乘法,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本节课的特色:

1.通过快速地听算,不仅训练学生的听力,同时为新知制造一定的障碍,激起求知的欲望,从而主动地去探索。

2.一个教案两手准备。站在学生的起点,充分地预设,追求精彩地生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策略选择:

本节课从听算入手(因为我觉得摆图形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的作用并不是很大,所以我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创造),当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几个几连加”这句话表示加法算式的说法之后,要求学生写出100个4相加的加法算式时,就为学生的学习制造了一定的障碍,促使学生去动脑筋、去探索新的表示方法,接着更深一步学习并理解乘法的意义。最后把p44页的主题图作为练习的内容,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四、 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五.教学片段实录。

师:同学们会用小棒摆物体吗?说一说你会用小棒摆什么物体?

生1:我会用小棒摆三角形;

生2:我会用小棒摆树;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我们来玩“摆图形游戏”好吗?

师:谁愿意来讲一讲你的算式?

汇报算式:5+5+5=15 (师边写边问:几个几相加?)

7+7+7+7=28 (师边写边问:几个几相加?)

3+3+3+3+3+3= 18 (老师听糊涂了,你能说的明白些吗?)

师:谁还有更多的?你摆了多少个?(生念师写)

师:如果你摆了20个三角形,就有20个3加在一起,你们觉得这么长的算式,这么多的数加在一起,写的时候……?

生1:太麻烦了!

生2:手也会酸的!

生3:写得时候会数错!

生4:老师,写20个3相加算式太长了,能不能象读一样简单一些?

师:是啊!看来我们有必要创造一种新写法,把20个3相加写简便些。(稍一会儿,就有学生写出了新写法)

指名(1)3+3+3……;2)3+3+……3)3+3等等。

师:大家真能干!这些新写法数学书上都找不到。

但就像科学家们的创造一样,刚创造出来的新东西,往往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我们小朋友的创造也不例外。下面,把我们的新写法和原来的20个3相加的加法算式比一比,看一看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生逐渐体会到:新写法虽然简便了,但没有把20个3相加表示出来)

师:让我们在第一阶段创造的基础上,再来创造出既简便又表示20个3相加的写法。好吗?

生1:3+3+3+3……20

生2:3+20

生3:3.20

生4:3 20

生5:3+3+3+……3

20个3师板书后竖起大拇指):我们都是小小的创造家!对于这5位同学的创造,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生5:我认为前面两种表示的方法不对,生3和生4的方法比较好。

生6:我喜欢 ,我想在3和20的中间加个 .(请学生写:3 20)

生7:我想加个 .(请学生写3 20 )

师:你们知道数学家们想到了什么符号? (多**出示:

你知道吗?由于相同加数的加法是特殊的加法, 300多年前,一位英国数学家想到把“+”转过来成了“×”用“×”把3和20联系了起来。)

随之引入乘法,算式的读法及写法。)

五、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公开课,在试教的过程中,我按照我的设计思路上课,结果总觉得学生直接从数字入手研究,似乎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不能完整地建立知识联系,所以我对再教时的教案进行了整改,以上的实录是整改后教案的一个值得反思的片段。低年级学生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我应用教材p45页中的“摆图形”,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有时候教材的编者意图往往没有得到我们教师的认同,往往回盲目地去创新,结果是走远了!在这点上,我认为应该在创新之前要读透教材。

本节课,我认为,特别在学生的创造方面做地比较好,我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理解、所得写下来与同行们一起**,不知能否引起共鸣?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弗赖登塔尔也说过: “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

”可以这么说: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的“再创造”活动越主动、充分,那么所获得的体验就越深刻、丰富。因此,数学教学应极力让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的“再创造”活动。

1.激起学生再创造的心理需要。

再创造意味着对原有知识与经验的扬弃,学生只有亲身体会原有知识与经验的不足,才会产生再创造过程的欲望与动机。在上面的实践中,我们充分抓住了在写“几个几”连加算式用加法算式很麻烦的时机,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确实有必要创造一种新写法,把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写简便些。

使学生的再创造获得了强烈的情感动力。

2.挖掘学生身边的再创造生长点。

数学是现实世界的抽象反映和人类经验的总结,小学数学中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是千丝万缕,密不可分。这启示我们在组织再创造的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身边生动的以及丰富的数学事实和生活经验,使学生再创造获得现实的数学活动经验的支撑,使学生再创造成为可能。在上面的教学探索中,我们有过失败的经历。

问题就出在没有激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已积累“用‘……和‘等等’表示还有很多”的经验,直接要求学生探索20个3相加的简便写法,结果学生无从下手。而本文的案例,效果就大不一样,学生个个都有简便的写法。虽然有雷同的,但思路一下子跳出了以往的框框,再创造出“既简便又能表示20个3相加的写法”就有了可能。

3.注重学生创造知识的过程。

再创造的教学引导学生们经历了符号化的过程,领悟了其间的数学本质,透彻地理解了所学的知识。学生在再创造的学习过程中,得到的收获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更重要的是人心智的其他方面得到启迪与唤醒。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执教:苏浙闽

设计:苏浙闽沈正会

指导:曾仁调夏克巧

小学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活动课。活动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 乘法的初步认识 有关内容。活动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巩固乘法的概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德 智 体全面发展。活动准备 1.准备幻灯机 幻灯片 录音机 录音带 数学卡片 小头饰。2.把班上同学分成三个组,以果子命名 林檎组...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 乘法的初步认识 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 乘法的初步认识 首先我来说一说第一大点 教材和目标,乘法的初步认识,它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表内乘法的第一节的数学内容。这节课之前学生对乘法的相关知识不太了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过后,将对表内乘法有一个初步认...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 乘法的初步认识 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 乘法的初步认识 首先我来说一说第一大点 教材和目标 乘法的初步认识 它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表内乘法的第一节的数学内容。这节课之前学生对乘法的相关知识不太了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过后 将对表内乘法有一个初步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