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六浮力的应用(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浮力的基础知识之后,指导学生学习有关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的知识。课文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分析物体的浮沉条件,第二部分了解浮力的应用。
本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到这节内容与实际应用结合比较紧密,按两课时设计,这是第一课时。
学生分析。任何学习都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主体客体不断的相互作用,学生个体主动地探索、主动地构建新知识。
本节课学生已经掌握基础知识较扎实,已经学习了系统的力学基础知识,刚学过浮力产生的原因及阿基米德原理。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知识面广,学习习惯较好,自学能力较强。本节课主要指导学生应用实验归纳总结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随着实验的总结、拓展,真正发挥了学生的正常思维潜能,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搜集整理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设计理念。本节课的设计是以科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兴趣、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在课程设计、教材中鼓励他们亲手操作,激发学生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知识的**,真正做到发现学生正常思维的潜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上的;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难。重点:本节打破陈旧的课堂知识结构,挖掘课程新理念,搜寻新课程的**点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一种方法比学会几个知识点更重要。
难点:**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学流程。本设计分为三个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物体的浮沉条件――→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
第一部分以提问、设疑导入,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并讨论、汇报结果,指导学生认识:为什么有的物体要上浮,有的物体要下沉,有的物体要悬浮,总结出物体的浮沉条件。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积极参与指导,让学生亲自体验物理相关知识整合的“美”。
在第二部分引导学生分析轮船﹑密度计﹑潜水艇﹑气球和飞艇是如何利用浮力的,对轮船是如何利用浮力的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密度大于水的物体做成空心后可增大排水体积,增大浮力,漂浮于水面的道理。利用多**影片进一步拓展浮力的应用。
课前准备。教具:多**投影机一台,实物投影一台,自制潜水艇模型一个,大注射器一个,水槽。
学具:木块,橡皮泥,蜡块,酒精,水,水银(暂不提供),铁块,鸡蛋,盐水,溢水杯,弹簧测力计,烧杯,铝制牙膏袋,水槽。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请大家欣赏一幅画面(截取泰坦尼克号),远洋轮船航行在海面上,问:万吨巨轮浮在海面上,它受到浮力的作用了吗?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实验,这里是一个实心的铁块,放到水面上后,它将怎样?(并同步操作)学生观察现象,并回答(铁块沉入水底)。
根据我们前面学习的知识,那么这个小小铁块受到浮力没有?用钢铁铸造的万吨巨轮能够浮在水面上,而铁块却会沉入水底,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这个问题。
屏幕显示本节课的学习课题)也就是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二、互动**。
1、漂浮、悬浮和下沉。
屏幕显示,教师按照上面的内容念出来:请每位同学将桌上的木块,铁块浸没水中,鸡蛋浸没在盐水中,然后放手。观察:
物体的运动过程和最终情况。)下面学生开始动手做。(教师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要求:
要没入水中,观察鸡蛋在盐水中。
演示多**:上浮过程演示,上浮。边演示边讲解:
浸没在水中的木块在水中会上升,最终停在水面上;再演示一次,木块从液体中向上运动称作为上浮,最终停留在液面上叫漂浮。再看铁块,没入水中以后,放手,铁块向下运动,这个过程我们称作为下沉,最终停在液面下,我们称作为沉底。再演示一次,铁块在水中向下运动叫做什么?
学生回答叫下沉。最终状态称作为什么?学生回答沉底。
那么鸡蛋呢,松开手后停在盐水中,我们把这个状态称作为悬浮。
观察:各组之间鸡蛋停留(悬浮)在盐水中的位置。
猜想:鸡蛋是否停留在液体里其它深度的地方?
展示:悬浮。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中,并可停留在液体里任何深度的地方。
**展示**:漂浮:物体停留在液面上,有部分体积露出液面。
2、**:物体的浮沉条件。
1)提出问题: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样的现象,我这里有一个空心的金属盒,放入水中之后,会怎么样?学生回答“漂浮”;现在我再拿出一个金属砝码,放入水中,什么状态?
学生回答“下沉”。再取一个较大的木块,放入水中,大家看是什么状态?学生回答“漂浮”。
2)进行猜想:大家猜想一下,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漂浮呢?什么时候物体又会沉底呢?
分别依次请学生陈述猜想的理由,板书学生的猜想,便于同学们进行交流。
3)设计并进行实验:然后按照他们的猜想,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组,然后分组进行一种实验,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大屏幕展示:
实验**:希望学生分组思考、讨论,写出实验方案。
格式: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实验步骤:
实验数据:实验结论:
提供的器材:木块,橡皮泥,蜡块,酒精,水,水银(暂不提供),铁块,鸡蛋,盐水,溢水杯(含小桶),弹簧测力计,烧杯。
希望同学们分组思考、讨论,写出你的实验方案。既然有四个可能,我们采用分工合作的方法,现在的很多科研成果,也是采用分工合作的方法得出来的成果。这样,我们刚好是四个组,我们每个组可以做一个,那么我们看,第一组的实验由哪个组来进行?
学生举手,老师选出一个小组来完成。
下面我们按照这个格式来分组讨论,这个实验你将怎么做,需要哪些器材,实验的步骤你是怎样的?这里有你需要的器材,你自己挑,挑好了我就给你。现在大家开始讨论。
通过课堂学生的实验、请每组一个学生代表说明他们小组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然后分别进行说明,交流过程由教师与全班学生共同进行。
如果有学生提出物体的密度会影响物体的浮沉,例如:密度大的物体下沉,密度小的物体漂浮。让学生设计出实验方案,然后把结果告诉他们(这种说实验的方法应用于课堂,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应试中正确解答**性试题)。
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密度大的不一定就下沉,密度小的也不一定就上浮。适时引导学生理解,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关系。最后,通过小实验,将漂浮在水面上的木块中的水倒掉一部分,然后会发现木块沉底,进而证明物体和液体的密度关系也不是完整的浮沉条件。
3、浮力的应用(由于各个班级学生的基础不一,应根据上面**情况来安排进度)
1)轮船。用教材中牙膏皮实验说明轮船的工作原理。学生动手操作,然后得出轮船是用大于水的材料制成,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漂浮在水面上。
八年级物理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案示例。第六节物体的沉浮条件。设计思想 在通过前面的 活动后,在这一节里再次进行 活动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及 物理的思想方法 本教案立意与 活动中思想和方法的开放性,旨在让学生大胆探索物理规律,打开学习物理的思路,同时,希望学生在学习 的过程中感悟物理的研究方法 准备 在事先分好组,按需...
八年级物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导学目标班级姓名。1 通过物体的浮沉现象的研究,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2 通过浮沉条件的实际应用,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 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导学准备 物体的浮沉条件。导学过程 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应用1 判断物体浮沉 练习1.如图所示,把一个苹果放入浓盐水中,苹果处于漂浮。状态。如果把水面以上的部分切去...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导学案
14.6 浮力的应用。学习目标 1 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2.知道轮船 潜水艇 气球 飞艇的工作原理。学习重点 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学习难点 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导学过程 活动。一 为什么浮浮沉沉?1 你认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处在上浮 悬浮和下沉三种状况时受到的浮力跟重力的大小关系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