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编号副校长/组长签字签字日期。
1、声音的产生:
1、产生条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2、研究方法:
(1)、转换法:将不易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其他物体以某种方式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两种现象存在内在的联系,是因果关系。
(2)、应用举例:在研究声音的产生时,把发声体的振动转换成碎纸屑、泡沫、乒乓球的跳动或溅起的水花。
例题: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声音消失了,原因是手( )
a、不能传播声音b、吸收了声波。
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2、声音的传播:
1、形式: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2、条件: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例题:“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发射标志着我国的空间站建设正式开始,航天员在空间站内可以直接对话,但在空间站外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通话,其原因是。
a、太空中噪声太大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c、用通信设备对话更方便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3、声速:1、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15℃时空气的声速为340m/s。
2、声速的比较:一般情况下,v气体 < v液体 < v固体。
四、回声:1、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声音。
2、能够区分开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时,人们才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
若不到0.1s,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就使原声加强。因此,在屋子里讲话听起来比较响亮。
根据s=vt知,人耳要区分自己的回声和原声,人与障碍物间距离至少是s=340m/s××0.1s=17m。
3、回声的应用:回声的重要应用是测距,可以测定海水的深度、冰山的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距离。
4、测量原理:s=v声t,其中t为从发声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v声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例题:如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v。
1、分析**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只需写出两种),依据是什么?
2、设海水的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计算出海水的深度为。
3、真空中声速是。
5、声音的三种特性的比较:
甲的频率低,音调低;乙的频率高,音调高。
甲的振幅大,响度大; 乙的振幅小,响度小。
三种不同音色的声音的波形图。
甲:音叉乙:钢琴丙:长笛。
例题:1、日常生活中声音的“高”与“低”,其物理意义是不同的,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指的是高”指的是成语“震耳欲聋”,从声音的特性分析,描述的是的大小。
2、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___图和___图,响度相同的是___图和___图。
6、声的利用:
1、声的分类:
(1)、可闻声:频率范围为:20--20000hz的声。
(2)、人耳听不见的声: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
2、传递信息:如,b超,回声定位(声呐),预报**、海啸、台风,倒车雷达等。
3、传递能量:如,声波清洗、去污、碎石等。
7、噪声:1、概念:
(1)、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其波形杂乱无章。
(2)、环保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2、等级:声音的等级单位是分贝(db)。
3、几个特殊值:
(1)、声音的听觉下限为: 0 db。
(2)、为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90 db。
(3)、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70 db。
(4)、为保证睡眠和休息,声音不能超过: 50 db。
4、噪声的控制方法:
(1)、防止噪声的产生。
(2)、阻断噪声的传播。
(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例题:1、下列实例中,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b超检查身体b、利用声呐探测海洋深度。
c、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d、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疾病。
2、城市的许多地方设有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目的是从以下哪个环节防治噪声。
a、噪声的产生b、噪声的传播。
c、噪声的接收d、噪声的隔离。
课后作业】1.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鸟语、流水潺潺、琴声悠悠。这些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而产生的。
物体的停止,发声也停止。悦耳动听的笛声是靠管子里的空气产生的。我们能够分辨出鸟语和琴声是根据声音的___不同(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蚊子和牛叫声的区别是:牛叫声音的音调比蚊子而响度比蚊子。
2.如图4所示,a为信号源,b为接收器,a、b间有一真空区域.当信号源a分别发射出次声波、无线电波、可见光和紫外线信号时,接收器b不能接收到的信号是:(
a.次声波 b.无线电波 c.可见光d.紫外线。
3.如图5所示,下面是控制噪声的几种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4.为了**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林设计了几个实验(如图6)。你认为能够实现这个**目的的是:(
5.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来形容人说话的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调和晌度。
6.小刚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小芳在另一端击打铁管,小钢先后听到两个响声,由右表可知:(
a.先听到的是由空气传来的响声。
b.先听到的是由铁管传来的响声。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铁中要快。
d.声音在铁中传播比在空气中要快。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而获得。
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相同。
8.在如图2所示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9.有一物体正在振动,其每分钟振动900次,则这种物体振动是频率是hz,此声音 (选填“能”或“不能”)被人耳听到,因为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在。
10.向一个暖水瓶里灌水,注意听暖水瓶里空气柱发出的声音,实验证明,随着空气柱由长变短,空气柱发出的音调越来越。
11.现代城市在主要街道上装有噪声监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装置显示的示数为50.62,这个数字的单位是当有几辆重型汽车并排通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会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2.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面对面站着也不能交谈,这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这说明声的传播需要 ,采用可以使宇航员互相交谈。
13.我们对着高墙喊话,过一会儿能听到回声。若从发出声音到听到回声历时2s,则喊话人距高墙的距离为多少米?
14.在一根长为884m的铁管一端重重敲击一下,在铁管另一端的人能听到两次声音,声音传播的时间间隔为2.4s。声音在铁管里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和总结
本章复习和总结。备课笔记。规律总结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有时物体振动,人不一定能听到声音,人耳要听到声音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1 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在20hz 20000hz之间 2 声源与人耳之间有传声的介质 3 有正常的听觉系统。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在固体中...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
声现象。声音的特性。音调 频率响度 振幅音色 材质。1 用硬纸片刮木梳的梳齿,会有声音产生 用纸片慢速刮过比快速刮过听到音调 填 高 低 说明 2 用一个木头锤子轻轻地敲击鼓面,和重敲鼓面,音调 响度中发生变化的是 不发生变化的是 3 动物的听觉范围通常与人不同 大象的语言可以用人听不到的 交流,海...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
第二章声现象。基础评价卷。考查内容 第二章 时间 45分钟分值 55分附加题15分 一 填空题 每空1分,共13分 1 艾力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 图2 1 1甲 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 而舞蹈 图2 1 1乙 说明能够传声。甲乙。图2 1 1图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