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导学内容

发布 2023-01-09 12:20:28 阅读 5914

班级姓名。

人民解放大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新闻的有关知识:

{一}、新闻的特点: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消息有三个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2.报道迅速及时。

3.简明扼要。

{二}、新闻的要素: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三}、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结构有五部分,即标题(分为:主标、引标、副标)、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四}、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二、整体感知

1、给加点字注音。

绥靖阌乡聿鄂 ( 豫 (

阻遏阻止;遏止。 击溃( )打垮;攻打使溃散。 业已:已经。

绥靖( )安抚,平定。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2、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3、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三、研读反思

1、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什么?

2、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要看什么?

3、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则要看什么?

划分层次

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进行报道?

四、品味语言

你认为文中使用精确、饱含情感的词语有哪些,简要说说理由。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一、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二、自主研讨

1、细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2、理清新闻的结构

3、一年多来,我军取得哪些伟大胜利?

芦花荡》一.给加点字注音。

尖利:尖锐;锐利能耐:技能、本能。

悠闲:闲适自得寒噤( )因寒冷而哆嗦。

仄歪( )倾斜、歪斜蹿( )向上或向前跳。

央告:央求编算:方言,有计划、盘算的意思。

转弯抹角( )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二.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理清记叙要素,复述故事情节,写出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

2.学生复述故事情节。(注意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的把握。)学生互相点评,注意复述中的问题。

3.再读课文,组织讨**章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思路。

4、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画出来分析。

5、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

5、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体会老头形象的现实意义。

三、品味赏析。

体味下列景物描写的句子。(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

他“只穿一条兰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像是“老了的鱼鹰”。

“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鲜敕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里去了。”从这句话里,你能感受到当时芦花荡处于一种什么环境中?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的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请你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说说“狠狠”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问题**。

1.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人物描写艺术**:这篇**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蜡烛。一.识记词语(正音、解词):

拂晓( )地窖( )鞠躬瓦砾( )破碎的砖头瓦片。

颤巍巍抖动摇晃。多用来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某些动作。

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竭:尽。

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副:符合。

永垂不朽:永远流传,不磨灭。垂,流传。朽,腐烂。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复述课文?

.文中的老妇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文中老妇人对烈士的情感可概括为“敬爱”和“哀痛”,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这里的烛光,又有什麽特殊的象征意义?

三、品味语言。

1)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为什么要对这支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

2)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这里又提到围巾的颜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

3)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怎样理解这句话?

4)即使是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重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 怎样理解这句话?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一.识记词语(正音、解词):

箧( )箱子。 制裁惩处。 赃物( )用非法手段获取的财物。

荡然无存: 荡然:完全空无。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四、整体感知:

1)文章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五、合作**:

1)雨果用哪些词语称呼、评价圆明园?

2)雨果通过什么语言来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请从文中找出。使用这种语言有什么作用?

亲爱的爸爸妈妈。

一.识记词语(正音、解词):

朝圣( )宗教徒朝拜宗教圣地静穆( )安静而严肃。

荒谬( )荒唐,错得离谱健忘:记忆力差,易忘事。

二、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2、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三、问题**:

1、为什么着重再现孩子们被**的历史?

2、西德作家明赫白为什么会得到人们的谅解。

3、作者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表现持什么态度?说说理由。

4、联系上下文说说“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的含义。

5、萨特为什么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

四、找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说说你的理解。

例: 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他们杀孩子、老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方案

一海燕。学习目标 1 理解 海燕 这一敢于搏击暴风雨的勇敢形象,学习它不惧怕困难的战斗精神。2 进一步学习象征 映衬 对比等写作技巧。学习方略 1 反复诵读这首散文诗。2 在诵读中把握这首散文诗的结构。3 研读三个场面中有关乌云 狂风 雷声 闪电等描写的句子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4 反复研读描写海燕的...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第一单元导学案。一 1 本单元课文共 篇,题材是 2 写出关于这个题材的2句诗词3句名言4个成语及释义。3 阅读本单元题材课文,可以收获哪些启示?二 第一篇课文是1 作者是 作者简介。2 这篇课文的文体是 结构有 部分,分别是这几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三 第二篇课文是1 作者是 作者简介第二篇课文是2...

八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

第一单元 记叙性散文。一 背影 一 三维度要求 1 知识和技能。1 查字典或工具书,读准下列带点字音 交卸 奔丧 踌躇簌簌 赋闲 游逛 栅栏 蹒跚颓唐 琐屑 迂腐 妥贴 2 查工具书或借助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含义。狼藉 簌簌 惨淡 赋闲 勾留 迂腐 蹒跚 颓唐 琐屑 典质 触目伤怀 不能自已 情郁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