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发布 2023-01-09 11:23:28 阅读 3622

《记承天寺夜游》

教材分析。本文描述了在一个空灵澄澈的月夜,作者与好友闲庭信步的情景,传达出作者微妙而复杂的心境。贬官之作,多“以己悲”,即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心中的抑郁不平。

但是苏轼却能面对挫折不气馁,积极进取,正好给现时代的没有经过挫折的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能够摆脱心中的怨气,但又不失奋发向上的取舍观值得我们现时代每一个人借鉴学习。所以在教学中完成文言文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要抓住“闲”字“乐”字作深入**。

同时加入苏轼在定州的乡土历史知识的渗透,激发学生的崇文重学的风气。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课文,领会凝练含蓄,饶有余味的语言;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3、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4、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多**技术,通过画面、**欣赏突破重难点;

2、反复诵读,形成语感;3、品味**,形成个性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2、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在逆境中自我排遣的的特殊心境;3、体悟文人积极达观的处世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形成语感;

2、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1、诵读法、品味法、竞赛法,合作**;

2、作者寄托在文中的幽微情思,正确理解“闲人”二字。

课前准备。多**课件、教学用具月夜**等。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展示承天寺塔**,介绍承天寺塔:位于银川市城西承天寺内,俗称“西塔”,是西夏王朝的主要佛寺。始建于2023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

塔通高64.5米,异常俊秀挺拔。

2、导入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世族地主,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7岁知书,十多岁传文,一生文采风流。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

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2023年),因御史李定、何。

教学过程。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

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之后他几经贬谪,直到宋徽宗接位,大赦天下,他才得到内徙的机会,但至常州便病逝了,时年66岁。死后谥“文忠公”。

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革新、实行新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因而**下狱。后出狱,责授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有时也游乐于山水,咏唱雄伟江山,感怀英雄人物,写下了许多极其动人的散文和词,如《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记承天寺夜游》记的是元丰六年十月,苏轼和好友张怀民同游承天寺的情景。全文仅八十余字,描绘了在承天寺夜游时看到的月下美景。文章风格清丽、冷峻,而又不乏洒脱。

2、背景链接: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202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

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3、用“/”划出课文的朗读停顿。4、理解字词。

欣然:愉快的样子。欲:想要。念:想。

与为乐者:共同游乐的人。遂:于是。至:到。亦:也。

相与:一同,共同。于:在。5、解读文章大意。

本文通描述在一个空灵澄澈的月夜,作者与好友闲庭信步的情景,传达出作者微妙而复杂的心境。

贬官之作,多悲情,即闲游,诣也是落寞之举。教科书,教参均持此观点,一般教师教学时当然要落入窠臼之中。解脱自由的生活,精神上的变化反映到诗文上,即以儒家入世精。

神自励,关注民生而变为超旷放达。只言“自嘲,**,自叹”之闲,却无视“自得”之闲,似乎不能给生活在现代快节奏的学生以精神上的高层熏陶和启悟。真是怎一个“闲”字了得!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1、“闲人”眼中有何景?

1)月色入户。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重点赏析)温馨提示:可以从修辞角度赏析。比喻本体——喻体——

作用——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本体的什么特点?情感——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明确:比喻:①把月光比作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藻、荇。

②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影子的清丽淡雅。③构成了一个清幽宁静、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作者赏月时悠然愉悦的心情。

过渡语:言为心声,“闲人”心中有何情?2、“闲人”心中有何情?

1)“欣然”——兴奋喜悦之情。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喜出望外。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闲适宁静闲情逸致,所以情感中有闲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2)“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失意的孤独落寞。

3)请大家齐读最后一句,把其中的几多感慨表达出来。

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苏轼被贬黄州才能无处施展,生活艰辛困窘,但是“苏轼成就了黄州,黄州也成就了苏轼”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痛苦,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他渐渐习惯于淡泊和宁静。这一切,使苏轼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成熟。

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奔放地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青春的一去不复返,他积极乐观地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面对自然界的风吹雨打,他从容洒脱地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所以他像很多人一样,成熟于灾难之后,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他以后的文章更多的是成熟后的心静如水、恬淡闲适,在人生的逆境中善于发现生活之美豪放乐观!

此时此刻,面对承天寺这轮空明的月亮,面对豁达的苏轼,你想说些什么呢?(可以就作者或自己的生活等任一方面来谈)四、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1、阅读过全文,你觉得文中作者叙事、写景、抒情都围绕哪个字来写,请说说理由。

明确:文中叙事、写景、抒情都紧扣着”闲“字。入夜即“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因“无以为乐者”就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两人在夜深人静之时竟兴趣盎然地“步于中庭”,这些都可看出作者与怀民两人都是“闲人”,只有“闲人”才有如此的闲情逸致,才会观赏到如此美妙的庭院月景。

2、文中描写庭院中的月色,着力表现了月色的什么特点?月色的特点可用“空明”来概括。3、月景的特点。

比喻运用传神:“积水空明”比喻庭中月光清澈透明,“藻荇交横”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文中没有出现“月”字,但两个比喻却使人感受到了无处不在的皎洁的月光。

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积水空明”正面比喻月光,“藻荇交横”却是用竹柏倒影来侧面烘托,二者结合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

4、苏轼是被贬到黄州时写下了《记承天寺夜游》你认为他当时的心境是怎样的?你怎样来看待他的这种心境?

元丰六年已是苏轼被贬到黄州第五个年头了,虽然耕种田地可以**,虽然有壮丽山河可游乐,却仍感壮志未酬,心忧政事。这种心情从最后的两个反问句便可体会。

月色与竹柏处处皆有,为何此处月光与竹、柏分外令人动情?原来只是因为有了作者和张怀民。因为两人的经历有相似之处:

两人同是被贬之人,虽有壮志,无法实现,只是“闲人”而已。自谓“闲人”反映了他胸怀愤懑又自嘲、自解的心态。5、比较拓思。

柳宗元被贬永州时,写下了《小石塘记》,苏轼被贬黄州时写下了《记承天寺夜游》,同样是被贬之人,同样是寄情于山水之间,他们当时的心境有何不同?

柳宗元与苏轼虽处于不同朝代,但他们在政治上的遭遇是相似的,在仕途失意时他们同。

样选择寄情山水也排遣愁怀、抑郁,但二者的心境还是有不同的。

柳宗元在《小石塘记》中流露得更多的是他政治上遭受挫折后内心的忧伤与悲苦,这从他对小石塘周围环境的描写中便可感受得到。

而《记承天寺夜游》则不同,;苏轼在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懑的同时,还呈现出自嘲、自解、**的心态,这从文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中可以感受得到,可以说苏轼的心态要比柳宗元更乐观一些。五、课堂总结:主题思想:

课文描绘了作者在承天寺夜游时看到的月下美景,抒发了他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通过本节课,我们积累了文言字词,欣赏到承天寺的夜景,体会到作者心中的情感,也认识到苏轼本人。

苏轼一生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为此,他屡遭贬谪,历经坎坷。但是文章上的自信使苏轼坦然面对政治上的挫折,将生活艺术化的才能,使他无论走到**他都能随缘自足,自得其乐。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豁达乐观的坚守,如皎皎明月熠熠生辉!

面对生活的风雨坎坷,请常读苏轼,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六、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

用表达方式提示来背诵课文。

记叙:元丰念……,怀民……,描写:庭下……,盖……。抒情:……但……者耳。

2、搜集整理一首苏轼的词,并进行赏析,下节课展示。

3、作者与张怀民夜游承天寺,在文中对承天寺的月景作了精妙的描写,试想象一下当时庭院中的景色和作者的心情,请根据其意境写一段文字,描绘一下作者笔下承天寺的月景。七、板书设计:

澄澈透明、皎洁空灵、清朗幽美的朗月世界。

记承天寺夜游。

闲苏轼。乐观积极、坦荡豁达、心无尘俗的旷达胸襟。

教学反思。略。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0短文《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 教案。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停顿 韵味。2.正确理解文章大致含义,能翻译重点句子。3.领悟月色之美。4.准确揣摩作者心情,学习苏轼旷达乐观的情怀。教学重点 1.领悟月色之美。2.准确揣摩作者心情,学习苏轼旷达乐观的情怀。教学难点 准确揣摩作者心情,学习苏轼旷达客观的...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背影》语文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积累字词 通过对重点词句 段落的赏析,体会文章深挚的情感 学习文章运用特写镜头表现人物的方法。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 抓住文章描写的重点,分析 背影 在表现父子情深上的作用 让学生在朗读 合作中体会情感,理解主旨 清楚 连贯地朗读课文,品味包含深情的人...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语文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目标 1.重点词 句的理解与翻译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设计 多 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课时安排 二课时。教学过程 1.导入 结合苏东坡的诗 日啖荔枝三百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