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12《桥之美》教学案 新版 新人教版

发布 2023-01-09 10:43:28 阅读 9366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八年级语文上册12《桥之美》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撰写人。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识记字词、整体感知过程与方法。

品味本文诗一般的描写性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一种新的审美视角,读懂桥之美,欣赏桥之美【教学重难点】

通过分析桥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的审美效果,达到提升学生欣赏水平【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很高兴有机会和的同学一起来学***。人们都说:停车等红绿灯的时候相互注视就是一种缘分,那今天我们一起在一间教室能面对面交流就更是前世修来的福了。

为了珍惜这这份缘,那我们就一起来上好这堂课,行不行?出示幻灯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大家都读过这两句唐诗吧,美不美?

明确:对,很美!美在**呢?

我们一起欣赏吧!这里“两个黄鹂”是两个点,“一行白鹭”是一条线。春日景色无奇不有、无物不美,杜甫不可能都写,他选择了两个点、一条线,和广阔的天空、大地这些块面衬托、配合,于是就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和谐的画面,这就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用点线经营诗境空间的方法,叫“点线经营法”。

用此法如果能读出唐代王之焕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白日”如点由上落下,“黄河”如线自西往东,那简直就大彻大悟了。

其实,艺术都是相通的,这种点线经营法也常用在绘画艺术和建筑艺术之中。那么今天我们带着这种方法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桥梁欣赏的文章,看看能不能提高大家对桥梁的欣赏水平。板书:桥之美。

这是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写的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艺术小品,(别小看吴老先生,他曾有一副作品在拍卖会上卖出了4070万元的天价,创造了当代书画艺术作品之最,想见他也是鉴赏的行家。在这里他以一位画家独特的眼光谈了他对“桥之美”的看法,文章中提到了很多桥,他认为有些不美,有些却很美。二、走进作者:

吴冠中191年生于江苏宜兴,起初他学工科,因一次机缘参观了当时由画家林风眠主持的杭州艺专,便立即被五彩缤纷的艺术美迷住了,下决心改行从艺,奉献终生。中学毕业后他考入了杭州艺专。大学毕业后,吴冠中于194年考取留法公费,毕业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于是他毅然回国,到**美院任教,后来又到**工艺美院任教授。

吴冠中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在致力于油画民族化与国画现代化的不断探索、创新中,创作了大量的绘画艺术作品。已出版画集、文论集散文集七十余本。

三、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和谐()点缀()煞风景()孕育()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如果煞它风景,将江南水乡或威尼斯的石桥拆尽,则摧毁了形式美。煞它风景:

艺术形式的处理中,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先找出作者认为不美的桥?

注意作者并没有直接说不美,但从他的语言倾向来看,是并不美的。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等。

2、分析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等不美的原因。

不美的原因:孤立、没有周围景物的衬托,不能与其他的景物形成点、线、面的呼应配合,不协调。

3、既然“孤立、没有周围景物的衬托,不能与其他的景物形成点、线、面的呼应配合”是这些桥不美的原因,那么作者的着眼点又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回到课文100页,从“桥,多么美”至第三段3段,找出作者的着眼点。明确:小桥流水人家美很美,美在景物之间的衬托、呼应、协调。

如果:在小桥流水边是一撞现代化的玻璃外墙的高楼,这幅画美吗?流水人家边架起一座很高大的钢筋水泥桥,这幅画美吗?

4、桥与周边的景物要协调、呼应、配合才行。如果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说,那作者主要着眼于什么?

即:“桥在不同环境中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这也就产生不同的美学效果。得出结论前用了三个关联词语强调:注意:“并非……也并非……而是……”齐读这句话)五、合作**。

吴老先生还是怕我们不懂,于是又举了好些美丽的桥来教我们欣赏,请同学们看第四段,并找出这些桥。

哪位同学愿谈谈你的发现?(如果学生沉默,我们可以问班长、学习委员、科代表或者问学生你们想听听谁的思考?)

待学生举出例子后,分小组合作**:这些桥都美在哪些地方?(欣赏桥之美的同时也欣赏语言的美)

然后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每个组先推荐一名代表读小组认为写得好的句子,然后确定赏析的中心发言人)。六、精读品析: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明确:写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厚厚实实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吴冠中先生以他画家的真知灼见,不但告诉了我们如何用“美学”的眼光来审视事物,他还用蕴涵丰富的语言引起我们强烈的感情上的共鸣。

语言赏析: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罢了。这恰恰表现了作者与周围环境已融为一体。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明确:写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与弱、轻与重之分,有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这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

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体现。差距之大而仍能和谐统一,可能就在于桥有着经过精心设计的轮廓吧。

赏句:“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

学生展示后全班齐读这几句)

3)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了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

明确:写长桥之美。长桥一般建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同时,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他似乎也具有生命力。

4)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明确:写形式比较独特的桥——风雨桥。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又和谐统一。

归纳:1)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桥与密密苇丛配合的开阔疏朗之美(2)江南细柳下的石桥——桥石与细柳刚柔相济之美。

3)宽阔水面上的长桥——长桥与娴静的水面配合的灵动和谐之美(4)广西等地的风雨桥——桥与险峰、激流配合的安闲、对照之美。

小结:以上这些优美的文字,展现出了或刚劲或柔美或娴静的各种桥梁的魅力,让我们如沐春风,如品甘霖。以上四个例子中的桥以及后面写的《清明上河图》中的桥、庄稼地里的小桥,它们或为主体,或为陪衬,或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正是这些关键作用作用构成了桥之美。

5)根据我们对上面一些例子的学习,我们来总结一下:桥之美,美在**?明确:

能与周围景物成为和谐的一体,共同构成入画的景致。那么,这个规律我们是怎样得出来的呢?明确方法:

个别例子——抽象规律。

七、拓展延伸:

其实,“协调、配合”不仅体现在桥梁建筑上,在日常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的规律。(可以问一个拓展问题)秀气的女孩子,化妆涂个像张飞那样的浓眉毛,那就不美了,我们云外的校园不是很美吗,那是因为注意了建筑物与绿化的协调、配合。我们这一堂课只是一个例子,实际上,欣赏艺术的方法是多样的,介绍艺术规律的文章也很多,如果大家有兴趣,我建议同学们课后去读读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写的《重复与变化》、日本当代**家清冈卓行的一篇美学**《米罗斯的维纳斯》。

小结:大千世界,可谓精彩纷呈、千姿百态,希望同学们掌握更多的艺术规律,更好地发现和欣赏生活之中的美和艺术之中的美!板书设计。

桥之美。小桥流水、人家。

乌镇石桥密密的苇丛江南石桥细柳拂丝。

长桥卧龙湖水苍茫。

风雨桥飞泉瀑布画中桥街头市集。

桥环境教学反思。

桥之美》的语言画面感很强,修辞灵活,具有抒情般的感染力,是本文学习的重难点。因此在具体赏析课文时要选择采用语境解读法,使学生结合语境,由粗到精,由此及彼,反复诵读,整体把握,最终使学生既欣赏了桥之美又学习了语言之美。具体操作如下:

1)在比较阅读基础上抓住文眼来析读。

文章的开篇部分往往有最简练的文字作文眼来统摄全篇或交代线索以贯穿全文。本文题目中的“美”即为文眼,析读时引导学生顺着“美”字将文中画面一幅幅铺展开来。

2)诵读、赏析、品味、想象。

3)、通过替换、删除描写的词语、或更改修辞方法,细加推敲品读,进一步把握文中语言的魅力。

反馈检测:一、按下列句中注音写出汉字。

1.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xié tóng)__谱出形与色的乐曲。

2.方、圆之间相处(hé xi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3.“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shījìng)__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二、形似字组词。

1.销()俏()峭()削()2.峻()竣()俊()骏()3.孤()弧()狐()瓢()4.魅()魄()魏()魁()三、解释下列词语并解释加粗的字1.驻足:2.极目:3.煞它风景:

4.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四、阅读。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人们珍视长桥之美。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

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1.选文内容与下面的语句相照应的一项()a.石拱桥不仅历史悠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b.桥更具有绘画美。

c.桥在不同环境中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d.桥作为大件艺术品来欣赏。

2.选文共举了四个例子来说明画家眼中桥之美。第一个例子是写___与___的搭配给人带来了特别的感受;第二例子是写出___与___的搭配,令画家销魂;第三个例子写了___之美;第四个例子写了___桥,它与其他桥不同之处是3.体会下列画线语句的表达作用:

1)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

2)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4.概括本段段意1.协同2.和谐3.诗境。

二、1.销毁;俏丽;陡峭;削弱2.险峻;竣工;俊俏;骏马3.孤立;弧形;狐狸;瓢泼4.魅力;魄力;魏国;魁梧。

三、1.停止脚步。驻,停留。2.用尽目力(远望)。

极,尽,达到顶点。3.破坏人的兴致的意思。煞,削弱,损坏。

4.意思是相差虽小,但造成的误差或错误很大。厘,计量的小单位。

四、1.c2.石桥;密密的苇丛;石桥;细柳;长桥;风雨;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

亭。3.(1)用比喻句来形容观桥后的心旷神怡的感受,突出桥的开阔与宽广。(2)以画家和摄影师要展开搏斗来衬托此景致独特优美。

4.桥在外观、材料与所处位置各不相同,但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构成和谐的一体,共同组成入画的景致。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12桥之美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桥之美。一 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口吻 媒介 煞风景 颐 和园 点缀 摄 影 孕 育 前瞻 后顾2.解释下列词语。美感 史诗 驻足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虽然绿水依旧绕人家,但彻底 摧毁摧残毁坏 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每当其间 呈现显现出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桥之美》学案新人教版

12 桥之美。学习设计第1课时。一 课前热身 请收集有关 吴冠中 的名言 诗句和故事 作者简介 吴冠中 1919年 2010年 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1942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曾任教于国立重庆大学建筑系 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12《桥之美》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2019 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12 桥之美 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一 教学目标。1 跟随作者独到的视角欣赏桥的美。2 学习作者举例子说明的方法。3 比较本文在内容和写法上与一般说明文的区别。4 运用文中揭示的美学原则去欣赏美。二 教学重难点。重点 体会画家眼中桥的特殊美。桥之美不仅在于桥本身,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