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稿

发布 2023-01-02 21:15:28 阅读 5702

课题:**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序号:17

班级姓名。导学目标知识点:

1、**凸透镜成像的**过程。

2、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其物距、像距变化,像距变化的规律。

3、认识凸透镜成实像、虚像的条件。

4、会画各种成像的光路图。

导学方法:实验**法。

导学过程:课前导学:

1、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共性的是所不同的是:物距___像的大小___

2、放大镜要求物距___成像特点是。

课堂导学:**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过程。

1)提出问题:(根据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距___有什么关系呢?

2)猜想:①

可把物距相对于焦距分出不同的区域分析成像。

物距较远处u>2f;物距较近处f(3)设计实验(根据猜想设计)

选择一定焦距的凸透镜,如何测定未知焦透镜的焦距(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用纸悄承接最小最亮点,用刻度尺测亮点到透镜的距离)。

选择适当大小焦距离的凸透镜(方便做实验),最好在10cm—20cm。

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记录**(每种物距范围选两组)。

4)进行实验:根据实验要求安装器。

在光具座上从左至右,依次安装蜡烛、凸透镜、光屏(凸透镜在中间),使它们中心同高(三心同高)。

把蜡烛光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轮廓最清),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物距u,像距v,填入表。

按要求依次做出**中其它物距范围的成像。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根据**记录,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像的虚实。像的大小。

像的正倒。讨论:u=2f,u=f的成像;

物距越远,像距怎样变,像怎样变。

课堂练习:1、画出一个带箭头的线段“个”竖立在凸透镜主轴上,u>2f,f2、小宇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

1)在a、b、c、d、e这五个点中:

把烛焰放在___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把烛焰放在___点上,所成的像最小;

把烛焰放在___点上是属于照相机原理;

把烛焰放在___点上是属于投影仪原理。

2)小宇做完实验后,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

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的哪一个( )

课后反思。课题:眼睛和眼镜序号:18

班级姓名。导学目标知识点:

1、了解眼睛的构造。

2、知道眼睛是怎样看不清物体的。

3、近视眼睛和远视眼睛的特点及矫正方法。

4、认识眼镜的度数。

导学方法:分析讨论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课前导学:

1、眼睛的构造——好象一架照相机。

主要构造:__和___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光会聚在___上,形成物体的像,再通过它上的___传输给大脑,__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看近处物体,它___使晶状体变___看远处物体时,它___使晶状体变___

正常的眼睛调。

课堂导学:1、眼睛看不清物体的原因:来自物体的光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不在视网膜上。(近视眼睛和远视眼睛)。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矫正方法。

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晶状体太___折光能力太___或晶状体到视网膜的距离过长,使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___

矫正方法:眼前放一个凹透镜,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产生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___折光能力太___或晶状体到视网膜的距离过___使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___

矫正方法:眼前放一个凸透镜,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出示图:近视眼及矫正,远视眼及矫正。

眼镜的度数。

折光本领大小由___的长短决定,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___

透镜焦度:,单位m-1,越大,透镜折光本能越___

眼镜的度数:×100,即,单位(度),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胶片)的度数是负数。

练习:p71,回答以下问题。

1、+300度和-200度的眼镜片,哪个是远视镜片,它的焦度是多少?焦距是多少?

2、取一副老花眼镜,测定它的两镜片的度数。④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课堂练习:1、光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你认为下面的介绍不符合实际的是(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b、照像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之外。

c、借助放大镜看世界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2、某人戴的眼镜如图所示,则( )

a、此人的眼睛一定是近视眼b、此人的眼睛一定是远视眼。

c、照相机镜头与该眼镜属同种类型的透镜 d、幻灯机镜头与该眼镜属同种类型的透镜。

3、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透镜,来自物体的光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___的像(选填“正立”或“倒立”),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导致近视,有一种**近视眼的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___一些。(选填“强”或“弱”。)

4、如图所示,为研究视力矫正问题,小明和小华同学用凸透镜和光。

屏模拟眼睛,凸透镜看做眼睛的___光屏看作___

1)小华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调整蜡烛、凸透。

镜、光屏的位置高度,使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位于同一直线。

上,且三者高度相同。点燃蜡烛,将近视眼镜放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的位置,直至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取走眼镜,屏上的像。

变模糊了,再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屏上的像又变清晰了,以上现象说明:

2)小时将远视眼镜放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的位置,直至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取走眼镜,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使屏上的像变清晰,应向___选填“凸透镜”“远离凸透镜”或“竖起向下”)方向移动光屏,因为远视眼镜对光线具有___作用。

课后练习。5、王老师在课堂上,看近处课本时要戴上眼镜,观察远处同学时又摘下眼。

镜,这样戴上摘下,非常不方便,王老师的眼睛是___近视、远视)

眼,可以用___镜来矫正。小军将一种新型眼镜送给了老师,如图所示,镜片a区厚度相同,b区可以矫正视力,现在王老师可以通过___看书,通过___区看同学,再不需要频繁戴上摘下眼镜。

6、下列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bcd、③④

7、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约为55.22%,且急剧低龄化。

如上图所示选填“甲”或“乙”)图表示近视眼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带___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

课后反思 课题:显微镜和望远镜序号:19

班级姓名。导学目标知识点:

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认识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导学方法:分析讨论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课前导学:

显微镜的构造。

望远镜的构造。

课堂导学:1、显微镜。

1)基本构造:由两个___镜组合,一个叫___另一个叫,反光僮是一个___镜,作用___

2)作用:观察很小的物体。

3)原理:被观察的物体在物镜的焦点通过物镜成像,这个实像在目镜的焦点通过目镜成像,经过两次放大,可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

4.1 光的传播 姓名班级。本节知识点 大纲要求 1 光源叫光源。2 光源的分类 3 光在沿直线传播 4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m skm s,5 光线 用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画法 物理方法本节唯一 6 水中的光速约为真空中光速的 玻璃中的光速约为真空中光速的 课堂练习...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第一节走进实验室 学习科学 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学习目标 1 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 2 认识到物理学是有趣和有用的一门自然学科 3 知道学习物理的一般方法。4 理解科学 的环节。重点 科学 的环节。难点 科学 的环节。预习自测 自学教材,结合相关资料书完成下面问题 1 说说你知道的物...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全册学案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一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1课时 课前预习 1 p106三个图。他们各说明什么。反映的共同现象是。2 准备一把刻度尺。看它有零刻度线吗一次最多能测多长?最小一格多大。3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主单位是测量长度的工具是。4 你文具袋中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 它的量程是 分度值是 5 估测你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