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上《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发布 2023-01-02 06:28:28 阅读 5232

22、记承天寺夜游。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朗读并背诵课文,领会凝练含蓄,饶有余味的语言。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4、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技术,通过画面、**欣赏突破重难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2、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在逆境中自我排遣的的特殊心境。

二、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朴素自然的语言,体会诗情画意的情境。

难点:揣摩作者在写景文字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安排。

2课时。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猜人物——一个才华如泉涌的人;一个生活在北宋为官屡次被贬的人;一个能用文字画画的人。他是——苏轼。师:

苏东坡的一生比之常人的一生应该说是非常不幸的,但他活得十分快乐,而我们很多人平平常常的过日子,却说人生无趣。看来我们真的该好好的学一学苏东坡,问问他为什么能过得如此快乐。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希望下课的时候大家能从东坡这里取到快乐人生的真谛。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在书上勾画生字、词。

2、**应掌握字、词的幻灯片。

1)利用工具书、书下注释给下列字注音。

遂寝藻荇。2)利用工具书、书下注释解释下列词句。

欣然起行无与为乐者遂至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学生借助工具书完成正音、解词。

4)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作品的内容,思下考以问题:

简叙作者的写作思路。(用文中词语)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思考问题一:

欲睡→起行→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绘景→抒怀。

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6)小组学习,翻译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

7)划分文章层次,概括层意。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第一层:(开头……相与步于中庭)叙事,交待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

第二层:(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写景,写月下庭中景物。

第三层:(何夜无月……结尾)抒情,面对月光、竹柏疏影抒发感慨。

第二课时。一)精读课文。

1、思考:(1)作者在文章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哪些词句可以表现出来?

2)文章第三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

2、学生思考、讨论。

3、明确思考题一:“欣然起行”表现出了作者兴奋喜悦之情。“无与为乐者”,“寻张怀民”,表现出作者当时的心情是喜悦的,但也流露出寂寞之感。

教师讲解:作者为什么会同时具有兴奋喜悦和寂寞两种不同的心情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当时的情况。

宋神宗元丰二年八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被人陷害入狱,后经人多方营救才于十二月结案出狱,被贬官至黄州,身居闲职,而且还受到监管,过着失意的闲居生活。内心苦闷寂寞,于是放情山水,到大自然中寻求诗情,寻求精神的寄托。

明确思考题二:课文第三段,作者连发两问,月色常有,竹柏亦常有,但像“我们”这样赏月的闲人“却不可多得。这句看似多余,但仔细品味则又感到文章因此而意味更深一层,是不可缺少的,十分精彩的一笔。

这两句话所传达的思想感情相当复杂,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还透出某种鄙视尘俗的**之情。这种复杂的心情,一方面是由于苏轼政治上失意,内心苦闷才放情山水,在江山风月中寻找寄托;另一方面,大自然的美所给予人的无穷愉悦,是那些追逐名利的世俗之人所无法领受的。苏轼得到一种世人难以得到的满足和愉悦,这是身处逆境的苏轼聊以**的。

4、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赏析。

1、朗读,并简要分析下列写景语句的妙处。(**写景语句的幻灯片)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学生思考、讨论。

3、明确写景语句的妙处。

句月光悄悄地进门来了。“入户”二字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善解人意。主动来与人作伴,安慰这位失意的人。

是作者的反应,见月光如见久违的知心朋友,睡意顿消,披衣而起,欣然相迎,其兴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句是全篇的精妙所在,寥寥18字,以极精练的文字描画出承天寺庭院中优美的月色,表现出浓郁的诗情。其妙处在于:将月色当作水来描写,将月下的竹柏影当作水中的藻荇来描写,前者突出月光的“空明”之色,后者突出树影的“交横”之态,创造出一个澄澈透明的世界。

三)小结。苏轼的这篇短文不足百字,却脍炙人口,堪称古代散文中的杰作。文章通过记事、写景、抒情,以极精练的语言,创造出一种诗一样的艺术境界,表现出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给人以美感和熏陶。

请同学们课下反复诵读,深入领会本文语言运用的妙处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活动。

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

活动过程:启发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参***:在社会飞速发展,物质文明急剧膨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竞争压力不断增大的今天,我们还需保持一颗平静空明之心。在物欲横流,精神滑坡的社会中,我们应保持一种内心的宁静,同时更应做一有心之人,要善于观察和寻找围绕在我们周围的种种美和善的东西。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看似浅显,却别有情趣,你是如何理解作者心境的?

板书设计。22、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欲睡→起行→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绘景→抒怀。

教学反思:1.注重诵读教学。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逐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疏通文意,同学间展开讨论、解释疑难,教师作必要的点拨和的适当讲解,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 这篇文言文,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所写的。这篇仅有84字的短文,写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作者无法睡眠,到承天寺去找好友张怀民,两个人一同在月光入水的庭院中漫步。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它好像一...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目的 1 重点词 句的理解与翻译。2 欣赏文中的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悠闲 超逸的心境。3 体会文中起伏的情感,结合作者在黄州的经历,深入 闲人 的内蕴。教学过程 课文导入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 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 弟弟苏辙合称 三...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学习任务 1 掌握生字 藻荇 竹柏 寝 的读音,理解记忆 念 相与 步 盖 但 耳 等词语的含义或用法,进一步学习积累文言字词的基本方法。2 欣赏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其妙处。3 结合写作背景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游记类文章的写法。知识储备 1 关于文体知识2 关于苏轼3 关于写作背景 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