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惠东中学初中部田良。
一、学情及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七年级一学年及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的文言文学习,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基础和方法,但词法和句法的积累还远远不够。由于生活时代的不同及阅读现状的限制,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可能存在障碍。此文在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列入中考文言文考查的篇目,所以字词、写作手法、文章主题必须过关。
二、设计理念。
朗读和背诵应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字词的积累也应该作为一个重点。但限于40分钟的课时,对内容的裁剪以及环节的设计必须有所取舍,尤其是环节不能设计太多,所以背诵就不放入课内检查,而布置为课外作业。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所以课堂各环节要充分体现此。考量到主体具有层次性,所以要易难结合。
动作神态描写、景物描写可以很好的表现人物的心理,要达到引领学生体会文中人物微妙而复杂情感的目标,可以通过分析人物的活动、动作神态,文中景物描写,尤其结合写作背景。
所以,在疏通文意后,紧扣文本,分析文中人物活动,分析景物描写应该是个很好的切入点,此环节也许还能收到写作指导的意外之功。
此文列入中考文言文考查篇目,所以按中考题型设计了课堂练习,既查学习效果,也求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
三、导学目标。
1.朗读课文;掌握重点词语,疏通文意。(重点)
2.通过朗读、小组合作,疏通文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难点)
3.学习作者面对逆境的豁达人生态度。
四、导学课时:
一课时。五、导学过程。
一)导入:2
同学们,惠州西湖,你们去过没?惠州西湖有段“苏堤”,就是纪念苏轼的。西湖里面还有他的塑像以及他小妾的一座纪念墓,大家下次去西湖的时候可以留意下。
苏轼在诗、词(豪放派代表)、散文(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宋四家之一)、绘画,甚至饮食方面(东坡肉)都负有盛名。但他个人命运还是比较坎坷的!苏轼因与当政者不合,被驱赶出朝廷,被多次贬官(近似“流放” )他先后被“流放”到密州、黄州、惠州,一次比一次被“流放”得远,最远被“流放”到了海南岛。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他因“乌台诗案”,被贬官到黄州,做个有名无实的小官,成为“闲人”时写的一篇小短文:《记承天寺夜游》,看看苏轼在此逆境下的心境如何?
二)整体感知。
a.朗读。8
1.放录音,提醒学生注意朗读时的节奏、语调。
2.自由朗读。3.代表朗读。4.学生齐读。
b.疏通文意。
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小组合作交流——集体交流。8
c.抽查字词、翻译。 5
三)分析课文。
1.理清文章结构。请以“叙事——写景——抒情”为标准给课文划分层次。1
2.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11
指导:举例说明动作神态描写、景物描写可以很好的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请标出文中人物活动、动作神态描写、景物描写的句子,并结合写作背景分析作者的内心活动。(独立思考—小组合作—集体交流)
叙事】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动作描写),月色入户(景物描写),欣然起行(动作描写)。念无与为乐者(心理描写),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动作描写),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动作描写)。
写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景物描写)。
抒情】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抒情议论)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赏月的欣喜。
“念无与为乐者贬谪的悲凉。
“相与步与中庭漫步的悠闲。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赏月的欣喜。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明确】既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又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六、小结1一篇短短的文章,共八十几字,寓叙事、写景、抒情一体。叙事简洁,写景如画,传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心境:既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又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此外,我们要学习作者在逆境中,虽郁闷但仍能自我排遣、笑对人生的旷达乐观情怀。
七、课堂练习5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c )(3分)
a.怀民亦未寝‖废寝忘食。
b.盖竹柏影也‖ 盖一癞**也。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寻病终。
d.何夜无月‖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念无与为乐者。
答。3、写出了月色皎洁、空灵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用原文回答)(3分)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3分)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既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也表达了作者的旷达情怀。
c.“月色入户”、“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两句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作者单寻张怀民步于庭院,是因为两人同遭贬官,命运相同,同病相怜。
八、作业布置。
1.背诵、默写全文。
2.苏轼与张怀民谈了些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记录”他们谈话的片段,内。
板书设计】内容情感。
叙事:“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赏月的欣喜。
念无与为乐贬谪的悲凉。
相与步与中庭漫步的悠闲。
写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赏月的欣喜。
抒情:“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旷达)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抑郁)
八年级语文上册27《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反复诵读,读出文章韵味,并积累一些文言字词。2 品味文中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3 体会作者的特殊心境,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学情分析。记承天寺夜游 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心情。话中有诗,意蕴深远,适合学生的诵读学习。学生经过近两年的学习,对于文言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学设计苏教版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八年级语文上册 记承天寺夜游 优秀教学设计苏教版。撰写人。时间。教学目标。读懂全文,熟读成诵。细读全文,积累文言词,体会作者的心情。教学程序。1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 记承天寺夜游 一文,读读题目?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苏轼为什么要在夜里去...
八年级语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能够抓住关键词句深入解读文本。2 培养乐观旷达的人生观 健全的人格以及笑对人生的积极心态。3 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能背。二 教学重点 诵读 翻译 积累 三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四 教学准备 1 多 教学课件。2 利用早读提前读顺,读准字音。五 教学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