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幽径悲剧季羡林

发布 2023-01-02 02:22:28 阅读 2442

幽径悲剧。

季羡林。出家门,向右转,只有二三十步,就走进一条曲径。这一条路在燕园中是极为幽静的地方。

学生们称之为“后湖”,他们很少到这里来的。小径一面傍湖,一面靠山,蜿蜒曲折,实有曲径通幽之趣。山上苍松翠柏,杂树成林。

无论春夏秋冬,总有翠色在目。湖面是荷塘,夏天,绿叶接天,红荷映日,仿佛从地下深处爆发出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向上,向上,向上,欲与天公试比高,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强,给人以无穷的感染力。

这是一条神奇的幽径,而在所有的这些神奇的东西中,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最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慨。因此,从下面看,除了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萝。

每到春天,我走在树下,眼前无藤萝,心中也无藤萝。然而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抬头一看,在一团团的绿叶中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直到此时,我才清晰地意识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顾而乐之了。

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其中情味,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决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春天,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闪,吓了一大跳: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

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

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

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我还有点自知之明,我注定是一个渺小的人,也甘于如此,我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中引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

从此以后,我最爱的这一条幽径,我真有点怕走了。我不敢再看那一段悬在空中的古藤枯干,它真像吊死鬼一般,让我毛骨悚然。非走不行的时候,我就紧闭双眼,疾趋而过。

此时,我简直是悲哀至极,**还有什么闲情逸致来欣赏幽径的情趣呢?但是,这也不行。眼睛虽闭,但耳朵是关不住的。

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细如蚊蝇,却依稀可辨。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

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

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它的灵魂死守在这里。每到月白风清之夜,它会走出来显圣的。

在大白天,只能偷偷地哭泣。山头的群树,池中的荷花是对它深表同情的,然而又受到自然的约束,寸步难行,只能无言相对。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

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世界上像我这样没有出息的人,大概是不多的。古藤的哭泣声恐怕只有我一个能听到。在浩茫无际的大千世界上,在林林总总的植物中,燕园的这一棵古藤,实在渺小得不能再渺小了。

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决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决不会有任何人关心它的死亡的,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偏偏出了我这样一个人,偏偏让我住到这个地方,偏偏让我天天走这一条幽径,偏偏又发生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悲剧;所有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压到了我的身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成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

奈何,奈何!,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

第1页共2页。

第2页共2页。

八年级语文幽径悲剧

幽径悲剧 教案。学习目标 1 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藤萝之美。2 根据文章内容,藤萝被毁的原因。3.通过诵读和 领会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学习过程 同学们,昨天,老师给你们布置了课前学习任务,你们已经带着问题预习了 幽径悲剧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季羡林的 幽径悲剧 来共同 一个关于美和悲剧...

八年级语文 《幽径悲剧》学案

幽径悲剧 学案。学习目标 1 通过学习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2 联系生活,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人人都应维护真 善 美的决心 重点阐述 感悟美之被毁在作者心中引起的哀痛和愤懑。突破策略 在反复阅读中体会 品味 感悟。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 认识作者。二 预习生字...

八年级语文 《幽径悲剧》教案

幽径悲剧。教学目标 1 学习本文主要运用描写和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2 理解文章揭露了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的现实,抒发了矢志不移地维护真 善 美的决心。重点难点 1 重点 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2 难点 强烈的悲剧效果。教学时数 二教时第一教时。一 导入作者简介。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 作家 学者。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