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朗读感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识别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品味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3、认识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分析课文的说明顺序。教学难点:将征服沙漠喻作向沙漠进军的含义。【教学方法】
1、本文篇幅不长,脉络清楚,层次分明,各部分相互联系环环紧扣。教师可采用“点线读书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阅读水平,提高自学能力。
2、教学步骤建议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程序进行,力求使精讲和导读密切结合。3、结合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边讲边导,剖析课文。【教学用具】多**课件【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谈论的话题是——环保。一位记者在一篇题为《中国荒漠化警示录》中写道:“中华民族正面临着一个严峻的事实——荒漠化正向我们走来。
在中国地图上可以看到,土地荒漠化正在由西北向内地扩展,它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环境的恶化。”(展示西北地区荒漠化地形图画面)保护环境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大家是否在生活中感到环境的恶化?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发言:春天的沙尘暴天气、洪水的泛滥、**、冬天里的热效应。
建立绿色家园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愿望。科学工作者正在积极治理沙漠,保护环境。我国著名的气象学专家、科学工作者竺可桢就是一位治沙能手。
在他的倡导下,设置了六个治沙综合试验站,他曾三次深入沙漠考察,几乎跑遍了内蒙古、河西走廊和新疆的沙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向沙漠进军》。二、简介作者。
竺可桢(1890—1974),浙江绍兴人。气象、地理学家,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历任第。
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华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部主任,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20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近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相关常识。
1、目前,沙漠化威胁着地球1/3的陆地表面,每年有500至700万公顷耕地变成沙漠,另有21万公顷肥沃耕地完全丧失生产能力。全世界大约有3亿至10亿人生活在易发生沙漠化和遭受干旱威胁的地区。在亚洲、非洲和拉美共有37亿公顷土地已经沙漠化,撒哈拉沙漠在近200年中每年平均向南推进?
公里。在赤道以北的非洲地区,全部土地的22.4%受到风的侵蚀;在中东地区,这个百分比为35.
5%;在世界范围内,耕地每年流失的表土估计约250亿吨。这种趋势任其发展下去,到21世纪初世界的可耕地将损失1/3。
多年来的滥碎乱伐、损坏植被,导致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目前,我国荒漠化土地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这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规模的县。目前约有59万平方公顷农田,495万公顷草地,2000多公里的铁路,许多城镇、工矿和水库受到荒漠化威胁。
我国。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损失已高达540亿元。据专家估计,如果照此下去,到2024年,我国将有?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沦为不毛之地。
(比两个台湾省还大)。2、文体知识早知道---说明文文体知识。
1)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说明文的分类:从说明内容上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
3)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特征: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4)说明文的要素:a、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形**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
常见的逻辑顺序有:1、现象—本质2主要—次要3概括—具体4原因—结果5从特点—用途。
b、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画图表、引资料等。c、说明语言: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和简明。有的说明文要讲究语言的平实,有的讲究语言的生动。但不论是平实还是生动,都要求准确、简明,要注意说明文的科学性。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注音。
肆虐(nüè)抵御(yù)逞强(chěng)干涸(hé)俨(yǎn)然汲(jí)水2、词语解释。
肆虐:任意干残暴的事情。肆,任意的干。虐,残暴。丘墟:废墟。
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毛,草木。葱茏:形容草木青翠茂盛。谕告:告诉,警告。
逞强施威:显示自己能力强,施展威风。俨然:
形容很像。充沛:(雨水、精力)充足旺盛。
沛,盛大。3、齐读标题:“向沙漠进军”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如何治理沙漠)以“向进军”为题目,有何好处?(把沙漠比作敌人,把治理沙漠比作敌我双方战斗,更形象生动。)4、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3)说明沙漠对人类危害(说明为什么向沙漠进军)
第二部分(4—8)说明如何抵御沙漠的进攻及(说明怎样向沙漠进军)第三部分(9—13)说明人类对沙漠的治理和利用以及向沙漠进军的前景。
五、合作**。
1.采用找中心句的方法,简要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义。
提示找中心句的方法:一段中只有一个中心句。以短句居多,大多放段首,有时放段中或段尾。注意陈述性的段落有时没有中心句,那就须读者综合概括。
2.理清作者的思路:课文按“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怎样进军,进军前途”这个思路将文章分成三个部分。
3.细读课文(1—3)段思考。
作者提出了要向沙漠进军其原因是什么?②第(2—3)自然段说的是什么?起什么作用?
明确:向沙漠进军的原因是沙漠长期以来危害人类,而第自然段举了国外以地中海,国内以榆林地区为代表的两个地方受沙漠危害的情况,有根有据地揭示了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的这一点。
4.精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思考讨论回答。
作者指导人们到底采用一些什么样的方法治理沙漠?(即怎样向沙漠进军)明确:从抵御、进攻到利用。
这一部分的开头段说明了沙漠是怎样危害人类的,文章为什么首先强调这一点?
明确:先让读者明白沙漠是怎样危害人类,即风沙的进攻主要是“游击战”、“阵地战”这两种方式,然后有的放矢地针对风沙危害的方式采用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治理。③揣摩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作用。
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
春天四五月间禾苗刚出土,正是狂风肆虐的时候。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农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
明确:“刚”,限制说明禾苗出土时间很短。“一次”,限制说明风沙袭击的厉害:
“全部”,限制数量之大。“常常”、“两三次”、“有点”,说明一次大风沙袭击给农民的生产和收获带来的严重后果。就这一点讲征服沙漠刻不容缓。
5.作者要说明“向沙漠进军”除了用清晰的思路,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层次外,更重要的是作者还善于恰当地运用各种说明方法。明确:
1)举例子:(例如:课文的第自然段,举了“地中海”,“榆林地区”这两个有代表性的例子。
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严重,这样使要说明的内容更明确,更具体。课文中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和例子很多。请大家重点掌握。
)2)分类别:(如:风沙的进攻方式分“游击战”和“阵地战”二类。
又如:介绍对沙漠采用“守势”时,又分两种方法:①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②抵御沙粒进攻的方法二类等。
提示学生注意:分类时要使用同一标准。并以“人”为例,说明采用的标准不同,分类就不同。
)3)打比方:(如:①将地中海沿岸比作西方文明的摇篮②把风沙进攻的两种方式比作“游击战”、“阵地战”。)
4)作比较:(如:文章开头说:
“过去人类没能征服沙漠”。而结尾处:“征服沙漠的理想会实现。
又如:原来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而如今却有部分地区逐渐变为了荒漠。)
5)列数字(略)
六、总结全文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学生先回答,教师修正后简要概括)。
1、中心思想:本文说明了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以及征服沙漠的办法,并揭示了向沙漠进军的光明前景。
2、写作特点:①围绕中心抓住事物的特征和本质说明事物(显著特点);②科学的分类说明(常用方法之一);③恰当地使用修饰或限制的词语,准确地解说事物、剖析事理(又一特色)。教师分析归纳写作特色时,应适当举例说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具体内容可参阅人教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第135—136页。七、总结全文。
说明事理的文章为了把事物的特点说明白,常用逻辑顺序,即事物的内部联系。逻辑顺序有先总说后分说,先主要后次要,先原因后结果等。要明确一段或一篇文章的说明顺序,首先要搞清一段或一篇文章所说明的内容,理清行文思路,明确结构特点,从而分析出说明顺序。
本文按逻辑顺序向我们介绍了沙漠的危害及征服沙漠的方法。向沙漠进军是人们征服和开发利用自然的一个课题,前景美好。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一个又一个难题等待我们去攻克。
希望我们在座的每位都能成为向沙漠进军的主力军。
八年级语文向沙漠进军同步练习1试题
心尺引州丑巴孔市中潭学校向沙漠进hy同步练习1 一 根据拼音写汉字 每题4分,共16分 1 充p i 2 丘x 3 侵x 4 开k n 二 解释以下词语 每题4分,共16分 5 汲水 6 不毛之地 7 干涸 8 肆虐 三 选择题 8分 9 以下各句所指出的说明方法错误的选项是 a 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
向沙漠进军》教案 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第二课时。3 掌握本文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 分类别 作比较 列数据 作诠释 打比方等 4 植树 节水 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教学重点 目标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设想 封面 背景 大沙漠课题背景 喜玛拉雅 字幕 温馨提示 课堂是你展示才华的舞台 课前演讲 张娇 一 研读文章 前节课内容 朗读 字词 中心...
八年级语文下册11《敬畏自然》教案新人教版 新
11 敬畏自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课生字词的音 形 义 过程与方法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对环境的忧患与思考,理解 敬畏自然 的含义。教学重点 1.把握作者的观点。2.把握关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