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 上 《桥之美》教学设计

发布 2023-01-01 19:00:28 阅读 3528

八年级(上)《桥之美》教学设计(一课时)

教学设想:《桥之美》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聚集了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多年的审美体验和感受,内涵丰富,特色鲜明。要让一个审美趣味尚处于初始阶段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去体验画家积淀多年的审美经验,感受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绝非易事。

初读课文,感觉语言很美,情趣高雅,但内容较散,初中学生不好把握。再读课文,研究教法,我觉得不妨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创设情境,以唤起学生的审美需求,激发学生探求美的欲望。同时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联想和想象,以把握文本所蕴涵的审美特色。

桥之美》的语言画面感很强,修辞灵活,具有抒情般的感染力,是本文学习的重难点。因此在具体赏析课文时我选择采用语境解读法,使学生结合语境,由粗到精,由此及彼,反复诵读,整体把握,力求使学生既欣赏了桥之美又学习了语言之美。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感受作者形象生动的语言。

2.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总的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

3、感受桥的内涵美。

二、教学重、难点。

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美句赏析法。

四、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查阅有关“桥”的诗词。

老师:查阅桥的**等资料,制作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课前****《北京的桥》,以营造气氛。

北京的桥千姿百态,认识这些桥吗?(ppt出示本镇3座桥的**)

桥梁专家茅以升说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说“桥,多么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画家眼中的《桥之美》,去感受桥的另一番韵味。

板书课题《桥之美》及作者。

二)整体感知。

1、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1)读准、读顺,给段落标序号。

2)思考:请划出点明作者喜爱桥的原因的句子.

问题明确:桥的美,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ppt显示)(学生齐读这句)

师:你能够理解这句话吗?哪些词语比较重要?(不同环境,多种多样 )

师:可见去欣赏一座桥,不是孤立的去欣赏而要与周围的环境结合起来欣赏。(读这句话)文中写了许多不同环境中的桥,那么文中主要写了环境下的桥?(ppt显示)

学生概括: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桥外是飞瀑流泉,桥面上有廊和亭的风雨桥;(ppt显示第四段描绘的四座不同环境下的桥)

三)理解课文,品味语言。

1、师问:这么多的桥,你最喜欢那座桥?

指名一女生朗读第四段,其他学生思考问题。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感悟。回答时采用句式:我最喜欢___桥,因为ppt显示)

3、学生小组派代表发言:

1)芦苇石桥: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写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厚厚实实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2)细柳拂桥: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写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与弱、轻与重之分,有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这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差距之大而仍能和谐统一,可能就在于桥有着经过精心设计的轮廓吧。

“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

3)长桥卧龙: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了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

写长桥之美。长桥一般建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同时,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他似乎也具有生命力。

4)风雨廊桥: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写形式比较独特的桥——风雨桥。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

以上四个例子中,桥或为主体,或为陪衬,或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但都与周围景物成为和谐统一的一体,共同构成入画的景致。

本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在展示交流成果时,应师作适时引导。

如有学生讲述对芦苇石桥的描写时,师引导学生作语言品味, ppt显示句子比较:

a.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b.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柳树发芽了,风一吹,柳条轻轻地碰着石桥,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让画家喜欢。

在句子比较中让学生体味语言的韵味,体会细流与石桥的刚柔结合。

师作句子朗读的指导:如“茅盾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了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期间显现一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

这表明了作者与周遭环境已融为一体。深呼吸后感觉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做深呼吸。

(师生一起做深呼吸) 深呼吸之后,感觉轻松。对于这句话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呢? (前面发闷的感觉应该读的低沉、缓慢,而后面应该读的轻快。

)请一位同学来读。]

小结:通过朗读品味,我们看出文中,桥与周围的景物相映的确很美,语文也很优美。

4、再次美美地齐读第四段。

四)理解桥之美的内涵

那么,作者爱的仅仅是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美么?(生疑惑)《斑羚飞渡》中,老斑羚用生命架设的彩虹桥,带给我们的永远是心灵深处的震撼,展现的是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崇高之美”。课文中有没有类似的桥?

(鹊桥)

师:爱情是很美好的。这座桥美在它是一座“爱之桥”。学生齐读文中写鹊桥的句子。

师:有人画鹊桥,喜鹊构成的桥不仅意义好,形式也自由,生动活泼。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桥的美还美在它起着沟通心灵的作用。

五)拓展课文

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美丽的“桥”。

学生畅说。总结:沟通是桥,理解也是桥;宽容是桥,度量也是桥;同情是桥,友善是桥;知音是桥,友情是桥;纯朴是桥,真心更是桥。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画家吴冠中的带领下,一起领略了桥的美。其实,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美的事物,只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美,那么美将无处不在,这个世界将美丽无比。(ppt显示)

六)布置作业

找一找与桥有关的故事、诗词,并写下来。

板书 桥之美

吴冠中 和谐统一沟通心灵。

八年级 上 《桥之美》教学设计

师 可见去欣赏一座桥,不是孤立的去欣赏而要与周围的环境结合起来欣赏。读这句话 文中写了许多不同环境中的桥,那么文中主要写了环境下的桥?ppt显示 学生概括 乌镇苇丛中的石桥 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 水天间的长桥 桥外是飞瀑流泉,桥面上有廊和亭的风雨桥 ppt显示第四段描绘的四座不同环境下的桥 三 理解...

八年级课文《桥之美》教学设计

八年级课文 桥之美 教学设计。教材简析 此单元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的一个说明文单元,学生对说明文的认知结构才刚刚建构。因此根据本文的特点 本文是一篇美学小品文,诗意化的描写文字和说明性的文字相互间出 教学中一方面旨在加强学生对说明文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并获得一些简...

八年级语文桥之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我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两个教学目标1通过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审美技巧,启发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2通过比较阅读,使学生明白说明的多样性,应尝试不同的说明语言说明结构等。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方法。本班学生已经完成了 中国石拱桥 对说明文的基本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