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 1《力》教案

发布 2022-12-31 04:51:28 阅读 2115

第七章力第1节力。

2.通过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3.掌握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4.通过实验感受力作用的相互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采用直观手段丰富感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力的概念的建立2.教学难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实验器材。教师:气球2个、多**课件、乒乓球学生:橡皮筋2条、尺子1把、手边器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从生活到物理)

师:将气球吹大并放开,观察现象,问:气球为什么会向上飞?生:思考、回答。

二、**新知。

一)归纳概括力的概念。

列举生活中有力的事例,并将典型事例展示在ppt上,思考共同点、

认识力的概念。如:

渔翁拉渔网推土机推土压路机压路运动员踢球磁铁排斥磁铁学生完成活动一的内容。(一)认识什么是力?

1、分析比较图课件中几幅表现力的**中有什么共同点?(展开让学生思考)。

2、通过这些力的实例归纳“力”的概念。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讨论,小组间交流得出这些事例中的共同点,教师进一步引导得出力的概念:力是物理对物理的作用。对于“作用”教师可根据实际进行必要的直接讲授,像推、拉、压、举、提等动作都是作用。

在分析比较几幅图的共同点前可先让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强调至少要有几个物体?(2)只有人才能产生力吗?(3)不接触的两个物体能产生力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讲解施力物体、

受力物体,不接触的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加深了对力的概念的力理解。

3、学生阅读课本。

掌握:力的符号f、单位牛顿(n)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二)力的作用效果。

1.让学生设计一些物体对物体作用的实验完成课堂学习活动卡上的活动二的内容。

学生利用桌上的提供实验器材进行**活动,然后“小组设计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组展示、组间交流、师生共同总结”。活动:发现力有哪些作用效果?

2.设计一些物体对物体作用的实验。你的设计方案实验现象。

3.能得出结论是:。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深化认识、加深理解。教师可以在“运动状态”方面可根据实际点拨引导。

4.看**判断有无力的存在?教师**演示微小形变实验微课**。

(三)力的三要素。

1、演示:用不同的力拉弹簧、相同的力拉、压弹簧、在门的不同位置推门。

得出:影响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2、教师讲解力的示意图。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让全体同学用手用力拍桌子(问:用手拍桌子能产生哪些效果?)提出问题: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哪个?引起认知冲突,激发思考。学生完成以下活动的内容:

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设计实验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你的设计方案实验现象。

2.解释生活中的应用例子(**划船、神七**)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实验感知到总结规律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再利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理念。

三、课堂小结:(1)与同学们一同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展示。(2)学生谈收获。四、课堂练习(详见ppt)五、作业布置: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第一节力。

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二、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发生性变;

2)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三、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1《力》教案 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第一节力。第一部分 学习目标 1 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2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温固学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不变。预备知识 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只要有其中一项发生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发生了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说明...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力》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力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下面是课件我为您推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力 一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知道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

八年级下册物理《力》教案

八年级下册物理 力 教案。第七章。力。第1节。力。整体设计。生活中力的现象非常普遍,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有大量关于力的 概念 的认识,学生似乎对力是很熟悉的,但力是一个基本的物理概念,它有特定的物理内涵,有丰富的物理内容。因此教学中要使学生初步建立起力的概念,最好是从学生熟悉的大量的生活 生产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