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进化的原因》
“生物进化的原因”是初中生物八年级(下)第三章“生物的进化”中的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是《生命的发展和延续》单元的最后一章《生物的进化》的最后一节,是解释生命丰富多彩,发展和延续的核心原因,因而非常重要。但本课较为抽象,理论性较强。
初二学生活泼好动,感性思维远大于理性思维,这对于进化的原因的学习,有些抽象。而参与保护色形成的模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领悟到自然选择的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建立进化的观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物进化观。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变化而改变的事例;
2、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事例的分析,养成运用生物知识分析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2、培养实际操作及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生物进化事例的分析,使学生形成环保意识,以及环保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实验;
2、通过模拟实验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由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1、多**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关于生物进化的有关资料。
一、导入新课。
**---生物进化的原因。
ppt展示:2023年考察曼彻斯特地区和2023年考察曼彻斯特地区。
教师: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
二、新课讲解。
一)分析生物进化的事例。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提出下列问题:
1)黑色桦尺蠖的出现对于后代的生存有何意义?
2)黑色桦尺蠖的数量由少数逐渐变为多数,而浅色桦尺蠖数量的减少,主要是受什么的影响?
3)请你试着解释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原因?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4)如果要使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浅色的桦尺蠖又重新恢复为常见类型,你认为该怎样做?
学生:阅读教材p62,小组讨论回答。
1)浅体色和深体色的桦尺蠖繁殖的数量原本是相等的,只是在黑褐色的树林里,深体色的桦尺蠖能逃过敌害而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而浅体色的易被敌害发现而吃掉,数量就越来越少。这样代代传下去,深体色的桦尺蠖就越来越多,而浅体色的桦尺蠖越来越少,最后使桦尺蠖形成深体色的保护色。
2)桦尺蠖体色的变化是受环境的影响的,环境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
3)通过对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分析,我们知道了“遗传和变异”是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基础,而环境的改变是它体色变化的外在动力。
4)改变环境,改变环境,治理污染,减少工厂排出的煤烟。
多**展示---不同环境中的蛙,引出保护色概念。
教师:什么是保护色,保护色对生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学生1: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颜色叫保护色。
学生2: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易被其他动物所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者捕食猎物是十分有利的。
教师:总结保护色的概念及意义。
二)**活动:模拟保护色的形成。
教师:尽管我们不能重复桦尺蠖体色变化的整个过程,但我们可以设法模拟。模拟**有助于你对这一现象的理解以及对生物进化原因的直观印象和深层次的理解。
提问:保护色是如何形成的?接下来我们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来**保护色是如何形成的。
ppt投影模拟实验过程。
1.准备一块面积为0.8米×0.8米的彩色布料(最好为单一颜色)和100张各种颜色的小纸片(颜色要多样化,最好有一种颜色与彩色布料颜色一致或相近)。
2.以小组为单位,5~6个同学为一组,推举一人为组长。
3.组长在桌子上展开布料,作为生物的“生活环境”,并检查小纸片,记下纸片的颜色(小纸片的颜色代表某种动物不同的体色的变异类型)。
4.组长是监督人,其他同学是“捕食者”,他们的“猎物”是小纸片,组长时刻注意“捕食者”取出的“猎物”数和剩下的“猎物”数。
5.“捕食者”事先背对桌子,组长将小纸片均匀地撒在布上,不要使小纸片粘在一起。
6.每个同学想象自己是“捕食者”,小纸片是你的猎物,彩布的背景是你的生活环境。你每转向桌子一次,选一张小纸片(只用眼睛判定它的位置),把它拿出来放在另一只手中,然后继续转身选取,直到彩布上只剩下25张小纸片,组长通知不再选择时为止。
7.统计“幸存者”中各种颜色的小纸片的数目。
8.假设每个“幸存者”都产生3个后代,而且体色与自己的相同。在每个“幸存者”下面放上3个从老师那儿拿来的备用小纸片。
9.将“幸存者”和它们的后代充分混合,重复上面的第4~8步。
注意:“捕食者”不要特意寻找某种颜色的小纸片。
学生:及时记录小纸片的数量,并进行分析。
教师提问:1.第一代和第五代中,哪种颜色的小纸片“幸存者”最多?这与布的颜色有什么关系?
学生1:通过5代的筛选,幸存者数最多的是红色,因为我们组的布料是红色的。
学生2:我们组的结果是:蓝色数量最多,与布料的颜色一致。
学生3:通过5代筛选,幸存者数最多的是与布料颜色相近的粉红色。
2.通过上面的模拟实验,你能推测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吗?从中你能简单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吗?
学生:我认为保护色的形成过程与它的天敌和周围环境有关系。与环境颜色较接近的就不容易被天敌发现,反之则易被捉住。
这样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得以繁衍,它的体色便成了保护色。推动生物进化的动力是环境的改变,遗传与变异是基础。
注: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客观、公正、鼓励性的评价,对回答不完善的同学给以补充。
****---达尔文进化论。
三)达尔文及其进化论。
多**展示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的生平及其贝格尔号航行中的趣事及在途中的所见所闻,进而引到其著作《物种起源》中提出的进化理论“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1)过度繁殖:多**出示大象繁殖后代个数。
2)生存斗争:生物要想生存,就要同环境进行激烈的生存斗争,包括生物同外界环境的斗争,以及生物与生物间的斗争。
3)遗传和变异:在生存斗争过程中,有利变异的个体能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后代。
4)适者生存: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环境的个体得以生存,不适应环境的个体遭到淘汰。
学生:思考学习。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自然选择学说的实质。
内因:外因:
手段:结果:
学生:(1)在过度繁殖的基础上产生了不定向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物质基础。
2)外界环境的变化(自然环境和其他生物)是自然选择的外因。
3)生存斗争是手段。
4)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教师:组织学生分析长颈鹿的形成过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自然选择学说分析长颈鹿的形成过程。
教师:起初长颈鹿的颈有长有短。颈的长短是可以遗传的。
当低处的树叶被吃光以后,颈长的长颈鹿可以吃到高处树叶而存活,并繁殖后代;颈短的吃不到高处的叶子,活下来的可能性就小,留下来的后代也较少。经过逐代的积累,形成了现在的长颈的长颈鹿。
ppt展示:不同品种的金鱼和鸡,组织学生分析不同品种金鱼和鸡的形成原因,得出人工选择的概念。
学生: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选择和培育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
课堂练习:ppt展示。
本节课充分利用了**性学习,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如动物的保护色是如何形成的,引导学生在质疑、调查、实验、分析和解读资料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分析和处理材料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特别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本节课里,关于达尔文的进化论的观点的提出,让学生对于科学**过程中要不断的进取,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导地位。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生物的变异
生物的变异。教材分析。本节首先呈现了同一胎所生的两只小猫 教材创设这样的情境,目的是引导学生注意到同种生物之间也存在各种差异,而这正是本节要解决的问题。接着教材提供了不同形态的南瓜 羽毛颜色不同的家鸽的 还安排了 调查人体的变异 活动,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认识生物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在 变异对生物生存和发...
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生物的进化教案
生物的进化 本节课主要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及生物进化的历程。应以多 展示的各种生物化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及表达能力。在学习生物进化的历程时,温故知新,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材中的 生物进化图 并根据问题进行思考讨论。知识与能力目标 1.概述生...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生物的进化北师大
生物的进化 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7单元第21章第二节 生物的进化 教材旨在让学生了解,原始生命起源一样,生物进化的历程也是极其漫长的过程。现在地球上的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是经过漫长的历程逐渐进化形成的。科学家是如何了解进化的历程的?科学家又是怎样知道地球是曾经生活过什么类型的生物?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