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
1【湍】急流【奔】飞奔的马【轩邈】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邈,远***通啭,鸟叫声【反】通返【见】通现,露出。
【风烟】烟雾【共色】一样的颜色【从流】随着江流。从,顺,随【缥碧】青白色【无碍】毫无障碍【甚箭】比箭还快【夹岸】两岸【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绿而密【负势】凭依高峻的山势。
负,依凭【竞上】争着向上。竞,争【直指】笔直地向上【千百】形容很多【泠泠】形容水声激越【作响】发出声响【相鸣】互相和鸣【成韵】形容声音和谐动听。韵,和谐的声音【千转】长久不断地叫。
千,表示多【绝】停止【鸢飞戾天】鸢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功名的人。鸢,一种凶猛的鸟。戾,至【息心】平息热衷功名之心【经纶】筹划【柯】树木的枝干【蔽】遮蔽【犹】像【交映】互相掩映。
翻译江面上烟雾都消散得尽净,天与山呈现着同样的颜色。渡船随着江流漂浮荡漾,任意东西来往。从富阳到桐庐,大约一百余里,其间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江水全部呈青白色,并且千丈见底。江底游动的小鱼,细沙碎石,一直看下去毫无阻碍。忽然转到一处水势湍急比箭还快,凶猛的大浪像狂奔的马。
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让人看了有寒意的树,高山凭借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仿佛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互相争夺高处,笔直向上,形成了无数的山峰。山涧里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声响;百灵般善鸣的鸟相合啼鸣,嘤嘤的唱出和谐的韵律。蝉则长久不断的名叫,猿猴也不时的长啸,声音不绝。
那些像鸢一样极力想飞至高天的人,看到这雄奇的山峰也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优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着的枝叶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傍晚时那样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统领全文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这是一篇山水小品,作者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文章先总叙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然后转入对山之奇、水之异的描写。
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在写法上,运用了骈体文的体式,全篇以偶句为主。
讲究对仗和声律。
作者是怎样表现“奇山”的?①整体形象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②生长状态奇。
两岸峭壁,皆生寒树,层峦叠嶂,③ 自然声音奇。从听觉写泉音、鸟鸣、蝉嘶、猿叫,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交响曲。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物者,窥谷忘返这是由景生情,因情而明志的写法,既表现了富春江的魅力,又表达了对追名逐利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自己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似是多余,对此你有何看法?
不多余。一是起了反复渲染的作用。写树木遮空,昼夜不分,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色异彩。
二是使结构更加严谨完美。全文犹如作者放出的千里之线,这里又收回手中,承接文章开头四句,清幽淡雅,余音缭绕。
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请从这两方面入手找出写得好的字词句,并谈谈好在何处。1)从视觉来写: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而且将富春江放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上来描写,就勾勒出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境界。
②“从流飘荡,任意东四”,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③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江的两岸崇山峻岭,高耸人云的雄奇景色;“竞”“争”二字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2)从听觉来写: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送东阳马生序欧阳修画荻习字②王冕僧寺夜读③杨时程门立雪④匡衡凿壁借光⑤车胤囊萤夜读。
走】古:跑。今:
步行【支】通肢【被】通披【汤】热水【再】两次【腰】挂在腰间【嗜学】酷爱读书。嗜,喜欢,特殊的爱好【致】取得【假借】借。假,借【手自】亲手、亲自【怠】懈怠,放松【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逾:越过,超过【以是】因此。以,因为【既】已经【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
冠,帽子【益】更加【道】思想、学说【患】忧虑【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游】交游,交往【趋】快走【从】跟从【执经】拿着经书。执,拿【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德,道德。望,声望。隆,高。
尊,声望、地位高【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语言和脸色【侍】侍侯【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
质,询问【倾耳】侧着耳朵。倾,侧斜【请】请教【或】有时【斥咄】训斥,呵责【色】表情【恭】恭顺【至】周到【复】回复,回答【俟】等待【欣悦】高兴【卒】终于【获】收获【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箧,小箱子。
曳,拖,拉。屣,鞋子【穷冬】隆冬,深冬【皲裂】**因寒冷干燥而开裂【舍】这里指学舍,书馆【僵劲】僵硬【媵人】服务的人【沃灌】浇洗【衾】被子【拥】围裹【覆】盖【寓】寄居【逆旅】旅店。逆,迎【容臭】香袋。
臭,这里指香气【烨】光彩照耀【缊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略无】毫无【慕艳】慕,羡慕。
艳,欣羡【奉】供养【不若】不如。
翻译我小时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
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
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从不把言辞和表情放温和些。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冻裂了还不知道。到了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洗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
住在客舍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a.叩问之难。
b.旅途之难。c.
生活之苦。
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又是怎样克服的?找出原文。
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求师叩问,跋涉艰难,衣食粗劣,生活简朴等方面。主要语句有(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3)趋百里外,求师叩问; (4)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5)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 ⑴家贫无书,借书以观,录毕送之,得以遍观群书。
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卒获有所闻。⑶从师学习衣食住行的艰难。
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何在? 是为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 作者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和长者身份,就板起面孔说教,而是现身说法,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马生充满殷切期望。
文章由自己的经历写起,读来也更亲切平易。
本文第二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将富家子弟的豪华和作者自己的贫寒对比,突出了作者求学生活的艰苦和勤奋学习的精神。
作者通过对比,想说明什么道理?通过对比,作者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奋,要舍得吃苦,要有恒心。
作者“因得遍观全书”的原因是什么?爱好读书,克服家贫和自然条件的恶劣,借书苦学。
全文中怎样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中心的?拿作者自己的粗袍敝衣与同舍生的豪华穿戴作对比。通过对比,说明了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是否努力的道理。
作者写赠序的目的是什么?勉励马生努力学习。宋濂深知当时的太学使人养尊处优,所以勉励马生。
你从作者身上看到了什么优良品质?①作者对读书有浓厚的兴趣,为学有所成,不畏艰难,学习刻苦,有克服困难奔向目标的坚定决心和毅力。②作者德高望重,但却不摆出名人的架势说教,而是真挚诚恳,循循善诱,反映了他高尚的品德,也反映了他对后代人的殷切关怀。
马说。袛(只是)辱(受屈辱而埋没才能)奴隶人(指马夫。奴隶,仆役)骈死(并列而死。
骈,两马并驾)槽枥(喂牲口用的槽)称(著称)虽(即使)一食(吃一顿。食,吃)或(有时)粟(小米,粮食)食(通饲,喂)是(这样)见(通现,表现)且(犹,尚且)常马(一般的马)等(等同)得(达到)安(怎么)策(鞭打)道(正确的方法)材(通才,才能,本领)通(通晓,懂得)执(拿,握)策(马鞭)临(面对)邪(通“耶”,吗)其真(果真)知(识别)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常有。所以即使是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槽枥之间,不会因日行千里而著称。
能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饲养它。所以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鞭打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
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伯乐、千里马、食马者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人才;“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的统治者)。这是托物寓意的写法。统治者应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
概括中心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阐述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本文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之情,同时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
第2段连用四个“不”字,表明了食马者的无知,第3段连用三个“不”字,将食马者的平庸、浅薄表现得淋漓尽致。从“不”字可见作者的郁愤之情。
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你如果是千里马该怎样做?是“食马者”做?我如果是千里马,我会挣脱缰绳,摆脱“食马者”的束缚,主动寻求碧绿的草地,使自己膘肥体壮,再找机会显示自己的超凡本领,相信会有伯乐发现自己的才能的。
我如果是“食马者”,我会平等对待所喂养的所有的马,使它们有强壮的身体,各尽其能。
千里马的悲惨遭遇: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八年级下课内阅读练习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练习。一 永久的悔 我上面讲的全是吃的东西。即使我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我整天吃红的 1 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这句话表达了 母亲 怎样的感情?母亲 真的不愿意放他走吗?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看法。2 从选文的第二段中找出说明作者思想历程的句子,用自己的话...
八年级下课内诗词名句 0403
19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相见欢 20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登飞来峰 21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苏幕遮 二级考点。22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23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
八年级下课内基础知识一
1 白杨礼赞。一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开充今 k np ix 求服珍 炼借此。chupingb 头丧气幕视。二 选词填空。靠拢力求顽固单调对抗开垦耸立倦怠。的生活 荒地精神 傲然 地坚持 上进武装 紧紧 2 济南的冬天。一 根据拼音,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写汉字。1 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