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古文阅读

发布 2022-12-10 00:04:28 阅读 7812

阅读训练。

桃花源记》一.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翻译: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翻译: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翻译:

不足为外人道也。翻译: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翻译:

二.填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句子。

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的句子。

描写桃花源中人安居乐业的句子。

三.简答:“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短文两篇》一、根据诗文内容填空(28分)

1.《陋室铭》选自《 》作者是 (朝代)著名诗人 。

3.《陋室铭》处处紧扣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

4.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5.《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

6.《爱莲说》选自《 》作者 ,是时著名的家,“元公”是他的 。

7.《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和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

8.《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9.《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二。课文阅读。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

自李唐来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爱者甚蕃(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宜乎众矣( )

2.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

a.何:同予者何人何陋之有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调素琴。

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之:水陆草木之花莲之爱。

3.下面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d.“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

4.简答。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5.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6.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一个突出特点是七).1.快速工整地默写直接描写与赞美莲花的文字。

2.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讽刺当时怎样的世态? 2、本文运用写法,作者所托“物”是指 ,所言的的志是

3、作者写莲的过程中,又写了菊、牡丹等花,这种写法叫 ,这样写的作用是本文写“莲”的品质,用作正面映衬,用作反面映衬。

大道之行也》

4.《大道之行也》选自 ,这是的经典著作之一。是西汉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5.研读课文填写:大道的内涵是。

6.《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7.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

8.译句: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9.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0.释词: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睦。

不独子其子(子。

矜、寡、孤、独(孤。

盗窃乱贼而不作(贼。

11.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

大道:大同:

12.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13.文中哪些句子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

14.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19.“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20.为实现“大同”社会,从古到今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请结合历史知识举几个名人的事例。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林寒涧肃。湖心亭看雪》

一)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2.翻译句子: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译:3.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4.请有原文处填上舟子所说的话,并说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

1.作者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

答案:“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源人为什么叹惋?(桃源人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的生活而叹惋。)

五、1、《全唐文》 唐代刘禹锡。

2、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

4、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6、《周元公集》 周敦颐北宋哲学谥号。

7、爱莲草木之花菊花牡丹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8、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9、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4.《礼记》、儒家、戴圣 5.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6.鳏寡孤独、夜不闭户 7.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 8.⑴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扶育自己的子女。⑵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要不为私利的劳动。

⑶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9.第一方面,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第二方面,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第三方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10.⑴和睦⑵以……为子⑶幼而无父的人⑷指害人 11.“大道”指古代政治上最高理想,“大同”指理想社会。

12.略 13.略 14.成理成文即可

四、(一)1.(1)焉:**;更:还 (2)强:

痛快;白:指酒杯 2.(我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3.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喜悦之情,特别是“强饮”表现了作者豪迈的心情。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作者的确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同时这种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作者心中的淡淡愁绪。三、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八年级古文阅读

一 邹忌讽齐王纳谏。1 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朝服衣冠,窥镜 察看 b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偏爱 c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弊端 d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偶尔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 之 与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中的 之 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徐公来,孰视之b 徐...

八年级上册古文阅读练习

综合练习。一 小石潭记 44 46页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 道州城西百余...

八年级古文

八年级 上 全册文言文知识归纳。一 通假字 1便要还家 2具答之 3八分有奇 4诎右臂支船 5左手倚一衡木 6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8选贤与能 9矜 寡 孤 独10荡胸生曾云 11略无阙处 12右手攀右趾 13皆披发文身 14余桡 rao 一小舟。二 词类活用 1渔人甚异之2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