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鱼我所欲也》
1.从全文来看,文章开头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作者这样写的作用何在?
答: 比喻。这样写通俗易懂,并由此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孟子的观点让我们想起了文天祥的那句名言?古人的看法对我们的有什么启发?
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宁可死去也不失去人格和尊严这一做人原则。
典故:(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2)廉者不受嗟来之食(3)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3.文中说“此之谓失其本心”,你认为文中能够表明“失其本心”的原因的句子是:
答: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失穷乏者得我。
4.文章表现了孟子怎么样的人生态度?
答:“义”的重要,在“生”、“利”、“义”的抉择面前,宁愿放弃生与利而取义,把义置于“利”、“生”之上的人生态度。
5.在作者看来,面对**厚禄而不辩礼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失其本心。)
6.文章阐述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的观点,读完此文后你有何见解?
答:人生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辨礼义,要有舍生取义的精神;要保持善良的天性,见利忘义,苟且偷生的行径是不可取的。
7.《孟子》中有这样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你认为其中的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行道之人”和“乞人”的行为?
答:“贫贱不能移”或第二句。
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搜寻古今这样的“贤者”的言或行去印证孟子的观点,完成下面的**。
示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愿领取美国的救济粮。
9.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示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
10。请说说画线句子中的“是心”具体指什么?
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或直接摘录原文“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问答题。
1.文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的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3.第二段承上启下的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其中“是人”指上述六人和与此相似的其他人。
4.第二段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阐述的道理是:成就大业,必须先经受苦难磨练。
其中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苦其心志。
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
: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其结果才能:动心忍性,(受磨练的益处)增益其所不能。
5.第三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即: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
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6.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讲磨练激发人斗志(个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国家)。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二)思考、应用。
1.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在今天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如何看待,请举例谈谈。
2.有人认为现在生活优越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失去了现实意义。请举例谈谈你的看法。
附论证本文观点的名言及事例:勾践,卧薪尝胆。
艰难困苦,玉汝玉成。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3。孟子说理散文的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你以选文第②段为例加以具体分析。
答: 这段文字以“先必”二字领起“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构成一组排比,读起来一句紧似一句,非常有气势;且这组句子句式较整齐,以短句为主,和前后较长的句子搭配起来,死全段句式富于变化,读起来节奏感很强。(意思对即可)
4。这篇选文对你今后的学习或生活有怎样的指导意义?(3分)
从磨炼意志;知错能改;做事要有原则;要提出好的建议等方面回答。
五、《邹忌讽齐王纳谏》
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2.威王一“善”,政局迥异,初时“门庭若市”,后来“无可进者”,请根据“无可进者”写出“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门庭若市”体现了威王的“广开言路”,在我们学过的古文中,还有哪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广开言路”的问题? (门可罗雀”或“门庭冷落”,《出师表》)
3.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答: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
4.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请问这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这一问题?
答:那句俗话没有错。我们可以有新的理解。
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的方式。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
)5.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文意,说说你的认识。
答:①对人对已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自己,论人客观等表述亦可)。②善于思考,有反思的习惯与自省的能力。③观察事物深入细致,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认识妻、妾、客的赞美动机等)。
6.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
答:察纳雅言(开张圣听咨诹善道)。
7.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
答: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
8.文中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的道理是什么?
答: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至少要答对其中一方面)
9.“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此句在表达上的作用是什么?
答:使用排比句,营造了一种步步逼近的语势,一环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从语势与论证关系上谈即可)
10.从选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
答:第一问: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诔且善于劝谏妯忠臣,二是齐威王善于采纳群言。
第二问答案开放,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
1〉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征求学习方面的意见。
2〉要虚长、同学提出的学习方面的批评和建议。
3〉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
4)要敢于、善于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现的错误。
11.文章写齐威王下令后有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经历了由开始“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的变化过程。
启示:齐王纳谏后朝政弊端越来越少,说明广开言路的重要性。
12.“门庭若市”的字面意思是:门口和庭院里像市场一样(热闹) ,现在用来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
13.邹忌向齐威王进谏的方式与《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答:邹忌用自身小事和切身感受对齐威王委婉讽劝;诸葛亮则用奏表向刘禅直接进言劝谏。
14.阅读本文后,你对“忠言逆耳”这个成语又有了怎样的理解?
答:忠言未必逆耳,诚恳劝告别人的话如果让人听起来很舒服,劝说效果会更好。
15.邹忌的进谏为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
答:①从日常小事人手,以家比国,以己比君。②使用排比的方式,增强语势,有力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语言委婉含蓄,使对方受到启发。 ④处处为国为君着想,晓以利害。 (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16.邹忌得出“王之蔽甚矣”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答: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17.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偏爱齐王;朝中的大臣害怕齐王;举国上下的人都有求于齐王。
18.齐王纳谏之后取得了哪些成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答:国内政治修明; 在各诸侯国中地位提高。
19.邹忌成功说服齐威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怎样的启示。
答: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言之成理即可)
20.妻、客都认为邹忌“美于徐公”,而说话的语气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妻子的回答用的的反问的句式,语气非常肯定,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赞美;客人用的是一种陈述的语气,语气平淡,是一种礼节性的应对。
21.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就一个方面谈谈。
答:(1)邹忌善于进谏,给我的启示是:在生活中,在与人的交往中,在提意见时,我们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要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
(还可从勇气和自知之明等方面谈)
八年级古文
八年级 上 全册文言文知识归纳。一 通假字 1便要还家 2具答之 3八分有奇 4诎右臂支船 5左手倚一衡木 6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8选贤与能 9矜 寡 孤 独10荡胸生曾云 11略无阙处 12右手攀右趾 13皆披发文身 14余桡 rao 一小舟。二 词类活用 1渔人甚异之2复前行...
八年级下册古文
课内古文复习 文言文 一词多义 以 1 人多以书假余 把 2 全石以为底 以衾拥覆 用 3 以是 以中有足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其境过清 不以千里称也 因为 4 属予作文以记之 记日以还 俯身倾耳以请 不敢出一言以复 表目的来 5 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6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认为 从 1 从流飘荡...
八年级古文阅读
阅读训练。桃花源记 一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翻译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翻译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翻译 不足为外人道也。翻译 5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翻译 二 填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句子。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的句子。描写桃花源中人安居乐业的句子。三 简答 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