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发布 2022-12-26 00:55:28 阅读 4999

初中思品课改方法初探。

课改后的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师生互动,强调校本资源开发,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更多的时间中探索,在更大的空间中思考,在更多的自由中发展。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观念,**新课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利用教材这根“拐杖”学会走路。

在思品教学实践中,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在“玩中”中掌握生活常识。

学习是为了生活,生活是为了生存。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转变为“课堂导学”就是非常重要的,“课堂导学”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体现和实践。 我在思想品德课堂导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创设情景,将“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的理念融进所创设的情景之中,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感受,辨别善恶,识别美丑,分清是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中学生。

比如,在讲《自我保护》这一课时时,我利用教材所给的辅助设问:“你知道报警**、火警**、急救**、交通事故**分别是什么吗?”,分别设置了“当你遭到抢劫时”、“当你遇上火灾时”、“当你发现溺水者时”、“当你遇上车祸时”这四个情景,将学生分成四个大组,由学生讨论推选表演者到讲台上进行小品模拟表演,最后我在对学生在表演中做得好的地方予以肯定,做得不对的地方进行纠正。

由于授课方式发生了变化,很多学生跃跃欲试,都想上台来展示自己的才能,初18.1,18.2,18.

4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初18.3班原来的课堂气氛十分沉闷,通过小品表演大部分学生非常活跃,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经受了洗礼和磨练,在观赏小品表演的愉悦心境下学到了在紧急情况下必要的求生知识,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自主学习,自设问题,在**中提升能力。

思想品德新课程一节课究竟应当让学生学习一些什么知识,明确那些道理,解决怎样的实际问题,这是每位授课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我原来在课堂上直接告诉学生“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在导学实践中逐渐体会到,让学生自己从教材中寻找问题,设计提问,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要好得多。我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其实就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的最好体现。况且,学生自己设计的问题,自己解答,具有较高的主动性,是主动者;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作答,学生就是被动者,两者对人的大脑的开发,对人的思维的锤炼,对人的技能的培养,对人的能力的提高,由于其内因不同、主动性有差异,效果显然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我常采用“自我设问、分组讨论、相互**”等方法,让学生在更多的自由中发展。

如我让18.2班,18.4班学生制定班规,就要求每组学生把制定的班规书面整理,张扬了学生的个性;而时事演讲,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各种能力,让学生进行时事演讲,内容由演讲者事先进行收集准备,最后由教师和全班学生一起评价总结。

这种让学生共同参与、师生合作的教学方式,还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中提升了能力。所以,七年级新教材思想品德课,让学生自己设问作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体现,是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关键。

三、合作学习,成果交流,在合作中增强自信。

七年级思想品德课学生提出了问题,也**了问题的答案,课堂上教师再导什么呢?那就是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共享获得成果的喜悦。人们都十分清楚,一旦自己解决了某个难题,或者某项试验取得了成功,喜悦、激动之情难以言表,学生也不例外。

我们让学生把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是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习的继续深化,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根本途径,是学生自我风采的展示,也可以说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我狠抓这一导学环节,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增添主动学习能够获得许多知识的信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其实是一件非常快乐而具有意义的事。

“二个人一人一个苹果,交流后手中仍然只有一个苹果,而二个人一人一个思想交流后,就可以获得两个思想”,这是大家公认的道理。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十分重要。通过交流不仅可以分享他人的学习成果,加强交流,增进友情,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而且还可以取长补短,深化提高,寻找出全面而又准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课堂教学如此引导,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开发了智力,培养了能力。

四、课改的同时,我们要注意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我们切不可因为传统教学中存在着教师讲得过多的弊病就一味地迁怒于“讲”。课堂上讲与不讲,并不一定是教学观念先进与落后的试金石,不一定是启发式和注入式的分水岭。真正的问题在于讲什么、怎样讲。

一般来说,陈述性的、事实性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运用接受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教师该引的要引,该问的要问,该点的要点,该讲的要讲。如八年级上册《怎样拒绝不良**》《犯罪的含义与基本特征》就该讲。

有的教师上课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还有的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其实,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安静、有序的愉快课堂气氛也是新课程所刻意追求的。

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的推广使用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但教师在使用上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现在的课,似乎不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就是保守,观念不先进。为此,讲课教师不惜花费一周甚至数周的时间精心制作课件,可结果并不理想,有的课件不过是课本搬家,只是起到了替代小黑板的作用;有的教师把界面搞得五彩缤纷,以为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结果适得其反,学生的注意力被鲜艳的色彩所吸引,忘记了听老师讲课,而忽略了课堂教学中应掌握的知识;有的教师为了展示精心制作的课件而砍掉了本该由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使学生成了观众;有的教师因为有了多**,干脆不再写板书,一节课下来,听课者大饱眼福,可黑板上除了课题没有其它任何痕迹。

使用新技术并不一定代表新的教学思想。屏幕不能代替必要的板书,学具操作不能代替必要的教具演示,教师只有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黑板)有机结合起来使用,优势互补,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我认为思想品德课堂导学的基本步骤可以是: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是前提;自设问题,学***是关键;成果交流,深化提高是核心;课改传统教法相结合。要根据具体的导学对象确定其具体的方法,教学本来就“教无定法”。

这里,我所谈到的只是新课程改革导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还须在今后的新课改中进一步总结、完善和提高。

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一 整体角度。本节内容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中第五课 多元文化地球村 的第一节内容 世界文化之旅。本册书主要是教会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在生活中建造属于自己的良好的亲子 师生 同伴间的人际关系,进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开创自己的美好未来。二 本节内容的地位。...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材分析

冯占保。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本单元由主题 善与父母相沟通 和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 第二课 我与父母交朋友 组成。其中,第一课有三个框,第二课有两个框。本单元的地位 帮助学生学会交往,有助于涵养学生的道德,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是学生终身受益的本领。与父母的交往是学生学习交往的...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材分析

冯占保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材,围绕交往合作这一主题,遵循由近及远 由浅入深的逻辑来安排。按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设计为四个单元 相亲相爱一家人,师友结伴同行,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交往艺术新思维。教材的设计,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依托,引导学生进行 注重学生的体验,注意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由近及远 由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