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教材培训稿《思想品德》八年级 上册

发布 2023-01-09 22:39:28 阅读 9248

八上教材培训稿《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要了解八(上)教材,首先要了解人教版《思想品德》的整体设计思路。整套教材,以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为构建的基础,以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建康的生活为追求,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与积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为基本原则。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教育内容,统筹设计教材结构。

—七年级,针对学生适应中学生活、把握自我成长等问题,以珍惜初中生活、学做生活主人为教育主题,以关爱、自尊、自强为核心概念,着力培养学生的生活适应、自我调适等能力。

—八年级,针对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中遇到的“我与他人关系”问题,以学会交往合作、维护权利履行义务为教育主题,以交往合作、权利义务为核心概念,着力培养学生的交往、维权等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和正直的品质。

—九年级,针对学生生活扩展到国家社会层面及面临的未来选择问题,以承担社会责任、迎接希望明天为教育主题,以责任、使命为核心概念,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和选择等能力。

八年级上册教材,围绕交往合作这一主题,遵循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的逻辑来安排。按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设计为四个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师友结伴同行,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交往艺术新思维。

教材的设计,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依托,引导学生进行**,注重学生的体验,注意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安排内容,力求帮助学生建构适合自己的知识框架和思维框架。

下面,按教材的顺序,逐一作简单介绍。

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

一、 本单元的地位。

帮助学生学会交往,有助于涵养学生的道德,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是学生终身受益的本领。与父母的交往是学生学习交往的试验场。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既受到家长的呵护、享受家庭的亲情,又容易与家长产生矛盾,甚至有逆反心理。

解决学生与家长的矛盾,善于与家长交往沟通,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所必需的。

本单元与七年级教学内容相衔接,既是对前边内容的拓展、深化,又是对这些内容的巩固和运用。本单元又是学生与同学老师交往、与社会上的人交往、与不同民族国家人交往的基础,即与后续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是后续内容的一块基石。

三、关于主题**活动建议。

设计本单元主题**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体会与父母交往的成功经验,获得解决与父母冲突的具体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总结自己的这些成功经验,本身就是在学习与父母交往,进一步涵养孝亲敬长的美德。让学生收集与父母的冲突,特别是学生普遍遇到的带有共性的矛盾,有助于学生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体验失策的苦涩,获得人生的经验财富。

通过学生合作**活动,学生与家长的互动,能帮助学生家长成功沟通,更好地向父母长辈献爱心。这期间,还能帮助学生调查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提高道德境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操作建议。

首先,要让学生整理自己的经验,把自己平时向父母献爱心、与父母成功沟通的经验整理出来。让学生从正面互相启发、自我教育。

其次,让学生找出与父母沟通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身体发育迅速,但心理发展滞后;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但缺乏社会经验。因此容易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与父母产生矛盾。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与父母发生矛盾具有普遍性,在活动中要让学生找出带有共性的矛盾。

第三,让学生分析产生矛盾和冲突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化解矛盾的办法。其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辩证地、理智地思考问题,结合具体问题**成功沟通的方法。

第四,结合每个人的正反面经验,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由科代表负责组织,整理出最好的应对良策。以简明、可操作、有效的形式,把自己的经验整理出来,出一期壁报。

最后,将学生的**结果与家长交流,以增进亲子感情,达成在理解基础上的和谐。

2. 应注意的问题。

(1)要充分发挥正面的、积极体验的作用。防止学生站在与家长对立的立场上,“对付”家长。

2 )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对父母,要体谅他们的用心,多看他们的长处,体会他们的苦衷;对自己,要从亲情、道德、责任等多角度严格要求,克服任性、固执等毛病。要帮助学生权衡利弊,预见不同态度和行为带来的不同后果,做到理智地处理与父母交往中遇到的问题。

(3)保护学生个人及家庭的隐私。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

一、本课设计意图。

1.本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要让学生了解:家庭的特点,家庭关系的确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家庭中的亲情的温暖,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父母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孝敬父母长辈要受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2)能力目标: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辩证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能力;收集父母为家庭作贡献的具体事例的能力,感受家庭亲情的能力;辩证分析孝敬父母的好处与不孝之坏处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孝亲敬长的行为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爱自己的家、热爱父母的情感,厌恶不孝行径的情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体验尽孝后的快乐;树立家庭中的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

2.本课内容安排的依据。

课程标准中,“知道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能够尊敬父母和长辈;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是本课内容的依据。

家庭是学生的重要生活领域。然而,学生常常身在福中不知福,受到父母的呵护而不知温暖、不知感恩,容易忽略父母的爱心,感受不到家中的亲情,因而对父母不知孝敬,不懂得如何孝敬。对此,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孝的教育。

孝敬父母,可以说是一切良好道德的基点,抓住这一点非常有意义。

二、本课内容结构及整体教学建议。

1.本课内容结构。

本课由三框构成:第一框“我知我家”,主要帮助学生了解家庭一般,即家庭的特点、家庭关系的建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第二框“我爱我家”,主要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爱家、爱父母的情感;第三框“难报三春晖”,主要让学生领悟父母的爱心和付出应该得到回报,应该孝敬父母长辈,及如何将这种孝敬落实到日常的行为之中。

2.总体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3课时。

(2)课前准备:为了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有必要了解自己的学生。主要了解学生对父母的态度,帮父母做家务的情况,即在孝敬父母长辈方面的好事和存在的问题。

了解好人好事,是为了课上进行宣传,鼓励学生向好同学看齐;找出存在的问题,意在加强教育的针对性。

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咨询父母:自己的成长有哪些坎坷,哪些事最让父母操心。了解这些有助于学生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增强爱家、爱父母的情感。

(3)教学方法:主要以学生的**活动、自我教育活动和老师的点拨指导为主。学生活动,重在自己体验。

所以,老师要为学生开展这些活动提供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老师的点拨主要用在对突发情况的应变上、对学生的误区和盲点的引导上。

(4)社会实践活动:本课的课外实践活动,主要有两项。其一,了解自己的家庭,特别是了解父母的优点、家人的优秀品质,以及家族的好传统、好风气。

其二,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长辈。例如与父母谈心,汇报情况;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实践自己制订的孝亲敬长的小计划等。这些活动,要与单元主题**活动结合起来进行。

三、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引言,由一个小故事导入。这个故事表达了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对子女的疼爱,也包含着亲子间时有矛盾发生。使用这个故事的落脚点在于,感受父母对子女的爱。

第一框“我知我家”,主要讲两个问题。第一目,是家庭关系的建立。教材用了两个情景,然后让学生谈谈对家的理解。

这个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联系所给的情景,让学生体会和回答“家是什么”。

隐含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感受自己从家中得到了什么,培养爱家、爱父母的情感。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特别是有亲身感受的话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如家是温暖的避风港,是一片蓝天,是一把伞……然后让学生说出道理。因为这本身就是学生体验的过程。

家庭含义,并不是教学重点。主要让学生感悟家中有亲人、有亲情。教材讲家庭的含义,实际是为后面讲家庭中父母子女关系,特别是权利义务关系提供法律根据。

人人有家,家各不同。教材简要介绍了家庭结构的演化,简要介绍了常见的几种家庭类型。

鉴于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体会父母的辛劳,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与父母家人和睦相处,都与家庭功能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教材以相关链接的方式介绍了家庭的功能。

第二目“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学生中存在对父母攀比的心理,甚至个别学生嫌弃自己的父母。为此,本目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正视现实、爱自己的父母的教育。

这里安排了一个活动,结论在相关链接中已有答案。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可以对学生攀比家长的问题予以剖析;要注意辩证看待家境的作用,引导学生发挥优势、发扬自强精神,避免消极因素的影响;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不能因为家境的差别而自傲或者自卑。

然后,教材引出要了解自己的家,要了解父母,要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这也是知家的必然要求。

在本框教学中,有个问题需要引起注意,即个别学生的家庭可能有不幸,比如父母离异,或者个别家长犯罪等。对这些学生,要理解、保护,防止伤害他们。

第二框“我爱我家”,有三个目。

第一目“大人讲我小时候”,主要通过学生的童趣,感受与父母的亲情。

设计这一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美好回忆,感受家庭的温馨,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呵护,感受与父母亲密无间的亲情;体会父母对子女的无私奉献。

第二目“无悔的奉献”。主要有三层意思。

一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感受父母对家庭的贡献、父母的优良品质。

二是,教材从一般意义上概述母爱和父爱,并通过相关链接表达父母对子女的期望。

三是,父母养育子女,也是法律规定的父母必须履行的义务,教材相关链接的材料是个例证性说明。

第三目“感受家庭温暖”,主要从不同方面让学生体会父母所给予的爱、学生感受到的家庭的温暖。

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广泛交流,从各个方面感受家庭的温暖、父母的亲情。这种心灵的感悟能让学生体会原来未曾注意的东西,也是丰富学生情感、促进良知发展的重要环节。要引导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精神上的激励、对自己寄予的厚望,因为这种教育更有意义。

思想品德八年级上

第九课第二框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教学设计。一 课程名称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二 课程类型 主题性综合课程。三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 理解并掌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深刻含义。2 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理解他人 善待他人 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3 学会理解他人 欣赏他人。二 能力目标 学会...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

金嘴中学2007 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水平测试卷。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教科版 一 精心挑选,学会生活 每小题只有1个答案,共60分 1 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表现在。孝敬父母对父母尊敬 侍奉和赡养 对父母敬重 爱戴子女对父母言听计从。abcd2 初中生小李最近有点烦,和谁都不愿意多说...

思想品德 八年级上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1 什么是家庭?含义 答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 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2 家庭关系的确立?答 1 结婚 2 生育 3 收养 4 再婚。3 家庭的类型?答 1 核心家庭 2 主干家庭 3 单亲家庭 4 联合家庭。4 家庭的功能?答 1 物质生产功能 2 人口生产功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