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材分析

发布 2020-03-14 14:20:28 阅读 8885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体系及逻辑思路。

1、总体思路:根据实验教科书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及。

社会经验为基础,结合学生心理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与七年级和八年级(上册)学习内容的相衔接,八年级(下)的主要思路是: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为中心,重点放在使学生从法律上了解和认识到自己作为中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知道如何去维护自己的公民权利,如何去履行自己的公民义务。最后把落脚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一点上。

在编写上,继续遵循生活逻辑的整体性原则,不把人生、心理、道德、法律、个人、社会、国家等分开安排,而是把他们有机地融为一体,在行文上以提升学生的行为为主线,目的在于使学生能真正地融和相关知识于正确的行为之中,既达到知识教学的目的,又能提高德育和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2、教材体系及逻辑思路。

本册书共有四个单元,十三课书。其中第一单元三课书,第二单元三课书,第三单元三课书,第四单元四课书。每个单元前有卷前语,一方面引导学生入课,一方面提示本单元的学习目的和学习重点内容。

第一单元:我是中国公民。

包括三个依次递进的层次课程:我们都是公民——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宪法保障公民权利。这一单元从个人的公民身份入手,进一步明确公民身份的内涵,进而要求学生从小树立公民意识,做合格的公民。

第一课:我们都是公民这是本书的起始课,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确认自己的中国公民身份。以下的课程知识和有关教育都在这一基点上展开,所以本课虽然难度不大,但非常重要。

这一课有三个明显递进的层次:公民身份的确认——公民身份的内涵——如何学习做个合格的公民。

第二课: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理论界有一个观点,公民意识的核心是公民权利意识。

承接第一单元的逻辑线索,第二单元介绍国家法律所规定的公民权利和公民义务。本课也分为三个有逻辑关联的层次: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维护权利,履行义务。

第三课:宪法保障公民权利。这一单元的目的是将宪法的知识与公民权利的保障结合起来,深化学生公民权利的意识和宪法意识,使学生能了解宪法是人民利益的重要保障。

这仍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分为三个相关联的方面: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宪法对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

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的内容都是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的、与他们的年龄和身份密切相关的、具体的公民权利的介绍和解说。是公民意识教育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

第二单元把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利、公民的个人隐私权利整合在《我们的人身权利》这一单元中。这都是我国法律所保障的公民权利的内容。本单元的三课书是平行的关系。

即:维护人身权利——维护人格尊严——保护个人隐私。

第一课:维护人身权利。逻辑思路是:什么是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未成年人怎样维护自己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

第二课:维护个人尊严。逻辑思路是:我国法律规定的公民享有的人格尊严权利是什么(有那些)——保护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具体法律有那些——未成年人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

第三课:保护个人隐私。逻辑思路是:什么是公民的个人隐私权——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权——未成年人如何尊重和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个人隐私权。

第三单元: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

这一单元将公民受教育的权利、财产权利和消费权利整合在一个单元中,归之为“文化经济权利”。三课书也是平行的关系。

第一课:维护受教育权。逻辑思路是:受教育既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的义务——九年义务教育及其特点——我们应珍惜受教育的机会。

第二课:维护财产权。逻辑思路是:什么是公民的财产所有权——什么是公民的财产继承权——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

第三课:维护消费权。逻辑思路是:法律规定的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内容——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途径(即如何维护自己的消费者合法权益)。

第四单元:负起我们的社会责任。

这一单元是全书的落脚点,也为了呼应和提升公民教育中关于公民的义务这一部分的内容。这样就使本书既强调了公民的权利,又强调了公民的义务。只有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才是完整和科学的公民教育。

这一部分基于法律意义上的义务,又超出了前者,融会了道德教育和人生教育的内容。本单元由四课书组成。其总的逻辑思路是:

每个公民都是社会的一分子——社会生活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合作过程——这一过程需要遵循社会公平的原则——这一原则需要正义的制度规则和良好的道德规范来支持——正义要求每个公民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每个人的社会责任与他的社会身份相关——负责任的。

意义——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都要求我们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第一课:社会合作与公平。逻辑思路是:

社会生活需要合作,**是为人们的社会合作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社会合作需要公平,公平是在社会事务中处理事情合情合理——未成年人也要树立公平合作意识,从自己做起。

第二课:社会规则与正义。逻辑思路是:

公平合作需要正义的制度规则(包括道德规范)支持,正义的制度规则保障了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道德规范也是一套规则系统,对社会、他人、个人都有好处的行为,是公平与正义的行为——从小学习做有正义感的人。

第三课:社会身份与社会责任。逻辑思路是:

每个人在社会合作中都有多重身份——不同的社会身份意味着要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负责任是需要承担代价的——但一个人只有负起责任,才能体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和人生意义。

第四课:负起我们的社会责任。逻辑思路:负责任对社会的意义——负责任对个人的意义——面临责任冲突时可以作出责任选择——未成年人要培养负责的精神,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二。教材内容特点。

1、教材在整体框架上的特点与前面几本教材是基本一致的。都是以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从问题进入相关知识的学习,进而规范自己的公民行为,提高自己的公民境界。

2、教材继续秉持心理、道德、法律教育一体化的思想。虽然本册书较多涉及法律文本、法律知识,但在编写手法上我们仍注意不将教材写成单纯的法律读本,而是结合本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将有关的做人道理(道德)和法律要求结合起来论述。将知识和行为要求结合起来表述。

这个特点主要体现在大部分课的第三部分。

3与原人教社的教材相比,本书不是讲一条法律,给出一个具体的案例。而是选取与初中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他们迫切需要掌握的法律内容,做简要的介绍,使他们能大致地知道和明白法律的规定和要求,从而能按照法律和道德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即不是仅偏重于对法律知识的掌握,而是着重于知识和行为的统一。

4、尝试将知识性和思考性结合,同时在评价部分留出了弹性空间。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材分析

学习必备欢迎 八年级 思想品德 下册教材分析。一 教材体系及逻辑思路。1 总体思路 根据实验教科书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及。社会经验为基础,结合学生心理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与七年级和八年级 上册 学习内容的相衔接,八年级 下 的主要思路是 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为中心,重点放在使学生从...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材分析

八年级 思想品德 下册教材分析。第5单元热爱集体融入社会。知识梳理 本单元包括第十课 我与集体共发展 和第十一课 关心社会亲近社会 两个方面的内容。综合把握这两方面的内容要做到 一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我与集体的关系,为集体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集体是一个聚合力量 战胜困难和实现共同目标的团队,突出表现...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材分析

冯占保。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本单元由主题 善与父母相沟通 和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 第二课 我与父母交朋友 组成。其中,第一课有三个框,第二课有两个框。本单元的地位 帮助学生学会交往,有助于涵养学生的道德,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是学生终身受益的本领。与父母的交往是学生学习交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