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材分析

发布 2022-12-25 14:42:28 阅读 9085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材分析。

第5单元热爱集体融入社会。

知识梳理】本单元包括第十课“我与集体共发展”和第十一课“关心社会亲近社会”两个方面的内容。综合把握这两方面的内容要做到:一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我与集体的关系,为集体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集体是一个聚合力量、战胜困难和实现共同目标的团队,突出表现为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在这个团队中,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但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因此集体成员要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二是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要积极适应社会生活,正确认识社会的复杂性,辩证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充分认识从众心理和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的影响,做到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和学会做人,并在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做到关心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努力为社会服务和奉献。

具体分析】第十课“我与集体共发展”由导言和两个项目的内容组成。

导言由一段文字组成;

第一个项目“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个人与集体不可分”和“团结就是力量”;

第二个项目“为了集体的发展”,包括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以集体利益为重”和“我为集体添光彩”。

问题设计如下:

1、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怎样的?

个人与集体不可分。集体是个人生存的依靠,是个人成长的园地,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集体。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2、谈谈对“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的体会。

任何一个集体,只有在思想上高度统。

一、在行动上目标一致、在情感上共鸣,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形成强大的合力,达到预期的目标。

3、为什么说团结就是力量?

集体的团结能给每个成员以鼓舞和信心,使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集体的团结可以把每个成员的长处集中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这种力量不是简单的个人力量相加,而是一种聚变和升华。依靠这种力量,能够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战胜个人无法克服的困难。

4、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如何?

在我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有些情况下也会产生矛盾和冲突。

以集体利益为重,并不排斥个人的正当利益。

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集体生活中,当个人的愿望和要求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应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5、为集体添光彩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为集体添光彩主要表现为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6、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首先需要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更应该体现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

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还体现在当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受到损害时,要敢于积极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7、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的最高表现是什么?为什么?

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是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的最高表现。

国家的荣誉是国家和民族尊严的体现。国家利益是全国人民共同利益的集中表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8、维护国家利益,青少年应做到那些方面?

关心、热爱和忠诚于祖国,对民族要自尊和自信;

维护国家利益,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大局为重,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决不能为了满足个人或局部的私利而丧失国格和人格,丧失民族气节,做出有损国家利益的事情。

第十一课“关心社会亲近社会”由导言和两个项目的内容组成。

导言由两段文字组成;

第一个项目“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社会生活日新月异”和“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第二个项目“养成亲社会行为”,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学会谦让、分享、助人”和“我为社会做贡献”。

问题设计如下:

1、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原因?

党和国家制定了正确的方针和政策,全国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指引下,辛勤劳动,创造出了日益美好的幸福生活。

2、社会的发展对我们的个人素质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社会的发展对个人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社会生活,我们不仅要学会学习,还要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做人。我们只有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亲身实践,才能学到现代生活所必需的本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3、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有哪些?

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参加社会公益宣传、开展力所能及的社会调查活动、参观访问等。

4、如何对待社会生活?

1)参与社会生活,就要正确地认识社会,辩证地分析问题;

2)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正确认识从众心理;

3)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我们要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

4)我们一方面要紧随社会生活的主旋律,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要抗拒外在的压力和**,坚持自己的正确立场,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做一个理智的社会成员。

5、如何正确认识社会的复杂?

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弘扬社会正气,构成了社会生活的主流。与此同时,社会生活中也存在着各类消极丑恶的现象,特别是近年来追求享乐、自私自利的思想和行为有所抬头,对社会和个人产生的消极影响却是不可低估的。

6、从众心理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影响?怎样克服盲目从众?

1)从众心理对于社会和个人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一方面从众心理可以使人自觉接受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有利于个人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另一方面盲目从众,容易使人接受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助长社会生活中的歪风邪气。

2)只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才能克服盲目从众、抵制社会生活中的消极影响。

7、如何认识困难和逆境?

人生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人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逆境。造成困难和逆境的原因很多,我们要客观的分析这些原因,学会独立思考,提高心理承受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应该永远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社会满怀热情,勇敢地面对困境和逆境,敢于向困难逆境发出挑战,善于把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从而获得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享受真正的人生。

8、中学生应怎样培养亲社会行为?

1)学会谦让、分享、助人;

2)积极为社会做贡献: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9、谈谈对“谦让”的认识?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谦让。

1)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要求人们谦逊礼让。谦让是形成和谐的社会秩序、文明的社会风气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谦让是一个人有涵养的表现,是对其他社会成员的尊重和宽容,并非意味着软弱可欺,更不是妄自菲薄。

2)谦让首先要做到为人谦逊、礼貌待人,不惟我独尊、盛气凌人。谦让突出表现为在荣誉、利益面前不争名夺利,能自觉地为他人着想,做到先人后己,把好处和方便留给别人。谦让还表现在能妥善处理与他人的矛盾和冲突。

对于生活中人们之间发生的误会和矛盾,只要不是原则问题,不妨主动谦让,做出适当的妥协和让步,以化解不必要的纠纷。

10、谈谈对“分享”的认识?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分享。

分享并不意味着失去,相反会使我们的人生更丰富多彩。

社会是一个合作体系,合作就需要彼此分享各自的经验、智慧和劳动成果。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只有通过分享和交流才能获得进步和成功的条件。

一个心胸开阔,乐于把自己的信息、拥有的知识与人分享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和进步。

11、帮助他人应注意做到哪些方面?

帮助他人首先要真诚,还要注意方式和方法。

12、中学生应怎样为社会做贡献?

1)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2)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3)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第6单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知识梳理】本单元包括第十二课“感受大自然”和第十三课“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两个方面的内容。神奇美丽的大自然除了给我们提供精神享受外,还给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针对当今自然物种在减少、自然景观遭破坏和生态环境在恶化的现状,人类如果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就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形成环境问题,将会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和制约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要切实行动起来关爱自然和保护自然。一是树立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尊重生命平等的基础上,保护生物多样性,抢救性地保护濒临灭绝的生物;要善待大自然,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和掠夺,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让“它们和我一样重要”,再创诗情画意的“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

二是树立法制意识,依法保护人类家园。认真学习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确保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有效实施。认真履行公民应尽的环保义务,正确认识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依法与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作坚决斗争。

具体分析】第十二课“感受大自然”由导言和两个项目的内容组成。

导言由两段文字组成;

第一个项目“感受大自然之美”,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美丽的大自然”和“访谈:怎样鉴赏大自然之美”;

第二个项目“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包括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自然物种在减少”、“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和“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问题设计如下:

1、大自然美在**?

1)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魅力无穷。

2)奇妙的生物世界精彩纷呈。

3)大自然风光秀丽,美景如画。

2、大自然美丽的作用?

美丽的大自然给我们带来无穷的精神享受,带给我们欢乐,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3、美的分类有哪两类?

美的对象可以分为两类:

1)经过人工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

2)另一种是未经过改造的自然。

4、怎样鉴赏大自然?

鉴赏自然风景,要注意距离、角度、时间,还要发挥人们的想象力。

5、美的自然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

1)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我们对大自然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

2)大自然是人类可亲可近的朋友,不仅是劳动生产的对象,也是人类休息娱乐的场所,成为人类审美的对象。

3)自然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我们以此为基础领悟了人类在改造自然中的伟大力量,我们对自然美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6、目前大自然面临的威胁有哪些?

1)自然物种在减少;

2)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

3)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7、导致大自然物种减少的原因是什么?物种的减少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

1)造成物种灭绝的原因,除不可抗拒的自然历史及自然灾害外,还有人为因素,特别是人类对野生动物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利用。

2)人类的肆意行为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给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必然会危及人类本身。应次我们应珍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一切生命。

8、我们如何认识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

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的情况日益严重。以牺牲生态、破坏资源为代价发展旅游经济,无异于饮鸩止渴。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材分析

学习必备欢迎 八年级 思想品德 下册教材分析。一 教材体系及逻辑思路。1 总体思路 根据实验教科书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及。社会经验为基础,结合学生心理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与七年级和八年级 上册 学习内容的相衔接,八年级 下 的主要思路是 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为中心,重点放在使学生从...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材分析

八年级 思想品德 下册教材分析。一 教材体系及逻辑思路。1 总体思路 根据实验教科书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及。社会经验为基础,结合学生心理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与七年级和八年级 上册 学习内容的相衔接,八年级 下 的主要思路是 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为中心,重点放在使学生从法律上了解和认...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材分析

冯占保。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本单元由主题 善与父母相沟通 和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 第二课 我与父母交朋友 组成。其中,第一课有三个框,第二课有两个框。本单元的地位 帮助学生学会交往,有助于涵养学生的道德,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是学生终身受益的本领。与父母的交往是学生学习交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