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琦君《春酒》

发布 2022-12-23 12:04:28 阅读 4480

一、文本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的第四篇。这个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联系生活经验感受其中的乐趣,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产生的艺术效果。这篇文章的内容是作者回忆小时候春酒的美好,感受到童年的快乐、母亲的勤劳和慈爱、以及家乡淳朴的风俗。

这篇课文的特点是特色化的内容——春酒,会酒;特色化和平民化的语言——口语化,亲切,平实;平民化的情感——对母亲的依恋,对故乡的热爱。

二、学生分析:

学生需要学习的是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描写个性化的内容,表达个性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加深对故乡的认识和体会,提高语文素养。八年级的学生在认知上对散文内容选择、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等已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在情感上,对父母和故乡的思念之情已有一定的认识和体会。学生需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诵读涵泳法、入情体验法等多种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能说出内容选择的特点和语言描写的效果。

2.能阐释主题的深刻。

二)过程与方法:1.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有感情地朗读。

2.能在体会课文情感的过程中运用入情体验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受作者在思乡方面的情感态度,并能融入自己的体验。

四、教学重点:

一)能说出内容选择的特点和语言描写的效果。

二)能阐释主题的深刻。

三)能有感情地正确地朗读。

五、教学难点:能感受作者在思乡方面的情感态度,并能融入自己的体验。

六、教学过程:

一)教师激趣导入。

在前几次课中,我们"欣赏"了"云南的歌会","吃过"了江苏"端午的鸭蛋","聆听"了"老北京""悠扬的吆喝"。我们从中不仅看到各地五彩缤纷的民俗,还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的人情温暖。那么,今天我们要走进另一个地方,是什么呢,我们在那里又可以看到什么呢?

请大家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说说初读感受。

请同学们自由诵读全文,并用一句话说说自己初读后真切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说说再读感知。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一句话准确而全面地说说本文的内容是什么,并随机抽取代表起来说一说。

四)三读课文,选择学习主题。

刚才通过大家的两次熟悉文本,已经对文本内容有一个大概的认识,现在我们来深入文本,选择一个共同的学习主题。请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全文,自主选择学习主题(比如内容、语言特色、个性主题、情感态度等),并用"的"字结构的名词短语来表述,看看文本中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五)交流审视学习主题。

请大家分小组讨论、交流,每人介绍自己初选的学习主题,说明选择的理由。

除此之外,老师将自己想学习的主题写在黑板上,供大家参考。然后请同学们认真审视自己的主题,调整或者完善。(板书)

参考主题:1.春酒的美味。

2.童年的快乐。

3.母亲的勤劳和慈爱。

4.家乡淳朴的风俗。

六)围绕主题,研读欣赏。

请每个学生围绕选定的学习主题,依次研读欣赏,每人选择的两个学习主题,先聚焦该主题一起学习。如果两个都基本相同,可以一起商量先学哪个,再学哪个。

七)交流研读心得。

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分享,然后每个小组选出一两名较有深度或新意或较有个性的参与全班交流。每人依次轮过来,向其他同学自信地介绍自己的研读心得;其他同学则要认真的倾听;听完后可以质疑,可以讨论。

八)自主提问并自主**。

每人自主提出一两个较有价值的问题,并试着自主**,独立解决,获得初步的理解。每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初步**成果。个人难以解决的或需要继续**的问题,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合作**。

之后每个小组将本组典型的问题及**结果向全班介绍,师生在倾听的过程中也谈自己对该问题的看法。对一些典型的而又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全班一起讨论,继续**。

九)教师补充提问,现场**。

1.琦君散文中的人物,个个生动形象,尤其是对母亲的描写,你能够找出一些描写她母亲的句子,并能谈谈写了她母亲的哪些特点吗?

参考:"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

'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

'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在这里,母亲的慈爱温柔,孩子的活泼调皮,真是历历如在目前。这位没有文化、俭朴勤劳、灵性很强、善良大度的母亲用谆谆教诲、关爱呵护周围的人。

2."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去找真正的家醅呢?"这句话是否说明作者没有做"酒"的天赋?

参考:作者真正思念的不是家乡的"春酒"或是"会酒"的美味,而是"春酒的家乡味"——那逝去的清晰而美好的故乡的一切。尤其是代表家乡的一物一人是那么地在记忆深处招摇,撩惹起我们感伤或甜美的心绪。

这样美好的快乐之乡,如今还有吗?或许这是思念生养自己的故乡,或许这又是向往心灵的故乡。

3.文章的题目是"春酒",但是后半部分大篇幅的写的是"会酒"以及母亲的一些事情,是不是有点文不对题?

参考:"春酒"只是作者引出自己思乡念人的一个引子,它所映衬出的是母亲的勤劳、淳朴的民风,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是欣欣向荣的、春风和气的、春意盎然的。

十)教师介绍研读心得及作者作品背景。

思乡,是本文一大主旨。故乡的一切与儿时的印象叠印在一起,辉映成一片快乐而感伤的迷。春酒、会酒,醉了母亲,醉了"我",也醉了无数读者,"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在"春酒""会酒"席上不断氤氲起来,弥漫成浓浓的人情民风之美。

那么,我是怎么知道春酒和会酒是"浙江"春节的特色呢?请看作者。

琦君(1918~ )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

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2023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大学中文系教授。

后定居美国。代表作有《三更有梦书当枕》、《千里怀人月在峰》、《青灯有味是儿时》、《留予他年说梦痕》、《细雨灯花落》、《红纱灯》、《桂花雨》、《三更有梦书当枕》、《橘子红了》等。她是虔诚的佛教徒,她写的生活篇,使读者希望自己也能像她这么达观。

琦君的文章虽精简,但富于人生哲理;琦君的文字虽朴实,却令人读了之后感到精彩;琦君的思想情感虽平淡,反而让人一再回味。

十一)反省学习得失。

学生主动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省,将自己的学习与同学的、老师的进行比较,看看自己哪些值得肯定需要保留,哪些应该克服需要调整;同学、老师的哪些值得借鉴需要吸纳,哪些可以参考但不足为训。

十二)积累性美读。

1.边读边解释新鲜(陌生)字词,并一分钟之内让学生抢答意义和用法。

家醅一马当先顾名思义。

2.诵读自己的感受到的语言优美、情感优美的语句或语段,并在其他同学面前朗诵,熟读成诵。

十三)比较阅读。

下面叶大春的《百衲衣》的片段,同学们比较一下两者在表达内容和表达形式上的异与同。

小时候,我不愿意穿百衲衣,爹娘不知说了多少好话,就差没跪下磕头了。10岁那年,妹妹在灶前烧红苕吃,把柴堆烧着了,烈火忽地蹿上了房顶。娘冲进火中,没有去抢救粮食和铺盖,也没有去抱那只闹钟,而是抢出了那件百衲衣。

娘的头发烧焦了,脸上被火燎伤了一大块。我啜泣着埋怨娘:"冒这么大危险抢那破衣服值得吗?

"娘嗫嚅道:"值得值得!"

在故乡,13岁就算**了。我13岁就可以不穿百衲衣了,脱下百衲衣时,我仿佛飞出樊笼的小鸟一样自由快乐。我不知道娘仍然珍藏那件百衲衣,她真以为我能平平安安地长大,都多亏了灵验的百衲衣。

她很感激百衲衣。在我考上大学进城时,娘把百衲衣放进了我的行李箱里,说:"要出远门了,带上它,让它庇护你,提醒你:

你是吃千家饭穿百衲衣长大的山里孩子,要好好读书,替山里人争气!无论你走到**,干什么事,都不要忘了山里人!"

后来,我结识了一位民俗学家,便向他谈起穿百衲衣的风俗。民俗学家说:"按照风俗习惯,穿百衲衣的孩子长大后,父母要向当年讨过布的人家还情的。

你家还情了吗?"我惊诧:"怎么还情?

"民俗学家说:"一般来说,讨过布的人家得还一截能做一件衣服的布。"我恍然大悟:

难怪我满13岁那年,娘通宵达旦地纺线织布,原来娘已经悄悄替我还情了!

我想,这获之碎布、报之衣料的百衲衣风俗,多像"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古训呀!

十四)每人说一句结束语。

学生和教师每人说一句结束语,表达自己的学习收获或学习感受。

八年级下册《春酒》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 春酒 教学设计。春酒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巩固生字 生词和文学常识,学习比喻修辞方法。能力目标 1.通过解读语句,理解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2.通过品味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蕴含文中的情愫。情感目标 认识乡愁这一中国文学史的特殊文化现象,感受中国古朴淳厚的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教学重...

八年级课文春酒教学设计

说实话,我生北方,我们家没有闻过春酒的香味,所以我很想知道,到底什么是春酒啊?我们能不能快速地阅读课文,然后说说,到底什么是春酒?现在开始。其实,年俗年景在各地都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喝春酒的习俗却是在很多地方都有的。海峡两岸一衣带水,我们有相同的民俗,有相通的血脉,在此,让我们共同祝愿海峡两岸早日统一...

八年级语文下册19《春酒》教学设计 新版 新人教版

19 春酒。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 学习文章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2 体会细节描写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及环境 场景描写烘托中心的写法。过程和方法 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贯串文章始终的情感线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悟全篇的浓郁的亲情和乡情,对家乡浓浓的怀念之情。教学重点 感受作品诗一般的语言 诗一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