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解决生字、生词,理解文意;
学习文本对比衬托、类比的手法,以及“以情驭景”的写法;③品味通俗、简洁、亲切又带有京味儿的语言。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朗读和感悟现代文的能力;②培养学生概括和领悟情感的能力。3.情感目标。
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文本对比衬托、类比的手法,以及“以情驭景”的写法;②品味通俗、简洁、亲切又带有京味儿的语言;③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了解作者,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
2.讲解课文的1—7自然段,体会作者爱北平的程度之深。教学内容和步骤:
1.导入新课(2')
**导入法:用ppt呈现一**片,让学生来猜,**描述的是哪部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出自同一位作家,就是老舍,由此引入接下要讲的老舍的一篇散文——《想北平》
2.关于作者(3')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北平人,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以北平为背景,描写的是老北京人的生活。你们知道他有哪些作品是以北平为背景的吗?
(**《四世同堂》《骆驼祥子》《正红旗下》《月牙儿》《老张的哲学》;话剧《龙须沟》《茶馆》)。老舍他当过小学校长,当过大学教授,也担任过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可惜啊,在文革期间他因为受不了躏辱而投湖自杀了。
有人问老舍的儿子舒乙,能不能用简短的几句话把老舍先生和鲁迅、郭沫若、巴金、曹禺等大师们区分开来。舒乙想出了五句话,他说,这五句话就是老舍——他是北京人、他是满族人、他是穷人、他有十年在国外生活,他生于2023年去世于2023年。
3.我们已经知道老舍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北平人,不知道他会在这篇文章中写些什么内容呢?先请同学们听我朗读课文,你们在听的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思路——文章写了些什么内容?以什么样的顺序结构安排?②注意有些字的读音,读不准的一定要标注出来。
生:文章写的是“我的北平”。文章思路:“我的北平”(1)——我真爱北平(2—3段)——北平的特点(4—7段)——我真想念北平呀(第8段)(板书结构)(朗读9',问题解决3')
4.接下去,我们按照他的这样一个行文思路,一步一步地往下看。首先我们看到第一段,这一段,作者告诉我们他作品中的北平是“我的北平”,我们可以把这一段看做整篇文章的一个引子。
那我们直接往下看,作者说“可是,我真北平。”这是从上文的“知道不多”转折而来,直抒胸臆,可见爱的直白。但是他马上又说:
“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这“说不出”三个字,在第2—3段中重复出现了四次,哪位同学说说看是哪四个地方?(学生回答)作者说“说不出”,那么他到底说出来了没有?
如果说出来了,那么他是怎么说的?你能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吗?带着这一连串问题,请同学们自由阅读两段,前后桌也可以相互讨论,等你们思考完了以后,我们再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7')明确:
生:说出来了。“我爱我的母亲……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第二节)(追问:作者爱北平,为什么要写爱母亲?
明确:作者拿母亲类比爱北平,可见作者对北平的爱是孩子对妈妈的爱,可见这种爱朴素而真挚。)
我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的与我的心灵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第二节)
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和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予给。”(第三节)师明确:作者解释是因为他“不是诗人”,不会“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实际上,并不是作者做不到,而是他不愿意照着通常的方法去写,因为即使用尽了“一切好听好看的字”也难以道尽自己对北平的爱。
于是他另辟蹊径,抛开一切美好的词语,用最通俗质朴的言辞,用最能引人共鸣的表达方式,将自己对北平的爱喻为对母亲的爱。我们知道,老舍是出了名的爱母亲,这是文坛佳话。所以他把爱北平与爱母亲相类比,这其中的分量,要超出常人几分。
然后,他又用通俗质朴的语言,说明自己与北平是心灵相黏合的,自己的脾性跟北平有深厚的渊源,从而让读者感受到自己与北平融为一体的关系。
5.好,我们在根据这个全文思路继续往下走,看到第三部分,我们一段一段来看,先看第4段,请左边一大组的同学来朗读一下第4段,其他同学思考在这一段中,可以看出北平有什么特点。(6')
生读,明确:1.复杂而又有个边际2.动中有静。
请中间这一大组齐声朗读第5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表现北平什么特点。
明确:人为之中显出自然。
请靠窗这一大组的同学来齐声朗读第6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表现北平什么特点。
明确:花多菜多果子多。
那么第7段呢?大家一起来说。明确:接近自然。
6.思考,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也就是说作者在写这些特点的时候用了什么手法?(8')
生:对比手法。师:有哪些对比?
明确:巴黎的太热闹太旷与北平的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对比,巴黎的布局与北平的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对比,美国的橘子与北平带霜儿的玉李对比,污染严重的伦敦与接近自然的北平对比。
对“对比手法”的小结:一个地方的特点,往往要通过比较才能看得更明白。老舍联系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积累,多处采用对比手法,使北平城的特点表现得更为突出。
对比手法运用,也说明作者对北平的爱不是“坐井观天”式的狭隘的爱,而是建立在丰富的阅历和理性的思考之上的,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作者的人生观和审美情趣。我们在平常的写作中,可以试着。
运用这种对比手法,来突出我们所要表现的事物或情感。
7.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
这一堂课,我们了解了老舍先生为我们讲述他的北平,从直接抒情——“我真爱北平”讲到作者心中北平的特点,再由一句饱含深情的“真想念北平呀!”收尾,结构严谨,感情真挚。从中我们学习了类比、对比的手法。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往下阅读,请同学们在课余时间,用心读读这篇文章,最好把自己的感受写在对话栏里。
二)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1.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2.体会最后一句话的深意,并补充写作背景;3.概括老舍散文的创作风格;
4.体味老舍的京味语言,以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内容与步骤:
1.问题导入。
看投影,出现:写北平。同学们纷纷说,题目写错了,借此引出问题:标题的“想”为什么不能换成“写”?同学们讨论讨论。(3')
明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想”带有浓烈的主观情感,“写”可能只是客观的描写。“想”表明作者不仅要告诉读者北平是什么样,而且还要分享他对北平的爱。
文章开始,老舍就情不自禁地说:“我真爱北平。”但马上又说:
“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说不出”三个字在文章出现四次,表明老舍难以用有限的文字道尽自己对北平的爱。
2.好,那么我们继续上节课的内容,请同学们看这个全文思路,能否想起整篇文章的内容?老师读最后一句话,请同学们思考,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借此补充文章写作背景知识。(2')
明确:这篇散文写于2023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
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今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3.品味语言。
第一步:读出京味儿(15')
**《想北平》示范朗读的片段,请同学接,看谁接的最好。
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京味儿,同时划出自己觉得作者写得好的句子或词语。第二步:品好句(9')
大家看第一段,他说“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一个“捡”字,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呢?
明确:表明作者可以写的东西很多,简直信手拈来。
请同学们说说自己觉得哪一句或者哪几句写得不错,为什么好?
4.归纳其创作风格(4')
品味完了语言,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概括一下,这篇文章有哪些方面的创作特色?
明确:①北京韵味。他自幼生活在北京,熟悉北京。他注重从北京市民的语言中汲取有益营养,经过提炼,恰如其分地运用到作品中去。
通俗明白。他多次表述这种观点:“我不论写什么,我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
”老舍的“俗白”并不是粗俗浅露,而是精练含蓄、耐人寻味。
幽默诙谐。经常运用夸张、对比、比拟、讽喻、反语、谐音等修辞手法来构成幽默的情境。
5.进一步**老舍选择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画面来写的原因。(5')
师:像北京这样历史悠久的大都市,我们一说起它总会想到那些名胜古迹,繁华街道,应该说可以写的地方很多,老舍为什么选择那些日常生活中的花草菜果来写呢?是不是显得小气了点?
明确:“一枝一叶总关情”,正是这样的叙述和描写,表现了老舍和北平的亲密关系,写出北平的与众不同。如果他只是匆匆过客,他会感叹北平历史的悠久,建筑的宏伟,但不可能有如此细微的生活体验。
他真正融入了北京的生活,把笔伸向了普通北京人的院子、墙根,因为他是一个平民,一个普通的老北京人,他的生活就在这些院落里、墙根边。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老舍以一个贫寒人的眼光看待北平,他关注的是一个和他一样的平民人的生活以及环境,看到的就是“温和自然”“布局匀调”“物产可爱”。来摄是一个平民艺术家,他用这些舒缓而平淡的文字,表达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对北平优雅而热烈的情怀。
联系同学们的生活实际加以引导,先由学生回答,再老师补充)写作指导:(2')
老舍选取平凡细小事物,用朴实的语言向我们敞开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闲雅、安然而热烈的情怀。展现了自己的精神追求:平凡、淡泊。
因为普通,所以众口皆宜;因为入情,故而感人至深。所以,在我们平常的写作中,最好用普通事物入题,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真实感情。
对故乡的依恋是人类共有的情感,老舍的故乡思念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让我们饱含深情地齐声朗诵最后一段。
如果同学们期望更多地了解老舍的经历、性情、思想、人格,那么请课后更广泛地接触他的作品,走进老舍的文学世界。)(视情况可说可不说)6.拓展阅读(视情况进行)
好,老舍的这篇《想北平》确实让我们感动,那么请大家阅读一下林语堂的这篇《说北平》,题目只一字之差,不知道内容上是否会不同呢?
学生阅读,集体讨论)师:读完全文,请思考:《说北平》介绍了北平什么特点?
生:作者认为北平有“包容”与“宜居”两大特点。生:
北平很古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北平好像是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种老成的品格”,“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树,根脉深入地中”。北平因此而具有多样性,兼容并包:
“穿高跟鞋的摩登女郎与着木屐的东北老妪并肩而行”,“新式汽车与洋车、驴车媲美”,具有先进设备的****后面就是抽着水烟袋的古玩商人经营的古玩铺……
师:作者把握了这个特点,也就等于把握住了北平这个故都跳动的脉搏,那许多新旧杂陈、相互矛盾的现象纷纷从作者笔下涌出,也就不奇怪了。
生:至于适宜居住,是衣食住行的方便。
师:讨论一下,林语堂的《说北平》与老舍的《想北平》中蕴藏的情感是一样的吗?生:
同中有异。两篇文章都体现出对北平的爱。林语堂侧重于对北平的欣赏;老舍的《想北平》侧重于对北平的思念。
6.作业。
做好相关练习,预习本板块的其他课文。
附:板书设计。
想北平。老舍。
手法。引子:我的北平(1)复杂又有边际动中有静类比。
我真爱北平(2—3)人为之中显出自然以情驭景。
北平的特点(4—7)花多菜多果子多对比烘托。
结句:真想念北平呀(8)接近自然。
八年级语文上册 《想北平》说课稿
想北平 说课稿。一 说教材。1 教材分析 想北平 是作家老舍在青岛时写的一篇文章,他当时虽然身在异乡,但情系北平。本文题目为 想 但不是平平常常的回想 追忆,而是动情带泪的思念 眷恋。他描绘的是一幅故都俗画,抒发的是一个平民知识分子的闲雅而热烈的情怀。本文最值得借鉴的地方是作者巧妙的写作手法 以小见...
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想北平》教案
想北平 教案眉山中学罗旭艳。文本解读 1 想北平 是作家老舍羁旅青岛时写的一篇文章。他抒写的是北平最寻常的山水 草木 街景 院落,表达了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念。在他的笔下,对北平的想念自然而然化做对母亲的本能的爱,老舍正是像写自己熟悉而深爱的母亲一样写出北京这座人们心目中的帝王之城最 平民 的一面,让...
八年级上册第2课
五河二中高效课堂八年级历史 上 导学案。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一 学习目标 1 记住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 侵略国家和结果 火烧圆明园的时间 侵略者 罪行。2 学会论从史出及运用历史地图 学习历史的方法。3 牢记民族屈辱的历史,为中华振兴和富强而发愤学习。二 学习重点 列强侵华罪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