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 下 第七单元课文梳理

发布 2022-12-23 06:37:28 阅读 7866

语文版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教师版)

26.岳阳楼记

一)文学常识。

1.范仲淹(989年~2023年),字希文,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江苏市吴县)。为北宋名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思想家,生前与包拯同朝。

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死后谥号文正,史称范文正公。

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202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

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岳阳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昌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2023年1月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阳楼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

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作为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汉族古建筑,其独特的盔顶结构,更是体现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设计和技能。

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

3.记: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但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念)。

二)创作背景。

1.本文写于庆历六年(2023年)。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庆历五年(2023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作记。

并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写此文时作者并未登临岳阳楼,只凭借此图写出了《岳阳楼记》。

2.范仲淹和滕子京为同乡同榜进士,范因衽政治改革遭排斥,被贬邓州。滕子京在范的举存下,先知泾州,后知庆州。

在庆州任上,滕被诬告擅自动用官钱十六万贯,被朝廷贬谪到岳州当知府。滕心里有些愤慨,范担心他惹出大祸,早就想机会劝劝他。恰好滕重修岳阳楼,请范“作文记之”,范便借题发挥,一来表达自己为人处世、仕途进退的原则,二来也是勉励滕心怀天下,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先忧后乐。

因为当时范的处境和滕并无二致,其实此文也是范的自勉。

三)思想内容与段落大意。

1.思想内容:本文史为“岳阳楼记”,实际上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游记,而是一篇表达自己博大胸襟、远大抱负的借物言志的文章。

另外,作者还含蓄地劝慰遭受贬谪、心怀愤慨的滕子京,要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怀天下,先忧后乐。作者的“忧君”思想有其局限性,但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在今天仍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2.段落大意: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简要记述了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缘起,可视作本文的小序。

第二部分(第2~4段):在概写洞庭湖景色的基础上,着力描写天气或阴或晴时洞庭的景色,以及迁客骚人历此产生的或忧或喜的心情。其中第2段简要描写了洞庭湖的景象。

第段通过描写洞庭湖景色的阴晴变化,引出迁客骚人一忧一喜的两种心情,实际上可视为举例说明迁客骚人“或以物喜”“或以己悲”。

第三部分(第5段):卒章显志,作者正面阐述观点,表达了自己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这部分是全文的中心,前面叙事、写景、抒情都是为它作铺垫的。

四)课文剖析

1.重点精讲

第5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宽阔胸襟)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远大抱负)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语,悲凉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后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照应。

2.写法精析。

1)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有什么作用?

答:本文全篇仅,却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结合起来,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精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记楼,记事,更寄托自己的心志。

作者又善于以简驭繁,巧妙地转换内容和写法。如以“前人之述备矣”一语带过无数叙述,以“然则”一语引出“览物之情”,以“或异二者之为”展开议论话题,等等,千回百转,层层推进,叙事言情都入化境。

2)本文的句式是如何骈散结合的?

答:这篇记文以单行散句为主,间以骈偶短句,既流利畅达,又简洁凝练。散句骈句的运用,依文章内容而变化。

如开头结尾的叙述文字用散句,庄严而质朴;中间写景状物的语句多用骈句,辞彩华美,音韵和谐;议论抒情语段(“嗟夫”一段)也用散句,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样,骈散交替,叙议结合,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3.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

4.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答:“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的“异”,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五)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的意思。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特指贬官或流放)守巴陵郡。越(到、及)明年(第二年),政通人和(政务顺畅,人民和乐),百废具兴(各种该办而未办的事都兴办起来。

具:通“俱”,全、都。兴:

兴办),乃(于是,就)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介词,在)其上。属(通“嘱”,嘱咐)予(我)作文以(连词,来)记之。

2.予观(看)夫(指示代词,那)巴陵胜状(胜景,好景色。胜,美好。

),在洞庭一湖。衔(用嘴含,引申为“包含”)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形容水势汹涌壮阔。汤汤,形容水流大而急),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横:广阔。际:

边。涯:边);朝晖夕阴(早上阳光照耀,晚上乌云蔽天。

形容天气变幻不定。晖:日光),气象(天气景象)万千。

此则(就是)岳阳楼之(结构助词,的)大观(雄伟壮丽的景象。观:景象)也,前人之述备(全面,详尽)矣。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北通巫峡,南极(尽,直到尽头)潇湘,迁客(指遭贬斥放逐的人)骚人(指失意的诗人),多会(聚集)于(介词,在)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得无……乎:表示揣测的句式,能不……吗)?

3.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发议论或描述,译为“像那”)淫雨(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连月不开(放晴),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冲向天空);日星隐曜(藏起光辉。曜,光芒),山岳潜形(隐没形迹);商旅不行,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折断);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

薄,迫近。冥冥,昏暗的样子),虎啸猿啼。登斯(指示代词,这)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朝廷,怀念故乡,忧虑人家说自己的坏话,惧怕人家讥讽自己。

国,国都,首都),满目萧然(凄凉冷落的样子),感极(到了极点)而悲者矣。

4.至若(用在又一段话的开头,引起另一层的议论或描述,译为“至于”、“又如”)春和景明(阳光明媚。景,日光),波澜不惊(平静。

惊,起,动),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鸟停息在树上),锦鳞(美丽的鱼)游泳;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郁郁(形容香气很浓)青青。而或(有时)长烟一空(大片烟霞完全消散。

一,全),皓月(皎洁的月光)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浮动的光如跳跃的碎金,平静的月影像沉入水底的白璧。璧,圆形的玉,这里指月亮),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哪有尽头)!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宠辱偕忘(荣耀和屈辱统统忘记。

偕,一起),把(握,拿)酒临风(迎着风),其喜洋洋者矣。

5.嗟夫!予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品德高尚的人)之(结构助词,的)心(指思想感情),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或,或许。为,心情),何哉(为什么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之优、个人之得而喜,也不因外物之劣、个人之失而悲。

以,介词,因为);居庙堂之高(指在朝廷上做官。庙堂,喻指朝廷。庙,指宗庙。

堂,指殿堂。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指离开朝廷,在偏远的寺方做官。

江湖,指四方各地)则忧其君。是(指示代词,这样。)进(指“居庙堂之高”,即在朝廷上做官)亦(也)忧,退(指处江湖之远,即在京外为官)亦忧。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何时而乐耶?其(代词,他们)必(一定)曰“先(在……之前)天下之忧而忧,后(在……之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微,无,没有。谁与归,宾语前置句,即“与谁归”。

归,归附。)?

6.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六)重要文言现象

1.通假字。

1)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

2)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都)

2.词类活用。

1)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名词作状语,向北;向南)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3)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5)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别人说坏话)

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

7)而或长烟一空形容词作动词,消散)

8)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9)或异二者之为动词作名词,这里指心理活动)

语文版八年级 下 第七单元课文梳理

语文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文言文 教师版 27.醉翁亭记 一 文学常识。欧阳修 1007 1072年 北宋文学家 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 今江西吉安 人。1030年 天圣八年 进士。累擢知制诰 翰林学士,历枢密副使 参知政事。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政治上曾支...

语文版八年级下第七单元复习

第七单元。桃花源记。一 文学常识及整体感知。1 桃花源记 的作者 名 字著名诗人。2 桃花源记 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虚构了一个寄托了作者的反映了。3 课文以渔人为线索,以为顺序,从发现桃源,到访问桃源,再到离开桃源,最后寻找桃花源。4 出自本课的成语。世外桃源 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 无人问津 二 ...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测试

一 积累与运用 28分 1 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12分 李清照的 渔家傲 中意境壮阔 想象丰富 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词句是 长相思 中被盛赞为千古壮观的诗句是。表达主题的诗句。醉翁亭记 中用来指做某件事的用意不在事情平身,而是另有目的的一句是。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归园田居 中描写了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