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桃花源记。一、文学常识及整体感知。
1.《桃花源记》的作者___名___字著名诗人。
2.《桃花源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虚构了一个寄托了作者的反映了。
3.课文以渔人为线索,以为顺序,从发现桃源,到访问桃源,再到离开桃源,最后寻找桃花源。
4.出自本课的成语。
世外桃源: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无人问津:
二、理解性默写。
1.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是。
2.写桃花源中美丽的自然风光的语句是。
3.写桃花源中人民怡然自乐生活的语句是。
三、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浔阳( )豁( )然俨然阡陌诣太守。
刘子骥便要还家黄发垂tiáo怡( )然自乐。
四、找出下列通假字的本体并解释。
具答之便要还家
五、分别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义及今义。
鲜美交通 俨然妻子
绝境无论 不足寻
六、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
武陵人捕鱼为业复前行,欲穷其林()
不足为外人道也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见渔人,乃大惊寻向所志()
乃不知有汉寻病终()
便舍船便扶向路()
屋舍俨然寻向所志()
渔人其异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具答之属予作文以记之()
处处志之属引凄异()
七、词类活用。
渔人甚异之欲穷其林:
八、句式归纳。
)见渔人,乃大惊,( 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省略句)
九、课内阅读。
1.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2.课文第一段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3.桃花源人见了渔人为什么“大惊”?
答:4.根据作者对桃花源的描述,用你的话来说说,桃花源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答: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渔人大概说的是什么,桃源人叹惋的是什么。
答:6.桃源人为什么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答:7.渔人既然“处处志之”,但“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
答:8.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
答:岳阳楼记。
一、文学常识。
1.《岳阳楼记》作者___字文学家、政治家。__是他的谥号。
2.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境内,与江西的滕王阁,湖北的黄鹤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3.出自本课的成语。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浩浩汤汤:心旷神怡:
二、理解性默写。
1.文中表明滕子京被贬后仍积极治理政事并取得成绩的句子是:
2.文中具体写从岳阳楼眺望洞庭湖远景的句子是:
3.登斯楼也,有感极而悲者矣。概括说当时迁客骚人悲的心情。
登斯楼也,有其喜洋洋者也。概括说当时迁客骚人喜的心情。
5.文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6.从正反两方面阐述古仁人之心内涵的句子是:
7.描写岳阳楼的名句还有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
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我们自然想到《岳阳楼记》中的名句。
三、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谪守( )属 ( 汤汤( )薄暮冥冥( )霪雨虎啸猿啼( )朝晖夕阴( )樯倾楫催皓月( )霏霏岸芷( )汀( )兰静影沉璧( )骚人( )宠辱偕忘怒号舟楫。
心旷神怡波澜不惊潜行( )
四、找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百废具兴
五、分别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义及今义。
明年作文 商旅不行去国怀乡
六、解释下列词语。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予观夫巴陵胜状( )
属予作文以记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一碧万顷连月不开( )
长烟一空开我东阁门( )
然则何时而乐耶感极而悲者矣(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此乐何极(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
而或长烟一空浊浪排空( )
或异二者之为长烟一空( )
或有王命急宣( )
或以钱币丐之( )
政通人和政通人和( )
北通巫峡至若春和景明( )
阡陌交通( )
才通人( )
予观夫巴陵胜状或异二者之为( )
夫战,勇气也全石以为底( )
女子的配偶,夫鼾声起( )
满目萧然( )
然则何时而乐耶?(
七、词性活用。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北、南:
薄暮冥冥薄:
而或长烟一空空:
或异二者之为为 :
八、句式归纳。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吾谁与归。九、语段阅读。
一)阅读课文第5节。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二者“指哪种心情?(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2.“进”指的是退”指的是。
3.“以物喜”照应前文以己悲”照应前文4.“是进亦忧”中的“是”指代的是5.这段文中,表达作者阔达情怀的句子是。
6.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文中句子回答。
7.在文中用“‖”给本段分层,并简述每层大意:
醉翁亭记。一、文学常识及整体感知
1. 本文作者欧阳修(1007—11072),字永叔,号六一居士,晚年又号醉翁,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文中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美环境和变幻多姿的自然风光,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以及寄情山水,排遣忧愁的复杂感情。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测试
一 积累与运用 28分 1 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12分 李清照的 渔家傲 中意境壮阔 想象丰富 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词句是 长相思 中被盛赞为千古壮观的诗句是。表达主题的诗句。醉翁亭记 中用来指做某件事的用意不在事情平身,而是另有目的的一句是。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归园田居 中描写了劳动...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古文二则 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内的生字词,疏通课文字词句意,理解课文内容。2.理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阐述的道理,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学习重难点 1.理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阐述的道理 人才要经过艰苦磨炼,才能够造就。2.理解 生于忧患,死...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第七单元导学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导学案。孟子 学习任务 1.掌握 举 动 忍 曾益 空乏 拂 所以 恒 过 作 征 喻 入 出 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了解关于孟子及 孟子 的文学常识。3.通过诵读,体会文章逻辑严密而富于辞采的特点。4.结合现实,理解课文第二段所讲的道理。知识储备 1.孟子是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