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研说教材

发布 2022-12-18 22:46:28 阅读 8318

奇台四中赵婷。

新修订后的生物学课程标准大幅度地增加了动物类群的内容。新修订的动物类群部分以动物进化的顺序为主线来构建教材体系;无脊椎动物强调了动物的运动和摄食行为,脊椎动物强调了动物的多样性、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以外部形态和结构为重点,教材总结了2~4条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针对动物类群的教学建议,本文提出了紧抓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从动物的生活与环境相适应的角度来认识动物的特征;善用对比学习;巧用认知冲突等教学建议。

1.程标准的变化及教材体系的分析。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大幅度地增加了动物类群的内容,相比修订前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无脊椎动物增加了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脊椎动物增加了两栖类、爬行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与2023年以前颁布的教学大纲相比,基本上恢复了动物类群的知识内容。正是由于课程标准的变化,新修订的教材也要反映这种变化,增加动物类群的内容介绍。

新修订的教材考虑到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必须改变原教材按照动物所生活的环境来安排动物类群的编写体系。这是因为,新增加了比较多的动物类群,不同类群的动物可以生活在同一环境中,同一类群的动物可以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因此,仅用水中、陆地和空中三种环境是无法清楚阐明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二是考虑到动物类群的知识又不能讲得很深,过深不符合课程标准将动物类群定位于生物的多样性这一要求,不利于学生对动物类群的学习,同时也会占用大量的教学和学习时间,压缩生物学中其他内容的学习和学生开展**活动的时间,因此,新修订的教材既要改变按照环境来介绍动物类群的编排体系,又要避免大纲教材中关于动物类群的外部形态和生理结构等方面的全面介绍。

基于大纲教材中关于动物类群的介绍都是按照进化的顺序进行的,因此,新修订的动物类群的介绍也是采用这一条主线。但需要考虑的是,讲述动物进化时需要大量的动物形态和生理结构方面的知识,便于学生比较其进化顺序,但如果过多讲述这些内容,则违背了学习动物类群的目的,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利于学生持续兴趣地学习动物类群的知识;另一方面,新修订的教科书也要考虑到动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及动物的生活与环境之间所具有的协调和适应的关系。

2. 教材体系的设计及其考虑。

教材在构建动物类群新体系时考虑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2.1 以动物进化顺序为主线。

以动物进化的顺序介绍各类动物,这是动物类群部分教材呈现的主线,需要从整体上分析所有的动物类群才能明确这条主线。从局部来看,每节还是以独立介绍各种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为教学目的。

2.2 教材在各类动物介绍的篇幅上存在差异。

无脊椎动物的形态结构相对简单,与学生的关系相对较远,有些动物类群的多样性并不明显,也不要求学生掌握,同时考虑到进化关系相近的两种无脊椎动物的特征比较接近,有共同特征,便于比较学习,因此,教材将两类无脊椎动物排成一节;与之相对应的脊椎动物,由于多样性比较明显,同时与人类的关系比较紧密,学生更易观察和学习,故将鱼类、鸟类和哺乳类各单独成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有很多相似之处,是典型的认识动物进化关系的两类动物,因此,将其放在一节中介绍较为合理。

2.3 从运动和摄食的角度描述,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介绍无脊椎动物时,考虑到有些动物比较细小或不常见,同时从学生喜欢学习的角度出发,增加对这些动物类群主要特征的感性认识,教材特别强调了从运动和摄食的角度对这些动物类群的代表动物进行描述,而对其内部的生理结构特征则不做具体要求。这种编排既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抓住了主要矛盾,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学会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从外部形态中获取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教材开篇在章引言中就提到:

“动物是多种多样的,你平时所看到的虫鱼鸟兽都是动物。为什么说它们都是动物呢?也许你会说,因为它们都能运动。

其实,动物与植物还有一个显著的区别:动物不能像植物那样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靠摄取食物来获得现成的有机物,从而维持生存和繁衍。” 2]开篇点题很有意义,帮助学生从运动和摄食的角度来学习动物类群,是一种学习方法的介绍,也是一种学习目标的介绍,便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能力。

既然把常规的观察方法作为学习动物类群主要特征的重要方法,因此,不易过多介绍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不宜涉及难度较大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等生理结构方面的特征。为此,教材在介绍每种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时,主要选择了2~4条涉及外部形态、运动器官和消化器官等方面的特征进行介绍。

2.4 选取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动物进行介绍,以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

传统的动物类群的介绍都会涉及代表动物或典型动物,一般是先介绍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然后再介绍同类的其他动物,最后归纳出该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对于无脊椎动物而言,从代表动物中获取该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的呈现方法和学习方法是适宜的。但对于脊椎动物来说,由于同类动物种类众多,多样性非常明显,而且常见动物易于观察,与人类的关系都比较密切,因此,教材就从多样性的角度引入该类群动物的介绍,然后通过观察某种或某些动物的形态结构(主要是外部形态),总结这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最后介绍该类群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这种不用先从代表动物的角度学习动物的主要特征,也正是基于学生的认知情况和认知特点来安排的。

3. 教学建议及其思考。

3.1紧紧围绕着教材中设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动物类群的增加和教材体系的变化,让动物类群的学习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变化最为明显,也不易教师把握。教学时既不能过度强化动物的生理结构特征,增加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的学习和介绍,又不能过分从动物与环境相适应,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来学习动物的特征。正确的教学目标是:

紧扣教材中的“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这一栏目的学习目标来进行教学。这一栏目中的学习目标与课程标准中的具体内容是一致的,即,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它们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2]在这两个问题中,前者要求教师把握好主要特征的具体内涵,即教材中该动物类群主要特征的黑体字部分,如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

至于其他的特征,如只有两个胚层(外胚层和内胚层)、有触手、神经系统简单、可以进行有性和无性生殖等特征,这些特征中有些内容在教材**现了,但并没有出现在黑体字中,作为该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进行归纳和总结,有些特征教材中并没有进行阐述,在教学中,部分老师会不自觉地加入这些内容,将教材中没有的特征作为重要内容加入到教学环节中,供学生学习和掌握,这样做势必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同时内容过多的动物类群的特征的学习,有可能变成了动物学专业课的学习,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不利于动物类群的学习。

3.2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从中总结出该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

教材中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大多数是通过观察外部形态和一些简单的生理结构总结、归纳而形成的。因此,观察法在学习动物类群的知识时非常重要,以教材中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黑体字部分)为例,这些特征完全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动物的形态和结构,特别是外部形态而获得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

首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观察实体动物。例如,水螅、蚯蚓、缢蛏、蝗虫、河虾、鲫鱼等代表动物。实体动物最能吸引学生的观察兴趣,也最能从中发现本动物不同于其他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

其次可观察动物标本或切片。例如,观察蛔虫、昆虫、鸟类的标本,观察水螅、血吸虫的切片,等等,以增加感性认识。因此,教师需要提前进行准备并逐步积累动物的标本和切片,让学生最大限度地真实感受动物的形态和结构。

第三,用好教材中动物的形态和结构**。可从人教**上**这些**,也可以从书本上进行扫描。教学时去掉文字说明,由学生认真观察总结,或进行检验和测评。

最后,从**动物的**中引导学生观察,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前最好提出需要学生认真观察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观察,这样做的效果最好。例如,在观察水螅的运动和摄食的**前,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

(1)水螅的身体能分出背面和腹面,左侧和右侧吗?这样的体形与捕食有什么关系?(2)水螅是靠哪些器官来捕食水蚤的?

(3)水螅有口有**吗?**动物**时可随时暂停**,让学生讨论和回答相关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判断一个动物属于哪个类群,通常会根据该动物的外部形态进行初步判断,如果外部特征不足以作出判断的话,则还需要从内部的生理结构上进一步寻找证据。教材中所涉及的无脊椎动物都是一些典型的动物,基本上都可以从外部形态特征上进行判断。对于脊椎动物而言,需要涉及其内部的生理结构,如呼吸、生殖等等结构。

3.3从动物的生活与环境相适应的角度分析的动物结构及生理特点,有利于学生认识到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结构特征。

学习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时,一定要结合动物所生活的环境引导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和分析。例如,学习寄生动物的生理结构时,就要结合该动物的寄生环境来理解其生理结构。寄生生活的动物因为获取现成的营养物质,因此消化器官高度退化,但由于其生活受到寄主的影响,需要大量繁殖后代来维持种的延续,因此这类动物的生殖系统高度发达。

具体到不同的寄生虫,其寄生的部位和对寄主的依赖程度对其形态结构又有重要的影响,如血吸虫和蛔虫都是寄生在人体中的寄生虫,血吸虫以吸食血液为生,因此消化器官基本上完全退化,而蛔虫是以人体肠胃中的食糜为生,因此,还需要一些简单的消化器官以帮助消化。另一方面,血吸虫寄生在动物的静脉处,此处相对安全,而蛔虫寄生的地方由于动物的消化液中含有大量的消化酶和酸性物质,需要具有保护作用的角质层。再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身体结构如**、呼吸器官、血液循环系统等都与水中和陆地的环境相适应;爬行动物的**结构与陆地干燥环境相适应;鸟类形态结构与飞行生活相适应。

这些事例说明,动物教学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动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角度讨论,分析动物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到,动物的生活总是与环境相适应的,如果环境发生变化,而动物的形态或生理结构没有什么改变,该动物类群很可能就会走向灭亡,这些内容都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并具有与结构相适应的生理功能,为学习动物的进化打下基础。

3.4 通过比较的方式学习各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进化关系。

动物的分类正是依据动物的形态和生理结构方面的特征而进行的划分,而形态与生理结构方面的特征又正是依据类群动物的共同特征进行的归类和总结。将动物分成不同的类群则是依据不同动物类群之间的差异而进行的分类。因此,学习动物学,比较是其中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

教材将一些动物类群两两排成一节,也有让学生进行比较学习的意思。比较可以找出这些动物的相同之处,但更能看出这些动物的差异,分析这些差异,可以看出动物的进化期势,理解动物类群最为主要的特征。下面**呈现了相邻进化动物类群的比较及进化趋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电学 研说教材

1 全面体现初中物理课程的宗旨和目标,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 重视实验教学,关注学习兴趣的培养。3 教材编写体现了学生活动和科学 的特点,精心创设科学 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4 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注意在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同时进行人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电学 研说教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研说教材 力学 部分。尊敬的各位领导 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力学 进行研说。我的研说流程是 课程理念 课程目标 编写意图和教材体例 教材结构和逻辑关系 教材分析 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一 课程理念。1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2 从生活走向物理...

八年级地理说教材

一 课程标准的要求 根据2011年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对知识与技能 要求学生能初步说明地形 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认识人口 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过程与方法 地理记忆和分析方法的掌握 运用各种图表文字等资料读图 析图 用图 归纳总结 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