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五单元导学案答案

发布 2022-12-16 06:48:28 阅读 6067

第二十一课。

一1、huòyǎn qiānmòtiáo yāo jǜn jìyìjiān2.古今词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

(味道)新鲜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妻子古义:

妻子儿女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

没有出路的地方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不管(连词)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

不充足,不满开朗古义:开阔明朗今义:性格乐观。

3.一词多义舍:舍弃房子寻:寻找不久志:做标记标记乃:于是,就竟才遂:于是,就最终,终于。

4、要——邀:邀请5、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相互听到;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问他们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不值得对外人说起。6、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7、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热情好客8、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9、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10、(1)“美”的世界:环境幽雅;风景秀美;资源丰富;和谐安宁;

2)“乐”的世界:平等和睦;安定;丰衣足食;民风淳朴;(3)“奇”的世界:景物奇特;人奇特;踪迹奇特;

11、陶渊明东晋1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3、对……感到惊异详尽穷尽计划到不久14、沿着整齐的样子15、渔人对此感到惊异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还有桑树、竹林之类。16、豁然开朗鸡犬相闻怡然自乐17、c 18、①自然环境:

美丽富饶;②社会环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状况:安居乐业;④精神状态:

自由快乐。19、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20、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

这理想在一定程。

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21、休息小孩到……去高兴的样子、桃源中人互相勉励致力于耕田。2、春天养蚕,丝尽归己;秋天庄稼熟了,也不用缴纳租税。

23、与课文“土地平旷……怡然自乐”一段文字一致。24、描绘了“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没有阶级,没有压迫,没有战乱,自食其力,和平宁静,古朴自然,怡然自乐的社会情景。25、能谈出自己的想法即可第二十二课。

1、著名。2、灵异。3、这。

4、博学的人。5、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6、指琴瑟、策管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7、官府的公文。

8、使身体劳累。9、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10、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11、唯独。12、很”13、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14、更加15、认为。16、少17、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18、“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

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19、环境清幽: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交往高雅: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行为脱俗: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0、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21、这是一种映衬的写法。

如果不提菊和牡丹,只是一味赞颂莲是多么美好,多么高洁,自己是对它是多么喜爱,文章就显得单调,意思不容易表达得深刻。而把菊和牡丹跟莲来比较着写,就更能突出莲花的可贵。这就是映衬手法的好处。

另外,映衬还有正衬和反衬之分这里菊花是正衬,牡丹是反衬,它们有什么不同,我们在课后认真地加以揣摩。22、不同流合污,不妖艳媚俗,刚直不阿,傲然坚贞。

精读精练:1.xīntáirúdú2.⑴刘禹锡,梦得,唐朝人⑵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用韵⑶①有龙则灵;②苔痕上阶绿;③惟吾德馨⑷对偶⑸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3.⑴斯:这;惟:

只;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⑵鸿:大;白丁:

封建社会里没有功名的人。⑶素:素朴;金经:

佛经⑷丝竹:奏乐的声音;案牍:官府的公文;劳:

使劳累⑸名:著名4.⑴山不。

一定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⑵谈笑往来有渊博的学者,没有粗俗的人。⑶没有嘈杂的管乐之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⑷有什么简陋的呢?5.⑴e⑵a⑶b⑷b⑸a⑹a⑺a6.“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7.b8.因为一是隐没前半句,语意却在全句;二是作者要隐含“陋室”主人以“君子”自居之意。

主题阅读:9.说长道短10.接受别人的东西不要忘记饮水思源(喝水不忘挖井人)11.(1)羡慕(2)如果12.a13.***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拓展提升:

略。第二十三课。

达标检测:1、诎——屈;衡——横;简——拣2.(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

3.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4.

这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作者真切地描述它们,足以见构思的巧妙。5、和谐、专注6、大苏泛赤壁,说明是在泛游赤壁主题阅读:

(一)1、(1)于是,就(2)对,对于(3)临帖,照着字画模仿。(4)有时2、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合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它,不怕麻烦。3、文征明习字告诉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既要坚持不懈,又不能马虎草率;只有有了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

如果希望一蹴而就,或者敷衍潦草,都不会成功。我们学生学习知识也应该像文征明习字一样,才会取得优秀成绩。(二)《薛谭学讴》1.(1)唱歌(2)于是,就(3)阻止,止住(4)同“返”,回来2、a(a.于是;b、c、d的意思皆为“才”)3、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4、(1)(薛谭)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

(2)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5、有。是他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态度。

第二十四课。

15、成语:鳏寡孤独、夜不闭户6、“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7、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有分”、“有归”。③货尽其用,人。

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8、文章第三层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9、“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

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黄帝、颛臾、帝齿、尧、舜)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的模式,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它源于“五帝之世”,又高于“五帝之世”。10、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小孩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推知鳏寡孤独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精读精练:1、①通“举”,推举②以……为亲③职份,指职业、职守④因此⑤发生⑥从2、①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②所以,(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3、就是说,政权(或者包括社会财富)都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4、有三条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5、有。《桃花源记》其实就是“大同”社会生活的艺术再现。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就体现出文中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主题阅读:(一)1、①(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北海,告诉别人说:

“我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②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这是什么原因呢?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3、用了两个事例,一是“挟泰山以超北海”,一是“为长者折枝”,说明一个人是否想有所作为,关键要看他有没有真正付诸行动。4、尽管孟子提出的这一主张有其进步的倾向,但从“天下可运于掌”来看,其主要目的还是为统治阶级称霸天下服务的,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二)2.(1)不(2)实行、引申为给予恩惠(3)琢磨、雕琢(4)安定。

3.喜、怒、哀、惧、爱、恶、欲。

4.(1)什么是人情呢?人情就是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心理因素,不必学习就能做到。

2)玉的质地虽好,但不加琢磨,就不会成为美好的器物。人虽贵为万物之长,但不通过学习,也不会明白道理。

3)人有了礼,才能得到安定;失去了礼,就要发生倾覆。因此说礼是不可不学习的。

5.(仅作参考)人际关系,处理上应该重礼尚往来,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注重社会道德以礼为度养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这样社会才安定,人们才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第二十五课。

合作**1、这是杜甫的早期作品,青年时期的杜甫过着一种“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2、前四句抒发了诗人面对国都沦陷,山河破碎而产生的沉痛和忧伤之情,颈联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牵挂之情,尾**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叹息衰老,又多了一层悲哀。

3、(1)关于表现手法。全诗触景伤怀,移情于物,将忧国思亲的情怀蕴含在形象的描写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2)关于一字传神。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破”字使人怵目惊心;“深”字令人满目凄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体现了诗歌(3)语言的动态美,寄托了诗人强烈的情感。(4)名句品评:

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奥妙在**?(5)关于诗歌语言的意义美。“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举手搔头,意欲解愁,可是搔头解愁愁更愁,稀疏短发,几不胜簪,顿觉衰老,更增一层悲哀。

4、老妪、石壕吏。老妇是主要人物形象,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动从军,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捉人”“一何怒”可以看出吏态度蛮横,凶暴无比。

5、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

民的深切同情。精读精练:1.(1)泰山(2)不尽(3)指天地、大自然(4)登、乘2.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岳雄心和气概4.远近朝暮望登5.泰山衡山华山泰山6.老翁逾墙走存者且偷生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7.a 8.三男邺城戌二男新战死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9.……新战死‖……无完裙。

‖…第一层:三男全被征。第二层:

家中情况。第三层:老妇自请服役。

10.安史之乱中,差吏的横暴、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主题阅读:(一)1.(1)岂(2)挨次2.不行。

上边有“县小更无丁”一句说明成年男子已全被征兵,故只有母亲送行。3.客即杜甫4.表达了作者对应征“中男”的无限同情之心。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

21 桃花源记。主备人 周卉秋审核人 王洪。学习目标 1 梳理课文线索,熟读课文内容,背诵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积累一些文言实词。3 认识作者通过描写 世外桃源 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第一课时。一 导入明标。二 初读感知。1 结合课下注释,独译课文。三 品读感悟。1.按渔人...

语文八年级上册优秀导学案 第五单元 写作导学案

写作。1.了解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的方式 要求和作用。2.学会在记叙中作必要的抒情和议论。3.掌握常见的标点符号的用法。重点 1.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的方式 要求和作用。2.掌握常见的标点符号的用法。1.文章的表达方式有哪些?文章的表达方式是指作者在反映客观事物和表达感情或观点时所使用的语言组合样式...

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编号 21 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21课 桃花源记 学案。教师寄语 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学习目标 1 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 研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桃源之美。3 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 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