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7端午的鸭蛋 练习1

发布 2022-12-15 11:33:28 阅读 2810

初中语文试卷。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17《端午的鸭蛋》同步精品练习及答案。

一、狠抓基础。

1.下列加点字注音如有错误,请在括号内改正过来(1)囊萤映雪(náng)()2)车胤(rèn)()3)元稹(zhěn)()4)红苋菜(jiàn)()5)扎下去(zā)(6)橱柜(chú)(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明其妙的道道改。

每逢有人问起我的藉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改。

用酒或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改城皇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改3.为句中空白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___a.轻轻b.淡淡c.少少)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②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__是不行的。(a.大概b.也许c.肯定)③不过高邮的咸鸭蛋,__a.也许b.大概c.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

4.指出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

a.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b.

班长走上讲台,连珠炮似的发了一通脾气,弄得大家莫名其妙。c.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d.这场晚会,小演员们的精湛演奏技能,征服了观众们的心。

5汪曾祺,江苏人家。元稹代诗人,和同时代,并称。

曾经沧海难为水袁枚代诗人家。6.修改下列病句,每句只改一处。

卫生保洁工作做得好不好,是一个班优良班风的体现。

这个文化站由于多次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少年,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③通过看这部电影,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④会议通过并讨论了他的建议。

7.仿照例句,再写出三个你对“语文”理解的比喻句。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仿句:语文是让人语文是让人语文是让人。

二、强攻阅读。

一)课内精段阅读。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

灿若寒星。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

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

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

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喝雄黄酒。

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

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硝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

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

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又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

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8.根据语意,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9.本段都写了哪些风俗?

10.所介绍的风俗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11.文中最后一句“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有什么作用?

12.文章的题自称为“端午的鸭蛋”,选文与题目有什么关系?

二)课外美文阅读扁豆汪曾祺。

我们那一带的扁豆原来只有北京人所说的“宽扁豆”的那一种,郑板桥写过一副对联:“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指的当是这种扁豆。

这副对子写的是尚可温饱的寒士家的景况,有钱的阔人家是不会在庭院里种菜种扁豆的。扁豆有紫花和白花的两种,紫花的较多,白花的少。郑板桥眼中的扁豆花大概是紫的。

紫花扁豆结的豆角皮色亦微带紫,白花扁豆则是浅绿色的。吃起来味道都差不多。惟入药用,则必为“白扁豆”,两种扁豆药性可能不同。

扁豆初秋即开花,旋即结角,可随时摘食。板桥所说“满架秋风”,给人的感觉是已是深秋了。画扁豆花的画家喜欢画一只纺织娘,这是一个季节的东西。

暑尽天凉,月色如水,听纺织娘在扁豆架上沙沙地振羽,至有情味。北京有种红扁豆的,花是大红的,豆角则是深紫红的。这种红扁豆似没人吃,只供观赏。

我觉得这种扁豆红得不正常,不如紫花、白花有韵致。

北京通常所说的扁豆,上海人叫四季豆。我的家乡原来没有,现在有种的了。北京的扁豆有几种,一般的就叫扁豆,有上架的,叫“架斗”。

一种叫“棍儿扁豆”,豆角如小圆棍。“棍儿扁豆”字面自相矛盾,既似棍儿,不当叫扁。有一种豆角较宽而甚嫩的,叫“闷儿豆”。

我想是“眉斗”的讹读。北京人吃扁豆无非是熟凉拌,炒,或闷。“闷扁豆面”挺不错。

扁豆闷熟,加水,面条下在上面,面熟,将扁豆翻到上面来,再稍闷,即得。扁豆不管怎么做,总宜加蒜。

我在泰山顶上一个招待所里吃过一盘炒棍儿扁豆,非常嫩。平生所吃扁豆,此为第一。能在泰山顶上吃到,尤为难得。

13.文章引用郑板桥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14.本文从扁豆的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扁豆的?

15.文中画曲线的语句有什么表达作用?

灿若寒星。16.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17.本文是借扁豆抒___情怀。参***。

一、狠抓基础。

1.(2)yìn(4)xiàn(5)zhā

2.①“明”改“名”②“藉”改“籍”③“或”改“和”④“皇”改“隍”3.①b②a③应为“技巧”)

5.高邮作唐白居易元白除却巫山不是云清诗论。

6.①把“不好”去掉。②把“培养”去掉。③把“使”去掉或把“通过看”去掉。④“通过并讨论”改为“讨论并通过”。

7.示例:色彩缤纷的花园流连忘返意境深远的油画惊叹不已旋律优美的**听之动容。

二、强攻阅读。

一)课内精段阅读8.不是而是。

9.写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七种风俗。10.详写的是最后两种即“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略写的是“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略写是因为“和外地一样”,所以简略地介绍一下;详写是因为“不知别处有不”,因此介绍地稍详细一些。

11.表示他家属于“多数人家”,家境不算窘迫,因此每逢端午所吃的“十二红”中的这三样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下文做好铺垫。12.题目是“端午的鸭蛋’,因此,首先必须先写端午风俗,又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特的风俗,再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最后水到渠成地转写“端午的鸭蛋”。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端午的鸭蛋 第一课时教案

17 端午的鸭蛋。汪曾棋。教学目的。1 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2 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教学重点 难点。1 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2 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教学时数 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

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17《端午的鸭蛋》教案 新版 新人教版

2019 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17 端午的鸭蛋 教案。新版 新人教版。教材分析 端午的鸭蛋 出于汪曾祺 故乡的食物 系列,文章结构是他特有的行云流水般的随意,语言文白夹杂 或雅或俚 自然生动,平平淡淡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儿时的童趣 浓浓的乡情 对生活的热爱。本设计希望通过对课文的朗读 对细节的揣摩...

八年级语文下册17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教学内容。端午的鸭蛋 授课班级。日期。知识和能力目标 略读课。课时2 课型。熟读课文,把握课文的框架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一些民风民俗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教学目标。读音及意义。过程和方法目标 注意语言的积累,学习本文平淡质朴和语言及自然传神的表现手法 感受本文珠情趣,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