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知识梳理八年级下册

发布 2022-12-15 01:34:28 阅读 8607

第1篇与朱元思书。

一、文学(文体)常识。

《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

二、词语积累。

1.通假字。

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通“啭”,鸟叫声。)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通“返”,返回。)

2.词类活用。

1)风烟俱净 (形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2)任意东西 (名词作动词,向东走,向西走。)

3)猛浪若奔 (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4)互相轩邈 (形容词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5)望峰息心 (使动用法,使……停息。)

6)横柯上蔽 (名词作状语,在上边。)

7)负势竞上 (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上生长。)

8)皆生寒树 (形容词作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人感到有寒意。)

3.古今异义。

1)猛浪若奔。(古义:本文指飞奔的马。今义:奔跑。)

2)蝉则千转不穷。(古义:停止。今义:贫穷。)

3)鸢飞戾天者。(古义:至。今义:罪过。)

4)经纶世务者。(古义:筹划、治理。今义:整理过的蚕丝,比喻治理国家的才能。)

5)窥谷忘反。(古义:看,观察,侦探。今义: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

4.一词多义。

1)绝:①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没有第二个。)

猿则百叫无绝(断,停止。)

2)上:①负势竞上(向上。)

横柯上蔽(在上边。)

3)无:①直视无碍(没有。)

猿则百叫无绝(不。)

4)百:①一百许里(确数,十的倍数。)

猿则百叫无绝(概数,表示多。)

5)直:①直视无碍(直接。)

争高直指(笔直。)

5.重点词语。

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自:从。至:到。)

2)水皆缥碧 (青白色。)

3)急湍甚箭 (湍:急流。甚:胜过。)

4)负势竞上 (负:凭借。竞:争着。)

5)泉水激石 (激:冲击,拍打。)

6)好鸟相鸣 (好:美丽的。相鸣:互相和鸣。)

7)横柯上蔽 (柯:树枝。蔽:遮蔽。)

8)在昼犹昏 (昼:白天。犹:好像。)

三、文言句式。

1.倒装句。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定语后置,应为“飞戾天鸢者”)

2.省略句。

1)(船)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

2)急湍甚(于)箭。(省略介词“于”)

3)(高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省略主语“高山”)

四、主题思想。

作者抓住此山此水特征,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山水图,让读者充分享受到了富春江两岸的“山川之美”。表达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之趣。

五、理解默写。

1.总领全文(山光水色的总特征或赞叹富春江景色)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有句写道“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与朱元思书》中与其写作手法相似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4.写江流气势磅礴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写听觉感受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视觉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第2篇马说。

一、文学(文体)常识。

本文选自《韩愈文选》,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二、词语积累。

1.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 (通“现”,显现、表现)

2)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饲”,饲养;通“才”,才能。)

3)其真无马邪 (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2.词类活用。

1)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作动词,吃尽。)

2)策之不以其道。(原意指马鞭,这里作动词,引申为用鞭子打,这里是驱使的意思。)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数量词作动词,日行千里。)

4)食之不能尽其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3.古今异义。

1)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古义:这样的。今义:判断动词。)

2)安求其能千里也?(古义:怎么。今义:安全;安定;安装。)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古义:同样。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

4)一食或尽粟一石 (古义:有时,有的人。今义:或者。)

5)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古义:副词,表示一种情况出现以后,出现另一种情况,着重表示前事是后事的条件。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个动作或情况之后。)

6)策之不以其道 (古义:马鞭。今义:策划,策略)

4.一词多义。

1)之:①虽有千里之能 (的。)

马之千里者 (结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无义。)

策之不以其道 (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音节助词,不译。)

食之不能尽其材 (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2)能:①虽有千里之能 (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 (能够。)

3)策:①策之不以其道 (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打。)

执策而临之 (马鞭。)

4)而: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连词,表转折,但是。)

执策而临之 (连词,表修饰。)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连词,表承接。)

5)食:①食不饱 (动词,吃。)

一食或尽粟一石 (名词,〈一顿〉饭。)

食之不能尽其材 (动词,通“饲”,喂养。)

6)虽:①故虽有名马 (即使。)

虽有千里之能 (虽然。)

7)其: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代词,代“千里马”。)

食之不能尽其材 (代词,它的。)

其真无马邪 (难道,表反问,加强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 (表推测,“恐怕”。)

策之不以其道 (代词,代驱赶千里马。)

8)以:①不以千里称也 (把,用。)

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

三、文言句式。

1.倒装句。

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介词结构后置,应为“祇于奴隶人之手辱”)

2)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应为“千里马者”)

2.反问句。

其真无马邪?译为: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四、主题思想。

1.全文用了借物喻人的方式,把伯乐比喻为知人善任的贤君,把千里马比喻为未被发现的真正人才,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2.形象:千里马——人才伯乐——识别人才之人食马者——愚妄浅薄、不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五、理解默写。

1.全文的主旨句(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有一位名人曾经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以想到《马说》中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本文的中心论点(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表明论证前提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4.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6.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表达作者对“食马者”强烈愤慨之情)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第3篇送东阳马生序。

一、文学(文体)常识。

1.《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1310—1381),字景濂,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2.本文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序。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一般是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文体,内容多为勉励、称许、推重之辞。

二、词语积累。

1.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通“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

2.词类活用。

1)腰白玉之环。(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佩戴。)

2)手自笔录。(手,名词作动词,动手。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3)戴朱缨宝饰之帽。(朱缨,名词作状语,用红缨。宝,名词作状语,用珠宝。)

4)主人日再食。(名词作状语,每天。)

5)寓逆旅。(名词作动词,寄住。)

3.古今异义。

1)走送之。(古义:跑。今义:行走,走路。)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借。今义:与“真”相对。)

3)益慕圣贤之道(古义:更加。今义:好处。)

4)余立侍左右(古义:身边。今义:大约。)

5)卒获有所闻(古义:终于。今义:小兵。)

6)穷冬烈风。(古义:深。今义:贫穷,穷尽。)

7)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今义:汤水。)

8)右备容臭。(古义:香气。今义:〈chòu〉臭气,气味难闻。)

4.一词多义。

1)以:①俯身倾耳以请。(连词,相当于“而”)

以衾拥覆(介词,把,用。)

以中有足乐者(连词,因为。)

计日以还(表修饰,不译。)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介词,前者译为“因为”,后者译为“把”。)

2)之: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结构助词,的。)

走送之(代词,指书。)

当余之从师也(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无鲜肥滋味之享(助词,无实义。)

弗之怠(代词,抄书,宾语前置标志。)

3)至:①礼愈至(形容词,周到。)

至舍(动词,到达。)

4)从:①无从致书以观(从何处,这里指办法。)

从乡之先达(向。)

5)而:①足肤皲裂而不知(连词,表转折,但,却。)

久而乃和(连词,表修饰。)

6)若:①烨然若神人(好像。)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如。)

三、文言句式。

1.倒装句。

1)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宾语前置,“之”是“怠”的宾语,“弗”表示否定,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往往前置,应为“手指不可屈伸,弗怠之”)

八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一 文学常识。本文选自 陶渊明集 作者是 东晋 朝的 陶渊明 名 潜 字 元亮 自号 五柳先生 后人称为 靖节先生 是我国 山水田园 诗派的创始人代表作品 饮酒 归园田居 五柳先生传 归去来兮辞 闲情赋 等。二 字词句翻译。1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作...

八年级下文言文梳理

八年级下文言文知识梳理。与朱元思书 一 基础知识。本文选自作者 字叔庠,南朝文学家。1.词类活用。湍奔轩邈。2 通假字。转反见。3 常规词语。共色从流 从缥 pi o 碧。甚箭寒树竞上。负势 负百叫无绝 绝鸢飞戾天 戾,息心经纶。二 阅读 1 表明富春山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 全貌 的句子是什么?答 风...

八年级下文言文知识

知识储备积累。文言文知识。一 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 吾,我,余,予第二人称代词 汝,尔,若,乃。第三人称代词 之,其,彼,伊,焉。二 指示代词。1近指代词 是,此,斯,之可译为 这,这个,这里,这样 2远指代词 其,夫可译为 那,那个,那里,那样。3虚指代词 或 4无定代词 莫,无可译为 没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