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文言文

发布 2022-12-15 00:28:28 阅读 1242

刘备屯兵樊城,时荆州刺史刘表礼焉,然不甚信用。表尝延备赴宴,其下蔡瑁等欲因取备。备觉之,佯如侧,潜遁去。

其所乘马名“的卢”。备骑“的卢”走堕城西檀溪水,溺不能出。备亟曰:

“的卢,的卢!今日危矣!可努力!

”“的卢”乃一踊三丈,遂得以过水。

1.解释加点的字。

表尝延备赴宴佯如侧。

2.“的卢”可谓宝马,助刘备逃脱一难。你还知道哪些宝马的名字,写出两个。

3.读过选文可知刘备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负日之暄。昔者宋国有田夫,常衣缊黂,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绵纩狐貉。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

缊黂:乱麻败絮。暨:等到。东作:春耕。

隩:深,这里指房屋多,一层又一层。绵纩:新的棉絮。狐貉:狐皮袄。

1.解释下列加点字。

衣缊黂自曝于日。

2.田夫欲负日之暄的原因是什么?用一个词来概括田夫其人。

3.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解释含义。

造酒忘米。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酒家曰:

“一斗米,一两曲,加二斗水,相掺和,酿七日,便成酒。”其人善忘,归而用水二斗,曲一两,相掺和,七日而尝之,犹水也,乃往诮酒家,谓不传与真法。酒家曰:

“尔第不循我法耳。”其人曰:“我循尔法,用二斗水,一两曲。

”酒家曰:“可有米乎?”其人俯首思曰:

“是我忘记下米!”

噫!并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世之学者,忘本逐末,而学不成,何异于是!

曲:酒母,酿酒所用的发酵剂。参:通“掺”。

诮:责备,讽刺。第:只是,一定。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谓不传与真法尔第不循我法耳。

2. 行文中隐含的一个成语是什么?简单解释这个成语。

3. 其人学习造酒,先是忘记下米,后是责备酒家,从他的经历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一知半解。宋人有学者,三年反而名其母。其母曰:

“子学三年,反而名我者,何也?”其子曰:“吾所贤者,无过尧、舜,尧、舜名;吾所大者,无大天地,天地名。

今母贤不过尧、舜,母大不过天地,是以名母也。”其母曰:“子之于学者,将尽行之乎?

愿子之有以易名母也;子之于学也,将有所不行乎?愿子之且以名母为后也。”

反:通“返”,意思为返回,回家。②贤:认为是圣贤。

名其母:直呼他母亲的名字。④将:准备。是以:因此。且:姑且。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而名其母吾所贤者。

子之于学者将尽行之乎。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和例句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三年反而名其母。

a鞭数十,驱之别院。(《童趣》)b天雨墙外。(《智子疑邻》)

c而日中时近也(《两小儿辩日》)d策勋十二转。(《木兰诗》)

2. 将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3. 文中宋人直呼母亲名字的理由是什么?

5.题目“一知半解”是对文中宋人的讽刺,它讽刺了什么?

八年级文言文

八年级文言文知识归纳。陈星宇。一 一词多义。1以 1 全石以为底 把。2 卷石底以出 来,连词。3 以其境过清 因为。4 不以疾也 如此。5 以钱覆其口 用,介词。6 何以战 凭借。7 必以分人 把。8 必以情 按照,根据。9 皆以美于徐公 认为。10 以宣尝为二千石 因为。11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八年级文言文

八 上 语文五六单元文言文测试题。学校姓名座位号。一 积累运用。一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濯清涟而不妖。调素琴陶后鲜有闻 罔不因势象形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钩画了了。天下之伟观也方其远出海门。沿溯阻绝属引凄异 夕日欲颓吞天沃日。二 写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 7分...

文言文八年级

八年级上期文言文专题复习。一 解释各句加线的词。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2.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3.渔人甚异之。4.复前行,欲穷其林。5.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6.便舍船,从口入。7.初极狭,才通人。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9.男女衣着,悉如外人。10.黄发垂髫,并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