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周长沪教版

发布 2022-12-04 16:11:28 阅读 2331

教后随笔。

周长》是学生学会了测量长度;了解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边线”“轮廓”“一周”这些词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都有利学生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概念。《数学课和标准》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周长》这一课,正是基于三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有待发展,力求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亲身体验、动手操作、分析判断等一系列教学活动,理解、建立周长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空间思维能力。1、联系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

理解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概念,体验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维,是本节课应该达到的主要教学目标。为此教师在课的一开始为了突出学生学习与真实情境之间的联系,以学生非常熟悉的学校情景入手,从具体实物中逐步抽象并呈现出已经认识的5个平面图形,并且依托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在数学与生活之间建立联系,为学生建立、理解周长的概念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大树有多粗、腰围有多长,这些都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问题,学生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仅仅停留于表面,基于生活经验一样画瓢的学着做,但为什么这样做,其真正的原因并不清楚。

本节课,教师借助**演示,让学生感悟大树的横切面就是一个平面图形,只要测量出大树树桩一周的长度,就能知道大树有多粗,同样道理也可以用在测量腰围上,在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中加强了对周长的认识和理解,用周长的概念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加强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在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点一点、描一描、说一说”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把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自己的实践经验联系起来,从而对周长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如:

学生在点上起点,又回到起点,这一过程中体会到一周的概念;在描图形周长的时候,感受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的边线是直的,而圆形的边线是弯的;在与同伴说的过程中,把自己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体验上升为理论,实践与理论自然而然的相结合,初步体验、理解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感受数学思维的抽象与严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合作过程中也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获取知识的愉悦。3、彰显个性,让学生创造数学。

基于对“周长”概念的理解与体验,在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这一环节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从多角度去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争相发表意见,尝试采用不同的策略求出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有的用直尺量(规则图形),有的用绳子围一围(圆),有的则只需量一条边长度就可以求出图形的周长,还有的用方格纸来测量四条边的长度……学生呈现出的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显示了对图形特征的理解与运用,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合理性,同时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展现,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而在求圆的周长过程中,学生尝试用绳子绕圆一周,然后做一个记号,把绳子拉直,并在尺子上一量,这样就可以大概的得到圆的周长,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初步感受“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思维。

就是在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中,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开放状态,从而得出不同的测量和计算方法,不但使本节课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升华,而且为后继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数学。

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周长”这一概念的真正理解,教师创设现实问题情境:学校操场要进行改建,出示两幅改建前后的按比例缩小的平面图形,引发学生思考:对你们上体育课有没有影响?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上体育课的地方小了,也就是面积缩小了。对于周长,学生有的猜测变长了、有的猜测变短了、也有的认为不变。

于是我鼓励学生借助方格纸数一数,也可以移一移,最终验证得出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通过辨析“周长”与“面积”,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感悟,同时学生在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概念与数学学习的严谨性。我的思考:

思考一:教材中是通过蚕宝宝吃桑叶,引出周长的概念:绕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桑叶的周长。

在第一次试教的时候,我立足于教材,借助**演示蚕宝宝吃桑叶的动画,引导学生描出树叶一周的长度,实践证明,一方面树叶都有柄,在描的过程中学生似乎遇到了困难。另一方面,周长是绕树叶一周的长度,树叶柄究竟要不要算在里面,这也是让学生疑惑的地方,因此,学生对于周长的概念并没有真正理解,最终上升到理论。于是,我尝试借助学生熟悉的学校场景抽象出他们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通过“点、描、说”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什么是周长”,经历一种实践体验,让学生对原来所认识的“周长”达到真正的“数学抽象”,最终真正理解和掌握“周长”的含义,而这也正是《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过程性目标中学生“体验”的价值所在。

思考二:

测量腰围这一环节也是在反复试教中不断在改进的一个环节,为了和生活相联系,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于是我想到了测量腰围,也就是腰一周的长度。但是,人的腰围是一个立体的,并非平面图形,这和之前的教学相矛盾了,该如何来化解呢?我想到了大树,如何知道一棵大树有多粗,我们可以切开大树,树桩的横切面就是一个平面图形,借助**演示,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树桩桩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大树的一周长度。

同样道理也可以用在测量腰围,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在试教过程中,遇到了问题:是先出示小胖买裤子需要量腰围的情境图,还是出示大树的图;大树有多粗和测量腰围这两种情况都要表述清楚其中的道理吗?

表述的理由又该如何组织?这些问题在反复试教过程中一直困扰着我。最终我采用了先抛出问题:

想要知道一棵大树有多粗,有什么好方法?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兴趣,在动画演示绕树桩一周就是大树一周的长度,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只有绕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才是这个图形的周长,对于周长的概念更加清晰。这时我问学生:

那腰围该如何测量呢?学生非常自然的就能想到绕腰一周的长度就是腰围,和大树是同样道理,这样学生似乎接受更容易、更自然。数学不在于准确无误地完成“预设”,只有不断地捕捉,重视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并将信息转化为教学资源,课堂才会变得生动活泼。

总之,惟有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什么是周长”,经历一种生活体验,才能让学生对原来所认识的“周长”达到真正的“数学抽象”,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周长”的含义,我想在我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发现、提升数学的美,使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享受的家园。

年三年级数学下册周长教学反思1沪教版

本节课主要依托贴近孩子实际生活的学习情景,设计了 感知周长 深化周长以及延伸周长 这三个环节,帮助学生建构周长的概念。通过描一描 围一围 测一测 算一算等一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与经历的过程中,感悟周长的实际含义,并能根据实际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并计算一些图形的周长。首先,在设计感知周长的教学环...

年三年级数学下册周长教学反思2沪教版

新课标中强调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和思考,在实验操作 讨论争辩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增进了对知识的理解 形成了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发展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也学会了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获得成功的体验 锻炼了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在 周长 一课中,为了使学生形成周长的表象,...

沪三年级下册数学周长与面积

周长与面积。教学目标 1复习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2复习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3经历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体验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4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初步体会到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与面积的关系。教学重点 难点 能综合运用周长与面积的有关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 复习。1 创设情景 ...